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件值得回忆的往事--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开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大形势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事业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高校图工委的成立,更推动了这一事业的发展,形成至今犹为人羡称的黄金时代。从此,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构成中国图书馆事业三大系统的鼎足之势。高校图书馆人也都踔厉风发,勇往直前,要为高校图书馆争口气,其中有几位冒尖人物,如南京的吴观国、东北的单行、山东的张厚涵和我,因行动积极,敢于争先,曾被界外领导赐名为“四条汉子”。我们对此并不反感,反以为荣,更加努力投身于振兴高校图书馆事业,其中最感称心如意的就是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和编写系列教材一事。  相似文献   

2.
60多年前,鲁迅先生批评张资平的“小说学”,将张氏“小说学”概括为“那就是——△”。没想到,60年后的今天,张氏“小说学”大走俏,文艺作品中的“△”之风竟时髦于当代了。这真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有趣的文化现象。随便看一部电视剧,略事交代,人物出场,铺垫伏笔,剧情就渐渐进入  相似文献   

3.
丛全滋 《图书馆》2021,(3):8-15
于鸣镝先生是当代中国知名的图书馆学理论家和实践家,在期刊学、图书馆管理学、文献学、读者学等图书馆学研究领域成果丰硕。特别是他在读者、读者工作、图书馆与读者、图书馆与阅读等读者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为我国读者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图书馆服务转型和智慧图书馆建设关键阶段,挖掘和研究先生的读者学思想,对推动图书馆(学)工作与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学五定律所阐明的“书为人人”、“人人有书”的理念是图书馆人努力的目标。电子图书的出现对图书馆各项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际工作,从“传统图书馆期刊工作的改革与拓展;倡导慢阅读,充分发挥期刊借阅室以文化塑造人的作用;完善服务细节,实行柔性管理”三个方面,对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谭祥金 《图书馆论坛》2005,25(6):43-45,125
文章论述了“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是图书馆职业最简明的表述,是图书馆员的基本价值观。分析了“人”、“书”、“找”的地位和关系。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的性质决定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的社会性和服务性,决定了图书馆必须参与广泛的社会生活和为广大读者进行多方面的服务。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读者需要的多面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去读者到图书馆,只是为了读书,因此,“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实质是‘为书找人’和‘为人找书’”(见《图书馆学基础》,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1页)但随着生产日益社会化,生活也愈来愈走出家庭的范围,不少方面需要通过社会的方式来实现。人们到图书馆的目的不仅是借书、看书,寻求知识,进行研究,常常有着更广泛的  相似文献   

8.
儒家管理文化与图书馆管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红 《图书馆论坛》2002,22(4):9-11
文化将儒家管理文化与图书馆管理结合起来思考,认为儒家管理文化中的“有为”、“常德”、“和谐”思想对21世纪图书馆的生存、发展、竞争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论述了儒家管理思想引入图书馆管理,是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玉文 《图书馆学刊》2011,(11):111-112
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永恒主题。信息时代要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改变传统图书馆重藏轻用、被动服务、自我封闭的服务观念,通过智慧服务,真正体会到"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乐趣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3年10月28—29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纪念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25周年·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近百所高校的图书馆馆长及馆员代表,北京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学生代表以及图书馆新老馆员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会议紧扣“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建设”“图书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等多项议题展开研讨交流。文章综述了与会专家的学术报告及前沿思考,探究高校图书馆新时代下信息文化建设、智慧化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内涵、探索路径与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1.
5月11-12日,南京大学举行庆典,隆重纪念李小缘先生诞辰110周年暨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创办八十周年。李小缘先生曾任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学系主任,是我国引进西方先进图书馆学之先驱,也是“新图书馆运动”的倡导人之一。他提出的“图书馆即是教育”、“图书馆是精神娱乐的最高俱乐部”、“图书馆是人生之大学校”、“图书馆是宣传文化之总机关”等图书馆学思想,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庆典期间举行了以“弘扬‘民众图书馆’精神,开拓文献信息事业新纪元”为题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教授,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武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图书馆和谐文化之构建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5  
马立 《河北科技图苑》2006,19(3):28-30,6
对图书馆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图书馆文化的功能及如何构建图书馆文化、促进图书馆建设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构建图书馆和谐文化应着力抓好的有关方面工作,即: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作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维护读者权利,塑造图书馆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以图书馆文化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原工学院图书馆是1955年随着学校的创建而诞生的。目前由南区、北区、西区三馆组成。共计27000多平方米。馆名由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于1984年题写。新世纪以来。中原工学院图书馆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弘扬“周到、和谐、奉献、进取”的馆训。提出了“立体图书馆、书香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和谐图书馆”的发展愿景。先后荣获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先进单位”、“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先进单位”.中原工学院“文明单位”等称号:图书馆直属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4.
颜昌茂 《图书馆》2023,(6):49-54
文章对元宇宙的内涵特征及其信息技术基础进行了探讨,认为元宇宙可以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图书馆也要紧跟科技信息潮流技术,站在科技发展的至高点,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潜力。坚定信息技术提升图书馆发展新动能的信念,培养元宇宙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夯实信息技术提升图书馆发展新动能的支撑。积极采用VR/AR技术打造新型虚拟空间图书馆,积极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积极采用共生技术打造新型生态系统图书馆,这是塑造图书馆发展新动能的“赶考”之路。  相似文献   

15.
执行力文化就是把“执行力”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它涉及的是“怎样做正确的事”,决定事情的效果。图书馆执行力文化是图书馆价值观得以体现的根本保证,也是搞好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引入竞争机制能提高员工素质和责任心,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承发展农耕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当前,通过代际之间口耳相传的“乡村夜话”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受诸多因素影响正逐步“退场”,已无法再承担传承发展农耕文化的历史重任。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新形态的乡村图书馆,应该填补“乡村夜话”消失的“空场”,积极投身于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农事生产经验、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祖传家训和乡风民俗等传统农耕文化。因此,当前乡村图书馆应该以农民口述农耕文化为抓手,以乡居农民为主体,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断加强乡村图书馆资源、人员队伍和场所建设,从而积极发挥其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农耕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传播读书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纪念第17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图书馆、团委与教师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淮南师范学院第四届“大学生读书活动月”暨“中华颂·2012经典诵读”诗歌诵读大赛。淮南师范学院副院长马建国教授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学生代表近3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8.
浅谈学校图书馆的主动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服务,是学校“人本意识”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要求,也是图书馆各项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图书馆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为发展学生个性、提升综合素质和营造学校大教育的主动服务。1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学校组织馆员参加相关的业务知识学习和短期培训学习班,学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体现出党中央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正确政治方向的高度重视。论文围绕高校图书馆人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高校图书馆发展新动能,提出要强化文化育人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自觉和服务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昆明,先后提出“规划立市”、“生态立市”,但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而言,“文化立市”是保障城市进入良性发展的基石。“文化立市”.即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文化精神,使广大市民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社区图书馆担负着传播文化知识、信息的社会职能.是城市社区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良好城市文化氛围和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支点。由于其具有社会公益性、服务性、知识性。社区图书馆已逐渐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信息中心、知识中心。在社区建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社会.适应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根本目标。以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科学素养为服务工作目的.是现有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一种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充,是现代社会及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并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服务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