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同学问:“《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壮举令人敬佩,可私下里有人说,愚公其实很愚,他干吗移山而不搬家?这不更省力吗?对此,老师您是怎样看的呢?”关于这一问题,即愚公不应移山而应搬家,看起来似乎是能根据实际情况而省时省力地解决问题,似乎是“实事求是”,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寓言往往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中来教育人们应该怎么做。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愚公形象的塑造和其移山壮举的成功,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人要有远大的抱负,面对困难,要有信心和坚强毅力,相信人能战胜一切困难。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愚公精神”。愚公的远大抱负体现在“年且九十”却仍要去“叩石垦壤”以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美好未来,很显然移山不  相似文献   

2.
开心果     
随 机 应 变编辑 :先生 ,你的这篇作品写得太松散了。作者 :若按散文发 ,我同意。编辑 :但写得太杂乱了。作者 :那就请按杂文发吧。编辑 :作品显得太稚嫩。作者 :那就请按童话发 ,我不介意。编辑 :说实在的 ,没有一点新意。作者 :是吗 ?那就请按古文发。(刘福君 供稿 )各 抒 己 见一天 ,上《愚公移山》,老师问道 :愚公有什么性格特点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甲 :愚公确实愚蠢 ,那么大的山 ,那么远的路 ,怎么搬得完 ?还不如搬家。老师 :要是不能搬家呢 ?乙 :那也太自私了 ,到九十岁才想到移山 ,那不是想活活折磨人吗 ?众皆愕然……(胡超…  相似文献   

3.
“愚公为什么不搬家?”这是教完《愚公移山》之后一位学生提出的,他说,既然愚公“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把家搬出去,不就万事大吉了吗?对于教师来说,回答这一类突发的问题应该说并无多大的困难。既可以简单地解释为:这是一篇古代神话故事,它是虚构的;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对于愚公“移山”这一具体事件,我们可以用“搬家”的办法来解决,但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愚公移山》是出自《列子·汤问》中的一个寓言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毛泽东同志在40年代就曾提出我们要学习“愚公移山”这种精神.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一部分人把它说成是效率低、不合时宜了,并提出了“愚公应该搬家”的观点.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我认为愚公应该移山,而且愚公移山的精神也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古兰经》上有一个经典故事 ,有一位大师 ,几十年来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的本领 ,然而他的“移山之术”却颇令我们费解———这位大师的移山方法就是 :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了解了大师的“移山秘诀”后 ,我们知道其实大师并无真的移山之术 ,而令我们真正佩服的是大师思考问题的独特方法———思维逆转。多少年来 ,我们教师一直是以真理传播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他们想尽种种办法 ,使出浑身招数 ,把学生一步步引入真理的殿堂。课堂上 ,只有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只有教师讲道理说服学生放弃错误观点 ,接受教师的正确观点 ,……久而…  相似文献   

6.
一《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师,曾当众表演移山。他一会儿到山的南面,一会儿到山的西面,一会儿到山的北面,一会儿到山的东面,然而,大山皆纹丝不动。最后的结局是:大师走进了大山。大师说:世界上没有移山之法,既然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改变不了“山”的位置,就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才是大师真正的移山“大法”。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以“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写作导引]世上本没有移山之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  相似文献   

7.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提出质疑:“山难道真的不加增吗?听说喜马拉雅山现在每年大约增高一公分呢!”这个问题提得好。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相信人定胜天,这是朴素的唯物  相似文献   

8.
《愚公移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往往从寓言故事对人生及生活的启示层面解读文本,这样的教法符合寓言故事教学的体裁要求,这固然没有错。却解决不了学生对于"愚公为什么大费周折地移山而不搬家"的疑问。其实,从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和宗法观念等文化分析角度来看,"愚公移山不搬家"存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体会中,常常看到“改成语”的例子。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本意是批评那些对工作不负责任,应付公事,得过且过的人,而教师却引导学生“挖掘”其“积极意义”,结果这一成语的意义被改为:“撞钟”正是忠于职守的表现,不但不应指责,而且要大力提倡 !又如“愚公移山”,本来是讲有志者事竟成,比喻做事情有毅力,不怕困难,而有的老师却“启发”学生得出“移山不如搬家”的结论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们知道,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习惯运用,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特别…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不少教师执教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愚公移山》时,都会遇到如下的尴尬:一方面学生表示认同愚公面对困难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另一方面却认为愚公的思想不够开化,移山并不是生存的唯一选择,还可以选择搬家,为什么固执一念非得要移山?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探究解决认识上的疑惑,这种疑惑又会反过来动摇学生对  相似文献   

11.
有位大师苦练移山大法,修成正果后, 进行移山表演。他先是一番作法, 然后自己跑到了山的另一边, 宣布移山成功。友人不解地询问山怎么还没有动,大师解释说,我的做法是山不动我就自己走过去。这个哲理故事给人很多启示。我们作教师的, 应当有一种向学生主动走过去的胆识。抛弃老师的架子, 坦诚地向学生走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 教师主动亲近学生, 就要抛弃老师自己思想上的架子观念,主动向学生问候。 有老师说,学生不主动招呼我, 要我招呼他, 真是岂有此理?这些话反映的实质是老师的架子观 念在作怪。这种架子观念最突出的 …  相似文献   

12.
前些天笔观摩了两节《愚公移山》的示范课,许多学生质疑愚公移山的必要性,追问愚公为何不以搬家来替换这种耗损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移山行动。两位老师均将答案归因于作利用神话寓言的虚构来突显愚公精神。这种讲法没错,但仅仅解释了章形式因的问题,而淡忘了愚公移山深层的社会原因。我倒认为愚公宁可选择移山也不搬家迁移这一行动是由我国农民固有的一种历史化心理——安土重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愚公移山》这篇古文时,有学生说:“愚公确实很愚蠢,不然的话,他为什么不搬家呢?搬家不是比移山容易得多吗?”学生能够不落俗套大胆创新,这种求异思维,似乎是应该鼓励的。可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这样一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不就成了愚公真愚,智叟实智了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任何困难,勇于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不也变成了愚昧固执,不知变通了吗?试问这还是一部鼓舞人心的伟大作品吗?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首先是学生没有认识到文学作品虚构和借题发挥的特点。《愚公移山》本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作者借以来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任…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上有一个先知唤山的故事。有一位先知,几十年来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然而故事的结局却耐人寻味———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惟一的方法是改变自己。先知说:“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吧!”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湖北枝江白洋中学@楚怡君  相似文献   

15.
【文题】有人请魔术大师表演移山,让他把左边的山移到右边去。大师先在山的右边坐了一会儿,随后又到山的左边坐了一会儿。然后说:“我移好了。”众人不解,大师说:“我移动不了山,但可以移动自己,我认为我达到了目标。”有时,在自己的目标无法达到的情况下,随时调整一下,这也是一种成功。请以“移山与移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写作指导】这是一则颇有意味的话题作文材料,它能引发人的许多思考,比如目标的现实可行性,比如实现理想的自身条件的许可性,比如社会进程中该如何估计和谋…  相似文献   

16.
笔者执教将近二十年,《愚公移山》一文也教了十多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问题角度有了改变,特别是新课改的实行,教学方式的多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强调学生异向思维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时候有许多的问题在生成。如有人指出愚公应该搬家,搬家比移山更容易;有人说移山是破坏生态,有人说愚公挖隧道更捷径,等等问题在出现。笔者就本文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以探究归纳。  相似文献   

17.
会搬家的水     
水,作为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别看这么一种平平无奇的物质,却能衍生出许多有趣的小现象,比如你知道"水"其实会搬家吗?蚂蚁会搬家、蜜蜂会搬家,水怎么还会搬家呢?其实很简单,一根棉线就可以实现!下面,就和我一起动手探究"水"是如何搬家的吧!  相似文献   

18.
在《教师博览》上看到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人们问他秘诀时,他回答令人回味: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动山的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读完这则故事,深有感触。教育也是这样。当我们碰到那些不  相似文献   

19.
笔者执教将近二十年,《愚公移山》一文也教了十多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问题角度有了改变,特别是新课改的实行,教学方式的多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强调学生异向思维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时候有许多的问题在生成.如有人指出愚公应该搬家,搬家比移山更容易;有人说移山是破坏生态,有人说愚公挖隧道更捷径,等等问题在出现.笔者就本文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以探究归纳.  相似文献   

20.
前些天笔者在观摩两堂《愚公移山》示范课中,均看到许多学生质疑愚公移山的必要性,都在追问愚公为何不以搬家来替换这种耗损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移山行动。两位老师均将答案归因于作者利用神话寓言可以虚构的特点来突显愚公精神。这种讲法没错,但不全面,缺乏社会深刻性,因为两位老师淡忘了愚公移山深层的社会原因。我认为愚公宁可选择移山也不搬家迁移这一行动是由华夏古代农民固有的一种历史文化心理——安土重迁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