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流行文化是以网络为基础、以社交媒体为平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化,对当代青年群体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当前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塑也造成了一定冲击.本文以相关问卷调查为基础,深入探析网络流行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前思政工作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网络流行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指出时尚流行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即它可以作为我们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出发点;其次,揭示了时尚流行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视觉性、复制性、游戏性、消费性与休闲性等。这些基本特征对我们了解时尚流行文化本身,进而分析现代社会的文化表征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瑜 《今传媒》2014,(7):168-170
微电影的流行与青年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文化特征和传播特点与当代青年的社会性格和文化行为模式相契合微电影在与青年文化的良性互动中取得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使得传统电影艺术借助青年文化的力量获得现代化的"重生"。本文试图从对当代青年文化性格的分析入手,将微电影作为一种青年流行文化现象展开探讨,分析青年群体对这一文化形式产生消费需求的内在原因,全面了解微电影与青年群体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而更深入理解当代青年文化的内涵与能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电视荧屏上,真人选秀节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重要节目样式,当代真人选秀节目之所以能够在电视荧屏上盛极一时,是因为其内在蕴含着狂欢化的娱乐民主、过程化的传受互动机制、拟剧化存在的审美文化机制,这些构成了当代真人选秀节目审美文化机制的主要内容.只有建立起良性的审美文化机制,当代真人选秀节目才能超越以虚假低俗为表征的发展困境,真正地实现健康有序而生机勃勃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打造与提升中,流行文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流行文化不仅包容了对一个国家日常文化场景的细致描绘,而且暗含着一个国家民众共同理想的文化愿景展示.流行文化有利于促成一个良性互补的文化生态圈,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国,必须要重视流行文化产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正面临巨大的社会改革和深刻的文化转型,消费文化的盛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的流行泛滥造成价值紊乱,理想失落、信仰缺失成为社会之病,传媒作为公共机构负有提升社会文化品格之重责.文化人物是社会真理、正义、良知的担当者和守护者,在消费时代有其自身价值:其文化品格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文化格调,其社会关怀意识、理性批判精神则有助于提升公民素养,在此基础上建构文化认同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流行文化既呈快速发展态势,也面临挑战.流行文化需要提升自身既有领域和层次,同时需要摒弃其中没落成分.本文在明晰流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发展“境”“界”模型,借此模型分析我国流行文化发展状态,指出流行文化达到境界相符的两条途径:一是加快向精英文化的扩张,二是与没落文化的分道扬镳.在此过程中,大众传媒是流行文化达到良性发展目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通俗文化理论,分析了最近流行于互联网上的恶搞短片问题。文章认为,恶搞短片的出现在于对主流文化形态以及对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抵抗”。它是当代审美文化普遍娱乐化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民间影像传播蓬勃兴起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一代”老年人成长于我国历史性的转折时期,是第一代整体上浸润和认同流行文化的老年群体。在分析“改革开放一代”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要将流行文化作为公共图书馆老年阅读推广工作的基本要素,并阐述了“当代大众文学”“当代审美精神”“书模展演”等老年阅读推广工作的几种具体实现形式,目的是更好促进“改革开放一代”老年读者的阅读发展、文化发展、生命发展,积极建立适应老龄社会要求的现代文化模态。  相似文献   

10.
档案:在当代文化发展与繁荣中给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推动当代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生存之基.本文重点分析了档案对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推动力,及其档案部门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时代要求.新的时代赋予档案部门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巨大的能力与发展空间,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作为,彰显"档案文化力",为当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加油添力!  相似文献   

11.
当代流行文化研究路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今天所关注的当代中国流行文化,是指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契合并受市场规律支配,以城市大众为主体和主要消费对象,以流行和时尚为突出特征,以娱乐为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丧文化、佛系文化等流行,新兴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娱乐化、碎片化、流动化等特点,当代青年在传统文化认同上的背离、政治文化认同的隔膜、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偏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主流媒体应革新观念及传播方式,学会用"看不见"的宣传,以期积极建构并引领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盛芳 《新闻世界》2020,(3):90-93
近几年,丧文化、佛系文化等流行,新兴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娱乐化、碎片化、流动化等特点,当代青年在传统文化认同上的背离、政治文化认同的隔膜、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偏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主流媒体应革新观念及传播方式,学会用"看不见"的宣传,以期积极建构并引领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4.
挖掘真相,探讨实质,疏浚壅塞的当代人文之河,是我们问诊当代流行文化病之后,重新上路的必然选择。当代文化生态,伴生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态危机中遭遇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棘手问题,同质而异名。文学、阅读、电影、电视选秀等文化活动中的短视、功利、粗俗之声不绝于耳,类同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充满了各种污染的物质环境。在电子传媒十分发达的当代语境中,星级大腕与平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的“丧文化”具有习得性无助理论所阐释的表征,其心理诱因则来自生存环境和生活压力.除了颓废、麻木之外,“丧文化”同时也具有更为复杂的“亚文化光谱”,蕴藏着自我强化、狂欢、戏谑、抗议、消解、反思、自我否定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丧文化也呈现了“反讽”的形态与功能,并把反讽指向了自身,形成了独特的“自我反讽”,从而成为当代青年阶层网络文化的公约数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孙淼 《中国传媒科技》2012,(14):224-225
中国当代文化塑造与大众传播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笔者主要阐述大众传播和当代文化塑造之间的主要关系、大众传播消极因素产生的原因、大众传播消极因素对当代文化塑造的影响,以及大众传播消极因素对当代文化塑造的影响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网络接触的现实困境 1.海量信息与有效信息使用的矛盾 大学生的信息使用能力,包括信息接触、信息获取和信息认知三个方面.从信息接触的情况看,大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主要为商业动机影响下的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今年伊始,中国的大众开始强烈关注一系列流行文化现象并投入巨大的热情。网络红人“芙蓉姐姐”群体、青春偶像“超级女生”、收视热点《大长今》等等,都成为中国今年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热点现象。如何透过这些消费文化的表层,发现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巨大变迁,“新闻中国九月论坛”力邀思想界的学者,以开阔的视野与多元的视角,为您解读当代中国人价值重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休闲体育文化的当代传播方式必须遵从文化扩散与大众传播的基本原理.本文主要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4个层面入手,研究休闲体育文化的当代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考察视觉文化和视觉表征的各种思想之后,本文选择从"老照片"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的流行趋势入手解读其人文审美的意义。通过"老照片"在符号学视野下的新解与其在历史传承、文化意蕴上等不同怀旧话语的分析,使其为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灌注新的生机与活力。文章最后,结合摄影师的文化态度表明"老照片"的文化立场,真正使其上升为社会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