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学改革的“三个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可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  相似文献   

2.
江海平原,陶冶笔者对语文的一腔热诚。近年来笔者有幸涌入课改浪潮。现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丝思考与大家共勉。当学生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子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笔者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  相似文献   

3.
孙玉芹 《宁夏教育》2007,(12):75-76
走近窦桂梅老师,倾心阅读她的《为生命奠基——实现"三个超越"》一文,文中谈到的"三个超越"是她在语文教改中独到而深刻的教学理念。窦桂梅老师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当学生走进校园,开始探求科学真谛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自由还是束缚,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转变教育理念,顺应时代要求,努力使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相似文献   

5.
语教学要冲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语文教学要关爱语文生命,重塑新课堂,大胆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之绿色!现在,我们很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篱笆,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空间里自主合作、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主体验,在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加在知识的整合、信息的处理、能力的迁移、个性的张扬、特点的发展、人文的素养、生命的体验等方面获得整体性发展。那么,如何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呢?我在教学中对自主选题,捕捉信息;积累内化,处理信息;汇报展示,整合信息三方面做了一些初探。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荐     
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中青年专辑《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窦桂梅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从《人物小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把全部热情投入小学教育的名师的成长历程。而在《教育理念概述》部分中,窦桂梅提出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为孩子的生命奠基”;语文教学要实现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提出了积淀、  相似文献   

9.
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核心任务.在当前"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里,引导学生思考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让学生通过思考达到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思维层次的有效手段.这里的"学为中心"指的是以学生及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要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思考,尝试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自主地学、理解地学设计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笔者在近两年里,着手开展"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在研究中初步归纳整理了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设计策略,现整理成六个方面和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有效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中职擎校教育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摇篮,运用有效教学的理论开展语文有效教学改革要做到改教材、改教法、改评价.笔者认为教材必须打破统一编制,要切合实际,适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用开放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评价可以从语文基本能力考核和语文综合能力测评两方便进行.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生命的壮歌》编入学生的阅读文本中,其意图是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小就铺下一个生命亮丽的精神底色。教学《生命的壮歌〉时,教师就应该多一份思考和掂量。既要遵循教材的编排体系,科学、有序地开展生命教育;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存在的价值、情感体验和理解偏差,和学生一起以理智与激情穿越“生命的壮歌”。  相似文献   

12.
肖志珍 《甘肃教育》2008,(16):38-38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本着因材施教,用教材,不唯教材的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同时,教师还要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坚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放眼课堂和教材之外。  相似文献   

13.
朝向“伟大事物”——“主题教学”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多年前,针对当时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的藩篱,我提出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应该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单元整理课不仅要上,而且要上得出色。那么,怎样上单元整理课呢?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以专题设置单元的特点,运用整体观念教学每单元后,再围绕单元主题上一节单元整理课。  相似文献   

15.
语文,作为一门涉及各方面的综合性学科,被称之为基础的基础,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在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狠下功夫。这就首先要摒弃旧的传统教学法,确立现代教学新观念,即在语文教学中超越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旧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6.
新基础教育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理解,笔者也常常想,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呢?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欢乐的,都是由教师的手来翻阅.语文课究竟该如何去翻阅学生的生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我的舞台>时,笔者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承式教学模式,限制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也越来越在减少,"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加深的现象.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至教育角色,把自己的职业本质定位为创造人的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蓝本。笔者认为要在语文环境中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就应该搭建语文舞台,立足于课堂。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蓝本。笔者认为要在语文环境中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就应该搭建语文舞台,立足于课堂。一、在赏读美文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