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教多学"里的"多"和"少"不只是一个量的反应,更应该有质的内涵,"少教’不是不教,而是精教优教,"少教多学"的"多学"也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多学,更应是爱学,好学,会学。"少教多学"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少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创造性、发展性、针对性、以及启发性;"多学"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独立、积极和有深度地开展学习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能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开展"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认为"少教多学"源于"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是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的教育模式。"少教多学"课堂的教学目标,由传统课堂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化,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少教多学"理念为指导,教师应在自己多学的前提下,在备课阶段真正抓住教育的核心;在教学阶段优化课堂结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创造发现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课后的拓展升华,真正做到学生"多学"、教师"少教",从而为历史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学模式习惯把教学理解为:以教定学,先教后学;课堂基本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必须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轨道上。笔者认为,"少教多学"是顺应教育改革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实践表明,"少教多学"的语文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自由空间,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教"与"学"积极互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帮助,从而开辟自主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爱军 《考试周刊》2012,(16):38-39
"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教师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坚持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的课内外的独立学习时间;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生方面,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文言文"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这一问题谈谈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少教"为什么可以"多学"?为什么"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会比"多教"更有效?教师的"多教"为什么吃力不讨好?在"少教多学"中如何定位师生的角色?在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追问的基础上,本文力图探讨并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思乐教授在他的《教育激扬生命》中说:"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犹如老燕子不必繁琐地教小燕子如何飞到南方--那样反而会让许多小燕子迷失方向,它需要做的是依托小燕子飞翔的本能,教它飞向蓝天,飞得更高更远。"其实,这里提出的就是"少教多学"的育人模式,能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才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基本原则,而"少教多学"是生本教育最生动的体现。如何打造我们高效的课堂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说来,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作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思考,锁定作文教学的主要渠道,源于阅读。阅读生活,阅读书本,又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从而确立"少教多学",拓宽阅读空间,激发兴趣,放飞写作的翅膀的主题,使学生的作文有"源头活水"的效果,达到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写作的目的,以实现"少教多学"。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便应运而生了"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它的实质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强调教师为学生服务的。笔者以《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为例,通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以及创新教学形式三方面尝试贯彻"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少教多学"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少教"是可以促进"多学"的。当然,要实现"少教多学"的目标,我们必须落实的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主要通过自己的"少教多学"课堂实践,包括课前调查、课前预习、课堂合作、课后总结等环节,探讨了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少教多学"是适应当今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解放学生学习"生产力"的正确途径,"少教多学"策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二课堂的开展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让高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赵才欣 《上海教育》2011,(11):33-33
课堂的生命体有两个:学生和教师。学生的任务是学,教师的任务是教,学与教的关系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多教少学"还是"多学少教"?这是近期中小学讨论或实践中的热门话题之一。但这些讨论的立论基点,是视教与学为"二元"单体,具有"彼消此长"的价值选择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单一模式,使得语文课程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不佳。新课标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到"少教多学"达成高效呢?  相似文献   

15.
刘琼 《广西教育》2014,(21):96-96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实施"少教多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二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三是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并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思考。在教学古诗文时如何做到“少教多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少教"不是不教,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好教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学生最需要解决的这些根本问题。"少教多学"的理念如何进入课堂,在课堂上我们到底要怎么少教,让学生怎么多学,这几年,我做了一些努力和思考,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具体措施如下。一、课堂的讨论学生要进行深度学习、自主学习,课堂  相似文献   

17.
正"少教多学"是指减少教师"教"的时间,增加学生"学"的时间,强调把学生看成学习的独立个体。教师的"教"应该以促进学生独立地"学"为着力点,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那么,为什么教师要"少教"?学生学什么才是"多学"?难道只要教师做到"少教"就一定能实现学生"多学"吗?这些是需要首先澄清的问题。一、"少教"的必要性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进行全人教育,而非单一地灌输知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是学生主动去思考,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定型的"少教多学"模式才是富有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必须立足在正确的视角之下来认识初中阅读少学模式。教师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要想实现初中阅读"少教多学"的模式,必须能够真正以一种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姿态来进行,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敢于思考,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初中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让学生"会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高中新课改也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思、议、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近些年,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所谓少教多学,要是从字面上揣测,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其所能"少教",学生要竭尽全力"多学"。那么,教师该如何"少教",学生又该如何"多学"呢?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在不断实践和思考,以下就是我对"少教多学"的朴素思考。一、精准定位教学关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先生只管教,儿童只管学,好像是学的事情,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