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彭鹏  刘冰 《军事记者》2006,(9):22-23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一颗“红星”在征途中闪闪发光。它指示前进方向,激励斗争勇气,传播胜利捷报,颂扬英雄壮举;它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这就是长征途中坚持出版的红军机关报《红星》报。《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它在中央苏区时期发行量曾达117万份,是发行量仅次于《红色中华报》的中央级报刊之一。1933年8月,邓小平开始担任《红星》报主编,但随着革命形势的转变,1934年10月10日黄昏,邓小平口袋里装着《红星》报“编辑部”,跟随突围…  相似文献   

2.
孔辉 《兰台世界》2020,(1):136-139
《红星》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也是唯一公开文字记录红军长征的原始资料,其内容是研究长征历史的重要史料。文章简要介绍了《红星》报的情况,探讨了《红星》报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红星》报整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欧阳莉 《传媒》2023,(22):84-86
作为红军长征时期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办的党报,《红星》报对党的政治建设,宣传红军在长征期间的战斗和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在长征艰苦条件下战士的斗志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梳理和研究了《红星》报的内容版面,探索党报如何在革命艰难时期坚持编辑方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出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的《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35年8月3日停刊。长征途中,《红色中华》报停刊期间,《红星》报既是中革军委的机关报,又代为党中央的机关报,担负着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5.
黎明 《档案时空》2003,(9):24-25
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英国人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亮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时,肖克向索尔兹…  相似文献   

6.
刘璇 《军事记者》2006,(8):10-12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在这两个数字不同寻常地重叠的日子,军报于7月18日举行了纪念“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座谈会。中宣部、总政治部、中国文联、中国记协、中国作协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军内外部分著名作家、评论家,在“长征”副刊工作过的老同志以及作者代表等百余人欢聚一堂,庆贺“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与会者对“长征”副刊长期以来坚持高品位,弘扬主旋律,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并举的办刊方向给予了积极评价,对“长征”副刊以文学形式反映火热的部队生活、讴歌广大官兵献身国防…  相似文献   

7.
作为编辑,在“重走长征路”的日子里,我格外留心长征途中的报刊。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陈列馆”里,我有幸略知一二。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后,由于处境非常困难,原在中央苏区出版的《红色中华》、《青年实话》等报刊大部分停办。但为了继续宣传党的实行土地革命的政策和武装抗日救国的主张;宣传红军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鼓舞斗志,党仍坚持编印了一些油印报刊,主要有:红军总政治部的机关部《红星湖、《前进》报(杂志)、红1军团油印的《战士》报\《战士》快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的《红…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播体系是进行组织动员、维系组织运行的基础.长征途中,除《红星》报等极少数刊物坚持油印出版外,绝大部分苏区刊物基本停刊.在原有传播体系被打破的情况下,中央机关和红军利用共产国际援助和自身现有条件,在长征沿线,甚至国统区维系着一套包括报纸、期刊、图书、标语口号、文艺宣传等在内的完整的信息传播体系.这给红军打破封锁,顺利实现战略转移,并在长征途中宣传抗日主张,获得国内外民众支持,最终为取得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解芳 《军事记者》2006,(11):59-60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在当时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红军将士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所付出的流血牺牲、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一次让世人知晓,与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通过自己在边区等地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采访了大量的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最后写成驰名全球的杰作《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正是这本书,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也正是这本书,让全世界知道了伟大的红军长征。令人可敬的中国情结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  相似文献   

10.
红色经典,《长征组歌》是怎么写出来?它为什么会有如此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长征组歌》是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由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将军亲笔创作的长篇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并得到周恩来、邓小平、贺龙、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历届军委、总部、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创排完成的,杨成武、杨得志、廖汉生、孙毅等老首长都曾亲临创排现场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一部据鲁迅纪念馆所藏的《二万五千里》誊清修改影印本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此,《中华读书报》还以《一部关于长征的“存世孤本”影印出版》为题作了报道。文中强调,“由于1942年版的《红军长征记》,在国内外存见甚少”,它才“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见《中华读书报》2006年10月18日第一版)不错,因为它与《红军长征记》在篇目与文字上略有出入,它确“为红军长征史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线索与研究空间”。但说《红军长征记》“在国内外存见甚少”,却似可商榷。因它在1954年出版的《党…  相似文献   

12.
为抢救新闻学历史资料的工作,我有幸承担了《红星》报课题.我曾住在中央档案馆仔细查阅馆内珍藏的150期《红星》报原件,和从美国拍摄的《红星》报部分胶卷。继而寻访了多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和曾在《红星》报工作过的四位老前辈。特别是收到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5月17日的亲笔复信.就我向他老人家请教的关于研究《红星》报遇到的九个疑难问题,一一作了明确的批复回答。这使我对《红星》报的情况,有更真实、更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这一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英雄壮举,总政干部部老干部局和解放军报社政工部在《离退休生活》专版,联合推出了“红军将士口述长征”专栏,着重反映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浴血奋战、克服艰难险阻、官兵友爱和尊重少数民族等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4.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史》《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月20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这一座谈会,宋平以及洪学智、陈锡联、廖汉生、李德生等当年参加长征的老同志以及有关方面人士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两套丛书分别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为《红军长征史》题写了书名及“英雄的史诗”的题词。刘华清副主席也作了“长征精神万古长存”的题词,并为《红军长征纪实》丛书作序。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在新中国文艺舞台上成功展现毛泽东领袖形象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上演的大型歌剧《长征》的作者、红军女战士李伯钊.  相似文献   

16.
刘庆田 《新闻窗》2013,(1):49-51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报纸,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为铅印四开四版,出版了80多期。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后,《红星报》改为油印,在战争空隙坚持出版,又编印了20多期。红军经过贵州许多地方,打了不少硬仗,中央还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1964年10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根据肖华创作的长篇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创排完成了一部《长征组歌》声乐套曲。《长征组歌》首演于1965年8月,是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被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全曲10个乐章,以恢宏的气势、精湛的音乐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再现了长征这一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上的艰难壮举与奇迹。在杭州创作组诗1916年,肖华出生在江西兴国县东街肖屋村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肖华14岁时参加了红军。新中国成立后,肖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全国政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坚持出版了《红星》报。报纸是油印的。第一期出版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日。下面介绍的是《红星》报的一张号外。这张号外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七日出版的。通常报纸的号外,都是报道重大新闻的,而这张号外却很特别,是宣传加强组织纪律的。内容如下: 《红星》报号外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万水千山》,哼着《十送红军》长大的。一曲《长征组歌》曾经唱红了中国大地,激发了多少梦想。  相似文献   

20.
《逸经》第三十四期封面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当年是哪种媒体最先向世人报道和宣传这个消息的?在国统区的人们是如何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详情?———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先全面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是上海一家文史掌故杂志《逸经》,在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杂志第三十三、三十四期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2005年11月16日《中华读书报》刘统文“《红军长征记》出版情况及其价值”内称“上海《逸经》第三十三、三十四期合刊上,发表了一篇署名‘幽谷’的文章《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