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自学《加了一句话》这篇略读课文时,同学们有的边默读边思考,有的边勾画边做批注,还有的和同桌小声讨论着什么。突然有一个学生问道:“老师,你看书上说‘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我不明白为什么先是一愣呢?”我觉得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能否从这个“愣”字人手,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呢?直觉告诉我可以试一试!于是我提高嗓门顺水推舟地问:“孩子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个‘愣’呢?”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了。“孩子们,请你们反复读读课文,相信一定会明白的!”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读着,认真地勾画着……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去听课,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讲课老师和学生正在语文课堂中亲切地“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二年级教材《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是一个科学小故事,讲怎样才能将孩子们领入情境,哄着他们多读几遍书呢?讲课老师灵机一动“: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达尔文’,去发现这个小岛上关于昆虫的秘密呀?答案就在课文里,赶快去读一读,找一找吧!”话音刚落,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早已打开课文,放声朗读起来。可是一个小姑娘没有读,举手示意有话要说。讲课老师轻轻地走到小姑娘面前,弯下腰,只听见小姑娘在讲课老师的耳朵边,慢慢说道“:老师,…  相似文献   

3.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我的学生正在语文课堂中亲切地“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二年级教材《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是一个科学小故事。怎么才能将孩子们领入情境,哄着他们多读几遍书呢?我灵机一动:“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达尔文’,去发现这个小岛上关于昆虫的秘密呀?答案就在课文里,赶快去读一读,找一找吧!”话音刚落,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早已打开课文,放声朗读起来。可是,一个小姑娘没有读,举手示意有话要说。我轻轻地走到她面前弯下腰,只听见她俯在我的耳朵边,慢慢地说道:“老师,我不想当“达尔文”,也不喜欢研究科学……”咦…  相似文献   

4.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我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亲切地“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二年级教材《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是一个科学小故事。怎样才能将孩子们领入情境,“哄”着他们多读几遍书呢?我灵机一动:“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达尔文’,去发现这个小岛上关于昆虫的  相似文献   

5.
孩子们特别爱做“和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这天,孩子们又“缠”着我:“老师,我们想和字宝宝交朋友。”“好吧,”我爽快地答应了,拿出一大叠字宝宝说,“今天,老师请来两个字宝宝,它们是谁呢?请你们猜一猜。”说着我用手捂住眼睛,做了个哭的样子。孩子们异口同声:“是‘哭’。”然后,我又“嘻嘻……”地笑,孩子们被我的表情逗笑了,纷纷说:“是‘笑’,是‘笑’!…‘哪个字是‘哭’,哪个字是‘笑’呢?”我故意卖起了关子。  相似文献   

6.
“你们说我啊?当然没有了……”幻想学校初一(1)班的教室里总是热热闹闹的。这不,一大早,班长龙小宝的声音就传到走廊里。丁奇走进教室,边走向自己的座位边瞥了一眼龙小宝:“这家伙又在吹什么牛啊……”“嗨!丁奇!”贾铃和高大虎这两个好伙伴过来拍了一下丁奇的肩膀。“你有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啊?”高大虎调皮地挤挤眉问道,问得丁奇一头雾水。丁奇先是一愣,然后用奇怪的眼光打量着高大虎“:你干吗?当上心理学家了?”高大虎学起电视里大侦探的模样,来回边走边推理“:依我看呢!丁奇,你昨天肯定没有登陆贾铃的‘心灵驿站’。”贾铃在学校开办了一…  相似文献   

7.
中午,小朋友都在安静地吃午饭,只见第四组小朋友指点着对面的墙,边说边笑。我还以为他们在欣赏贴在墙上的画呢,便说:“孩子们快吃饭,吃饭一定要专心,不要边吃边玩。”不一会儿,黄博远小朋友端着空碗走过来,说:“老师,我还要喝汤!”我给他盛了一碗汤,他眨巴眨巴眼睛,很神秘地说:“老师,这汤里有光。”汤里怎么会有光呢?我愣了一下,不明白孩子的意思。于是我说:“老师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快吃饭吧!”只见他把碗放到桌子上,然后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下午,小朋友都在楼道里玩。琪琪突然跑过来,小声告诉我:“老师,你是‘普通人’。”我先是一愣,然后笑着问她:“琪琪,告诉老师,为什么?”琪琪说:“因为我说安康话是安康人,你说普通话,当然是普通人呀!”老师是“普通人”$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幼儿园@袁晓红!老师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听一位年轻教师讲授《香山红叶》,他在总结课文时说:“作者是以香山红叶来比喻老向导人老心红……”此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提出疑问:“既然用红叶来比喻老向导,为什么要写红叶是‘半黄半红’、‘伤了水,红得又不透’呢?”这位教师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回答说:“比喻嘛,哪能样样相同呢?”听了这回答,那学生似乎不很满意。这倒引起我对那学生所提问题发生了兴趣。课后,我再读课文,细加揣摩,觉得那学生提的问题,确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今写出我之拙见,供大家商榷。《香山红叶》一文是否用“红叶”来比喻“老向导”的呢?是的。课文最后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我路过一所小学的门口,立停下来休息。这时学校正要上课,一位老师从办公室外边的墙上拔出一把破旧的短刀,朝着挂在檐下的一个没柄的铜铃敲打起来,“扑铛、扑铛”的铃声立刻把孩子们从校院里催促进了教室,那位老师望了望还在檐下摇摆着的铜铃,又小心翼翼的把短刀插进了墙缝,然后大踏步地跑进办公室去了。我看到这个情景,真差点儿笑出声来。“扑噹,扑噹……”下课了。我问孩子们:“你们老师用刀敲铜铃,不把铜铃敲坏了吗?”“结实得很呀,我们老师足足敲了一学期(?)没敲坏呢!”孩子们回答说:“我们的老师还说那把刀是‘水浒’里牛二的短刀呢!”我和孩子们格格地笑起来了。当时我真想不明白,这个学校的老师为什么都不想到把这个铜铃装上个木柄和铃铛,安于这样一天天的混日子呢?要说这样简单的“举手之劳”的小事情,也  相似文献   

11.
大好春光,有什么理由不带着孩子们去放风筝呢?当我把这个决定宣布给孩子们的时候,大家顿时乐开了花。我明知故问:“听到这个消息,你们很高兴,是吗?”“很高兴!”几乎是异口同声的。“怎样高兴呢?”我继续问。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说。我说:“你们愿意让我享受你们的高兴吗?”大家说:“愿意。”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的主要途径。我们把目光锁定在课堂。——侯集实小的杨平老师执教《小河与青草》。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小草说:‘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充足”、“干枯”这两个词对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比较难理解。杨老师别出心裁:“下面,我读课文,你们站起来做表演好吗?”孩子们一听可来劲了,齐刷刷地全都站了起来。当杨老师读到“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孩子们  相似文献   

13.
小猪贝贝可不是普通的小猪,她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长大当世界名模!每次世界名模大赛它从不耽误,从初赛到决赛,场场必看。它边看边扭着身子,模仿着那些名模的优美动作,心里美滋滋的,仿佛自己已经是一个世界名模了。它的同伴笑话它:“你哪儿不舒服呀?”“你们懂个啥?我是未来的世界名模!”“哈!还世界名模呢!圆滚滚的身子,老长的猪嘴……”“你们……你们别损我好吗?我这不是在培养自己的气质吗!”“哈!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该不是要培养个‘睡美人’吧!”你……你们……”小猪贝贝气得一扭头,“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啥?你说啥呀?”“…  相似文献   

14.
挑战老师     
今天是星期六,我照常去活动中心上作文兴趣课。李老师刚进教室,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挑战老师”,边写边说:“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挑战老师的活动,喜欢吗?”话音刚落,只听“耶”的一声,教室里立即沸腾了。老师接着说:“活动规则是这样的,我表演什么,你就模仿什么,用‘击鼓传花’的方法来确定谁来挑战,也就是在传花时,我说‘停’,这时花停在谁手上,谁就上来模仿,需要几个人就传几次花,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大家兴致勃勃地齐声回答。这时,我疑惑不解地问:“老师,那你表演什么呢?”老师说:“你们决定吧?”“好嘞!”顿时,大家…  相似文献   

15.
天堂的位置     
一位老师邀请我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作一场演讲。我问她:“要谈些什么呢?”那信佛非常虔诚的老师说:“跟孩子们讲讲极乐世界吧!我只是希望培养孩子美好的向往,这种向往不是你最主张的吗?”我看着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首先在教室的黑板中间画一条线,把黑板分成两边,右边写着“天堂”,左边写着“地狱”。然后我对孩子们说:“我要求你们每一个人在‘天堂’和‘地狱’里各写一些东西。”孩子心目中的天堂就这样呈现出来:花朵、笑、树木、天空、爱情、自由、水果、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曹刿论战》时,我提出问题:“读了课文后,你们怎么看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快速看书复习后,一学生回答:“曹刿能远谋,而庄公则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话音刚落,又一学生站起发言:“对于庄公,我认为他有远谋。”这话让我一愣,从教参到所有见过的资料,从未提到庄公有远谋啊!但这位学生的观点有反传统的意义,很值得探讨。我表扬了他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勇气后问全体同学:“对于庄公有无远谋这个问题,来一场辩论如何?”大家一致同意。生A:“曹刿不是说‘肉…  相似文献   

17.
蝉的话题     
夏天雨后的早晨,于洋一进门就举起纸盒大声喊:“你们猜这纸盒里有什么?”孩子们愉快地猜测着:“是一只蚂蚱。”“是一条大青虫。”“是一只蝴蝶。”于洋得意洋洋地打开纸盒说:“都不是,是一只知了!”孩子们顿时议论开了:“我知道,它叫‘蝉’。”“这是一个损害树木的坏蛋。”我问:“你们知道它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吗?”谁也说不出来。看到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我想:现在正是蝉多的季节,何不带他们去寻找幼蝉呢?  相似文献   

18.
镜头一:美丽的错误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我一边板书,一边跟学生交流。真的一心不可二用,我把第三个原因:“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错写成“一天离不开音乐”。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随即嚷道:“老师,你写错了!”我看了一下黑板,把头一扬,故作不屑一顾:“少写了一个‘也’字,也通嘛!无所谓吧?”学生纷纷举手,表示不同意。这时,我心中已经有了谱:“为什么呀?”这下子,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如果写‘一天离不开音乐’,就是说只有一天离不开音乐,其余的日子都可以离开音乐了。”“‘一…  相似文献   

19.
——“‘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愕然. ——“再听一遍——‘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静默.随即恍然大悟地、兴奋地回答: ——“有,有,当然有!” 进而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是我在教学《忆读书》第二课时的一个导读设计,这是整个初中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引领学生跨上语文学习新台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堂课.  相似文献   

20.
[案例]当我和着掌声走进教室的时候,这意味着六(6)班的孩子在过最后一个儿童节了。“孩子们,老师送给你们一件特殊的礼物。”我慢慢地打开一个纸箱,神秘地说,“这个礼物,每个人只要在脖子上挂一天,它就归你所有了。“耶!”孩子们一听喜出望外。“不过,咱们可要‘礼尚往来!’”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一天以后,我希望也能收到你们的‘礼也能收到你们的‘礼物’——每个人在纸上谈一谈保护它的感受,好吗?”“好!”“一言为定!”“哇!”始料未及的孩子们个个目瞪口呆,人人惊诧不已,原来领到的“礼物”竟然是人手一个的生鸡蛋。一天之后,我如期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