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新 《红领巾》2009,(5):39-39
“笑”是表达愉悦情感的表情,微笑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无论在汉语还是英语中,都有许多表达“笑”的词汇。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英语中常见的关于“笑”的字眼:  相似文献   

2.
刘单 《小读者》2010,(1):51-51
一、人体不同部位,“笑”的特点不同 脸:笑引起脸部的变化。如笑脸、满面笑容、嬉皮笑脸。 嘴:笑引起嘴的变化。如笑口常开、抿嘴笑、笑得合不拢嘴。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笑”的表达有哪些呢?就此收集、归纳和解析。供人们对这些在笑的方面表达同一概念、但彼此又有细微的语义差别,或有不同体色彩的词进行体味,以避免在章中使用重复并使章生动、富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教《孔乙己》,正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一、他从笑声中走来小说以“笑”贯穿全文,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一“笑”,既造成了悬念,又笼罩全文。笑声中走来的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不伦不类的样子,鲁迅先生只有在悲愤中才能勾画出来。而看客、酒客的笑便只徒有其表了。他们笑他脸上的伤疤,笑他以“窃”换“偷”的狡辩,笑他没有进学甚至笑他没有名字。由外到内毫不手软地揭开他内心的伤痛,直到有人哄堂大笑为止,这笑声也就成了与茴香豆同根的调料了。这笑声中,短衣帮的笑最具魁力,他们近乎是刁钻的、“不见黄河不死心”的笑,非要把孔乙己剥个体无完肤不可。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其品行未必比孔乙己高,笑的过程简直就是“同室操戈”,实质就是“受害者”笑话“牺牲品”。如果说短衣帮的“笑”是愚昧的、无知的,至少是无聊的,那么咸亨酒店老板的笑便是另有所图了,他已把孔乙己当成了类似茴香豆的下酒料,是否可以理  相似文献   

5.
喜剧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是以它的特有形式来否定丑恶的东西。喜剧艺术的基本内容是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丑恶”;喜剧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是“夸张”;喜剧的美感特征是“笑”。  相似文献   

6.
笑的学问     
“笑”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在笑的生理活动中,有一些肌肉(脸肌、膈肌、胸肌、腹肌、四肢肌等)进行不同程度的运动,但全身主要处于高度放松状态,同时引起心脏、肺脏、肝脏、胃肠活动加强,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气体交换、消化吸收等生理功能。笑的心理活动体现于:使人彻底转移注意,并通过上述生理活动表现愉快情绪,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指出,人的感情是在“互动”中深化或淡化的。什么叫“互动”呢?举个“笑”的例子就明白了。独自一人,固然有黯然失笑的时候,但要放声大笑恐怕很难;相反,两个人相对之时,你讲了一句好笑的话,不但自己忍俊不禁,对方也很可能被你逗乐,甚至捧腹大笑,这就是互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找春天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很多人一定会唱吧? 春天,到处是绿色,好像是“绿的世界”。 春天的天气像孩子的脸一样,说“哭”就“哭”,说“笑”就“笑”。比如,昨天还晴空万里,今天却倾盆大雨。  相似文献   

9.
人们面对压力时,常常用两种知觉过程即生物和生理变量、心理和社会变量对其进行解释和处理。后者对压力的解释起决定作用,决定人的健康。本文通过笑的生理、心理效果论述了幽默或者说笑作为心理和社会变量之一如何对健康发挥影响。主张幽默和笑是维持健康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从形、音、义三方面考察,“笑”应该是“从竹夭声”,“哭”应该是“从 犬声”,均为后出的形声字。今本《说文》在这两个字的处理上均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1.
不知道是不是快要过年、快要看春晚了,网友们都十分想念本山大叔,这不.“赵本山体“横空出世一句古典诗词配一句本山大叔的小品名句.“笑”果很惊人。  相似文献   

12.
以中学阶段所学的外国小说作为群文阅读的研究对象,将小说中人物的“笑”作为群文议题进行学习。围绕议题,引导学生辨识、分析、归纳、整合,发现小说中人物的“笑”蕴含的丰富情感:“笑”是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是愿望的载体;是对生活的妥协和自我麻醉;“笑”是难得的表情,不“笑”是生活常态,是苦难人生的真实写照。指导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与反思,分析形成原因及特色,实现应用与拓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价值观倾向的笑,既可以直通艺术审美,也可以到达娱乐至死。所以,讨论笑的艺术,先要把两种不同性质和品位格调的笑区别开来,即把真善美的笑与假恶丑的笑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动物笑谈》是统编版教材中新选入的文章,它给读者的深刻印象在于文本中贯穿着的一股股强烈的“笑”感。笑过之后,经过深入探究,背后还有深层意蕴:角度互换生成“笑”感、漫画式表达生成“笑”感、科学精神映射生成“笑”感。  相似文献   

15.
《渔父》中渔父的"莞尔而笑",耐人寻味,是文章的文眼所在。探讨文中的"笑"的意味,可以明晰屈原和渔父的形象,深化对文章意蕴的认识。基于"笑"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从"笑"读进去,在诵读中从"笑"读开去,领略屈原的人格之美和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  相似文献   

16.
万蓉平 《江苏教育》2007,(20):17-19
一、低俗灰色的作文成为心灵宣泄的垃圾桶 一张笑脸.也许是难题破解后的自信,也许是自制的风筝终于上天的得意,也许是与伙伴在雪天堆垒雪人的快乐;一个微笑,也许是母亲对孩子淘气的宽容,也许是老师对学生进步的赞赏,也许是阅览一段文字的心领神会:满屋的笑声,传递出的也许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心花怒放:也许是节日里家人团聚的浓浓亲情……自信的笑,得意的笑,开怀的笑,甜蜜的笑,幸福的笑,会心的笑,宽容的笑,赞许的笑……笑容里记录的是串串成长的足迹。请选择和“笑”有关的内容写一篇习作。  相似文献   

17.
说“笑”     
王坤 《初中生》2008,(11):64-64
笑是人类交流最古老的方式之一。每一个人早在学会说话之前就掌握了这门技巧。发出特定笑声的人,如果让他重复这些声音,注定是徒劳的,因为他的发声器官已经没有那样笑的准备了。科学家发现,连续快速的笑声一般持续0.04秒~6秒。不论男女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
黄天铨 《现代语文》2006,(12):41-42
六十年代初,叶圣陶就在章中指出:“《孔乙己》的写作“从‘才可以笑几声’说起,以下一连串说到笑”,“这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串着的”[1]。以后,不断有研究在章中论及《孔乙己》中的“笑”,概括其观点,大致有三:一种认为《孔乙己》就是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反而遭来阵阵哄笑的畸形现实,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群众思想昏沉、精神麻木的严重问题”[2];另一种认为“由于孔乙己身上处处散发着腐朽的孔孟之道的臭气,  相似文献   

19.
触电童话     
没有孩子不喜欢读《新童活》,读过的孩子都笑得七仰八叉的。只有一个人例外,那是个长得虎背熊腰的大叔,他从来不会笑,因为他不知道脸上的肌肉应该怎么摆放才叫“笑”。没人敢靠近他,大家都怕他。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们说,“六一”是我们的“苦”日。不少孩子“六一”后的腿是青的,手是肿的,“笑”是成人教出来的。老师们说,“六一”是我们的“难”日。不少老师“六一”后的嗓子是哑的,眼睛是红的,身心是疲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