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土家族的梯玛法事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有着一项古老的梯玛法事活动。土家族重大的民族节日举行摆手歌舞活动时,离不开梯玛充任掌堂师或组成“梯玛队”,由他们组织实施摆手活动的全过程。梯玛法事活动,土家族语称“月日”,主要有“还愿”和“解结”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余化思 《出版视野》2010,(2):F0002-F0002
十八梯是较场口与下半城厚慈街、守备街的连接地段。古老的石梯,破旧的房屋,沿街的摊贩,悠闲的过客,呈现出老重庆的别样风情。十八梯片区改建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将重庆人、外地人甚至外国人的目光吸引于此,纷纷感受这里留下的岁月印记和历史沧桑,想象将要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2002,(3)
记者向青:与深山夜火“零距离”在“零距离”的两个多月里,我最难忘的是大年初二报道南京市江宁区横山山林火灾。2月14日,大年初二,那晚是我值班。像往常一样,我打电话向消防部门询问有关情况,发觉电话那一端的消防队员好象比平常忙碌了许多。进一步询  相似文献   

4.
龚志聪 《军事记者》2004,(12):47-47
多年来,尤其是近些年来,新闻新人中的一种不佳而又愈成倾向的状况.使我不禁想起了两句意思相悖又各有所是的俗语:“初生之犊不怕虎”和“初生之犊十八跌”。  相似文献   

5.
沈涛 《四川档案》2009,(3):53-54
在不经意间。我离开自己钟爱的岗位已经两年多了,和别人说起以前的工作时,经常都是说“我们档案局……”.因为在我骨子里就已经把自己认定为是档案局的人了。其实,在曾经的十八年里。在我曾经工作的档案局,十八年的时间里我只换了两个岗位,几乎是一个岗位就干了九年。这两个岗位一个是管理建国前档案,一个是研究档案(姑且称为研究吧),  相似文献   

6.
“严”派令我痴迷 1980年.我如愿分配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有一天.我拎着两壶开水路过剧团资料室.第一次听到严凤英先生唱《牛郎织女》,她的声音震撼了我.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深深地镶嵌在我的脑海里。从那时起,我决定开始学习“严”派.那年我十八岁,正值豆蔻年华。定下这一目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到处寻找严凤英老师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我系市印刷厂工人。高中文化。就业后,深感知识贫乏,有继续学习之必要。故生产之余,料理家务之后,每晚读书至深夜,已历十八年。当有人讥讽说:“学也是工人,不学也是工人;学也是三十元,不学也是三十元。”我认为,读书非敲门之砖,晋升之梯,乃振兴中华之必需。我在书山学海遨游之余,感概万端,肤浅之体会有三: 其一,要有恒心和毅力。所谓恒心,是指持之以恒;所谓毅力,是指坚韧不拔。我曾赋诗鼓励自己。诗云:“苦读寒窗十二秋,胸无万卷使人愁。从今立下愚公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又尝作文鞭策自己。题目《读书小议》。全文如下: 杜子美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下之意,务必多读,下笔时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如江河之水,一泄千里。读书要持之以恒。决不能“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而应学习古人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治学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破万卷”,否则,一卷难破也。  相似文献   

8.
这两年,火神仿佛吃了“兴奋剂”,频频在中国大陆肆虐。 1994年的年终岁尾,这 位“祝融”先生疯到了极点,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它从东到西,三次将国人烧得嗷嗷直叫。吉林市的“11.15”特大火灾,阜新市“11.27”特大火灾和克拉玛依“12.8”特大火灾,总共造成了560人罹难,150余人受伤住院,7000多件馆藏文物(无价之宝)和其它数百万元财产被毁的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火灾报道 1987年5月8日,我负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审稿。大概4点10分左右,突然发稿桌上的电话响起,我拿起话筒就听见对方焦急地说:“漠河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从6号烧到现在,漠河的所有建筑都被大火吞噬了,交通、通讯全部中断。我们是沈阳军区作战部,所以还能对外联络。”他接着问:“这个消息你们要不要?”我说:“要!”我记得那天早班有冯素英、陈绍楚、刘满学、韩长江、姜保宏、刘浩三。  相似文献   

10.
“本报三门峡今日凌晨电发生在卢氏朱阳关、汤河乡的山林火灾,经过4500名军民两天两夜的艰苦奋战,已于昨日下午4时全部扑灭。”“……”当我看到这条只有300多字的快讯见诸报端时,做为一名党报记者的甘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深感当记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重要。1901年11月2日下午6时,卢氏朱阳关乡尖北沟发生山林火灾,当地群众很快将山火扑灭。不料,第二天死灰复燃,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到汤河乡四条山沟,过火面积达2000多亩。消息传出,省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1月9日播发的《中国仅存的“十八层地狱”将开放》一稿,尽管在“十八层地狱”几个字上加了引号,但仍给人以好象确实存在过“十八层地狱”的印象。在导语之后,第二段和第三段对“十八层地狱”的介绍,就更容易使人感到“确有其事”,至少对那些不大了解或根本不知道“十八层地狱”是怎么一回事的年轻人来说是这样。“地狱”也好,“天堂”也好,都是一种宗  相似文献   

12.
我清楚地记得: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八日,我生平第一件“作品”——一条四十七字的简讯在《鄂西报》上发表了.那时我还在学校,但“作品”的发表,增强了我对新闻写作的信心.前年十月,我踏上了林业工作岗位,依然坚持每天写稿.  相似文献   

13.
1941年5月27日,英国海军击沉纳粹“俾斯麦”级首艘战列舰“俾斯麦”后,开始收拾“俾斯麦”级第二搜巨型战舰“梯比兹”号。  相似文献   

14.
许方 《视听界》2009,(1):100-101
南京广电集团十八频道《听我韶韶》是方言新闻述评性节目,做主题报道并不是强项。在创建文明城市的主题报道中,我们发挥栏目的特长和优势,突出方言节目主持人善于面对面交流这一活跃元素,以“宣传、宣传再宣传;软化、软化再软化”为基准,用两名风格不同的主持人加一名嘉宾的“锵锵三人行”形式,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多年后,“第三梯队”名单开花结果。第十七、十八届政治局常委,除两位之外,皆在名单之中  相似文献   

16.
我发现,《燕赵都市报》非常热衷于使用“黑名单”这个词。现举一例如下: 2001年7月26日十八版标题:《一批不合格药品上了“黑名单”》。 每读到“黑名单”我就生疑:“黑名单”是什么玩艺儿?是褒义还是贬义的?文中不见解释。但从报道内容不难看出,上  相似文献   

17.
曹春慧 《大观周刊》2012,(19):183-183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从教十八年来我辛勤的耕耘在三尺讲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深知为了我喜爱的教育事业,面对像花儿一样的孩子,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做一片能把这些花儿衬托的更加美丽的叶子!”  相似文献   

18.
漫长的约定     
有一阵子,我老婆到外地学习,百无聊赖的我于是热衷于上网聊天,并且自己发明了叫“抢女朋友”的游戏,就是找一对在大厅里聊得正欢的男女,向那男的下战书,把他的聊友“抢”过来。她就是我抢过来的“战利品”。抢过来之后,我就有点后悔了,因为我喜欢上了她。更麻烦的是我比她年长十八岁,她仅高中毕业,刚考完大学而已。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照例,我还是选择了时事访谈的形式进行关注。访谈嘉宾,我选择了江平、田文昌、沈岿、刘仁文、杨建顺、王琳、朱恒顺等数位法学家。  相似文献   

20.
我是1951年8月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参加播音工作的,当时十八岁。我的真名叫王静容,所以,到电台以后同志们都亲切地叫我“小王”。时间过得太快了,眨眼之间,我已半百有余,也进入了老播音员的行列。说真的,做“播音”工作,对我来说是很偶然的,因为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前,在我的“理想”中连想都没想过。然而,这从没想过的事业,竟然干了大半辈子,而且成了我终生热爱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