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18,(4):70-71
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3年9月经科技部批准设立。园区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层级。园区实行省、市、区三级共建,由淮阴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园区坚持科技引领、镇园一体、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先行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四化同步样板区,成为全国一流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管理》2017,(3):11-16
基于土地、资金、科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配置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做法。历史经验表明,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更具普适性和可复制性,更能有效构建起农业可持续增长的长效运行机制。与其它经营方式相比,家庭农场是扩大的家庭经营方式,既具备了家庭经营的优势,又符合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同时能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如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村事业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培育新型农业职业价值观。家庭农场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组织体系的基础,是我国未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经营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201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辖南昌、景德镇、新余、鹰潭、赣州、吉安、抚州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近3年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利用2016-2020年7个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评价各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并提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辖7个园区的协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围绕我国省级层面如何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以山东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例,构建基于要素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基础评价框架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建立示范区分类标准体系,促进科学开展示范区建设的定期评估工作。最后提出加快推进山东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国内其他省份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家层面不断加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与统筹部署,按照科技部总体部署,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正在有序开展。本文围绕省级层面如何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构建示范区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开展了研究,建立了基于要素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基础评价框架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构建了示范区分类标准体系,以期为示范区建设的定期评估提供科学指导,最后提出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可为国内其他省份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提供有效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保铨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205+71-205,71
阴那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梅县雁洋镇,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本文就如何建设好阴那山自然保护区示范区,提出建设方案,进一步做好示范区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推进梅县保护区示范区建设,实现生态梅县。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是提高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以许昌为例,分析建设中原经济区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控制人口过快上涨、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消费等七个方面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路径,并从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调整财政税收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对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张家港市是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的一座新兴港口工业城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总人口150万,其中户籍人口90.51万。现辖8个镇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76个行政村,83个社区。近年来,全市上下以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争创全省“第二个率先示范区”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  相似文献   

9.
1,经济转型框架阜新是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经济必须向第一、三产业转变,才能发挥其经济优势,称之为经济转型。国务院已正式批准把阜新列入经济转型重要地区。随着阜新经济转型,建立以城市中心产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辐射区为重点的“三环型”经济框架。我县属于农业大县,是发展经济难得的机遇。经济转型以现代农业为主,我县是严重缺水地区,所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应是经济转型的保障体系。我县地域位于阜新市周围,属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辐射区“两个”经济圈内。现代农业示范区包括靠近市区的6个镇,水资源配置以开发地表水…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国家林业局提出智慧林业的概念,旨在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林业发展水平。广西林业信息化工作因各种因素,仍停留在办公自动化这个层面,且各单位各自为政,信息孤岛效应严重。文章以广西各区直林业单位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出发点,从示范区组成、主干信息系统建设、组织框架和组织关系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广西智慧林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广东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对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义以及对现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基本特征和主要方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安徽省“高效与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项目于12月初启动,共有9个示范区入选。示范区将着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起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的科技示范体系,以探索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入选的9个示范区分别代表安徽省沿淮淮北类型区、江淮类型区、沿江类型区和皖南山区各类农区。通过示范区建设,使示范区成为省、  相似文献   

13.
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引领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重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努力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极、科技产业融资中心、知识型人才栖息地、产学研一体化的空间载体、制度创新示范区和创业创新的重要基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以增强区域创新的内生动力为重点,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激活各主体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的长效运行机制,就是探讨示范区的人才激励机制如何能够得到长期的运行和保障,在基于个人、企业、园区、政府多赢模式的前提下,这些因素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保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能够得到有效激励,从而发挥人才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创造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蒙自县积极整合各种资源,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争取到的各级科技计划项目,集中到云南红河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及蒙自现代农业示范区草坝镇进行实施。通过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致富产业——优质稻后大棚甜椒的种植业:建立一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  相似文献   

16.
安徽科技期刊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存在与区域布局、产业布局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三方面不协调等现实问题,"示范区"建设背景下优化安徽省科技期刊的学科布局,应将科技期刊发展嵌入"示范区"发展规划,围绕支柱产业,集成整合现有科技期刊资源,统筹布局,丰富内容,提升支撑发展的知识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软科学》2019,(6):30-36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对2007~2016年各国家高新区内上市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在企业产权性质上,示范区的设立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国有企业明显;在区域差异方面,东部地区示范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明显;从专利类型看,对企业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比外观设计专利明显。此外,引入三重差分模型进行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政策效应"和"集聚效应"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产城融合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空间的重构,形成良性的产业集聚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江门市为例,探讨产城融合中心示范区发展优势及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为分析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试点的确立实施过程对地方两阶段发展的影响机制。运用2007—2019年中国270余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匹配筛选,通过合成控制法实证评估6个典型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3个层面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实施效应对于不同试点城市具有较强异质性,淄博市、长治市、吉林市属于转型阵痛组,石嘴山市、娄底市属于创新型单一红利组,自贡市属于创新型双重红利组。实证结论经过时间、地区安慰剂以及双重差分法的多重检验后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20.
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相继聚落武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武汉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要求。建设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都是武汉城市发展战略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理当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的核心区域,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是东湖开发区自主创新示范推广最好"中试平台"。要把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两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以两型社会建设的各类需求为自主创新提供扩展平台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