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一些文化名人曾被他人或自己喻为“丧家之狗”。孔子是第一个被喻为“丧家之狗”的文化名人。《史纪·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郑人将孔子比喻成“丧家之狗”,这是对孔子鼓吹先王之道、四方游说而到处碰壁的讥讽。孔子对此苦笑着说:“说我是丧家狗,对啊!对啊!”他以此表达了自己不遇“明主”、壮志难酬的感慨。有关孔子被郑人比做“丧家之狗”一事,宋朝一些诗人在诗中有所提及…  相似文献   

2.
《中学文科》2005,(7):15-24
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从这几句话让我们看见了两千多年前一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子的形象和疲惫倒霉的样子(读《孔子世家》)。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能望见驶向冰岛的渔船和大海里汹涌的波涛(读《冰岛渔夫》)。读但丁的《神曲》,一个在尘世的人可以认识天堂和地狱。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政治家,孔子显然是失败的.他的“为政以德”、“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在日渐衰微的社会里。在纷争日益的各诸侯间,道德的力量已经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没落.无法挽救一个清明的社会.致使他“累累若丧家之狗”.疲惫地奔走于各诸侯国间而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抱负。但是作为一位教育家,孔子无疑是成功的,门人三千,贤能者七十二人,他们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却无怨无悔。是怎样的一种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弟子的呢?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496年的一天,焦急的子贡在四下询问走失的老师孔丘.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把这话告诉孔子。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到石爱华老师的《与孔子同行——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0期)一文,石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引用了《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段材料来说明孔子的长相:“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日:‘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在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位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  相似文献   

7.
敬畏教育     
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大师的犹豫和贪官的嚣张》的文章,读后我深有感触。文中叙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之间的一次对话。子贡问孔子:“人死之后有知还是无知?”孔子回答说:“我若说死者有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史记·孔子世家》中“丧家之狗”的“丧“字读音的考辨,以及该词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否定对“丧家之狗”与孔子形象关系的四种理解,从而肯定“丧家之狗”于孔子而言,蕴涵褒义。  相似文献   

9.
    
“神农的梦吃,只是咂咂嘴的声音。”这是日本什么人的一首俳句吧。玩味起来是很有趣的。为什么梦吃只简单到咂咂嘴呢?原来神农是尝百草的,天天在山野里采撷着,品味着,慢慢成了习惯了。而且那时候怕除了适当的手势表情而外,也还没有确确实实能传达意思情感的语言啊。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从这几句话我们看见了2419年前一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子的形象和疲惫倒霉的样子(读《孔子世家》)。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  相似文献   

10.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11.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12.
郑鸿轩 《作文大王》2022,(11):18-19
<正>子贡原名端木赐,春秋末年鲁国人,是孔子弟子之一。他是一名商人、政治家、外交家。传闻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自己一枚铜板没出,旅费全是子贡出的。子贡的眼光有多狠毒?超狠毒!他囤什么,什么就涨价;他出手什么,什么就跌价。至于口才嘛,孔子曾说:“言语:宰我、子贡(善于交际的是宰我、子贡)。”这说明了子贡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与评析     
【译文】子贡说 :“贫困却不谄媚 ,富有却不傲慢 ,怎么样 ?”孔子说 :“可以啊 ,但不如贫困却快乐 ,富有却喜好礼义。”子贡说 :“《诗·卫风·淇奥》说‘切割锉削 ,琢磨打光’ ,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 :“赐啊 ,可以开始和你谈《诗》了 ,告诉你过去的事情 ,你却能推导出未来的事情。”【评析】子贡悟性极高 ,能言善辩 ,向孔子问“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达到这种境界怎么样。孔子自己认为 :“富而无骄易 ,贫而无怨难。”要同时做到“富不骄 ,贫不谄、怨” ,的确不易。子贡做到了 ,照理讲 ,孔子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然而孔子却只许了一个“可…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前语文教育的种种争辩,我常常会想到“子贡问时”的传说。也就是“三季人”的故事。 说的是子贡在院子里洒扫,外面忽然进来了一个一身绿衣的人。绿衣人拉住他问:“你是孔子的弟子,那么,你可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子贡笑着说:“当然是四个季节了。“‘不对,一年只有三季!”绿衣人抢白道。“一年明明有四个季节,你怎么说是三个呢?”子贡与他争辩起来。  相似文献   

15.
张汉红 《课外阅读》2011,(3):195-195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将“恕”作为终身奉行的一条准则。  相似文献   

16.
最近,重温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这句至理名言又有了新的体会。《论语》中记载:一次,公孙朝问子贡,孔子这么有学问,不知他师从何人?子贡回答说,孔子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孔子认为,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有德行的人认识其大处,德行不深甚至没有德行的人也能认识其小处,无论“贤”还是“不贤”,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的体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所以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19.
在《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见子贡没太明白,孔子又补充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话连起来,意思是说,没有人希望遭别人怨恨,既然如此,就不要把怨恨施加于人,要懂得宽恕。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叹息     
孔子设立私学后,曾说凡是自愿送我十条以上肉干的人,我没有不收他做学生加以教诲的。因此,门徒云集,贤人众多。颜回,仁爱;子路,勇猛;曾参,孝道;子贡,口才颇佳;子张,有军事才能……孔子对弟子的论断和评价一向是恰当的,可偶然也有失察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