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三阳同志项士毕业后留援从事教育13年了,从不放松学习进取。1989年在职于西安交通大学取得计算数学博士学位,后又赴法国作博士后研究一年。199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2.
从一名普通中学教师成长为大学教授,这中间的路有多长?段宝岩用他的亲身经历回答说:只要你付出汗水和智慧,成功就离你不远.段宝岩,河北冀县人.曾在家乡做了三年高中物理教师,1977年高考恢复后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机械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又相继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10月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做博士后,在此期间曾  相似文献   

3.
任东来,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江苏宜兴人,1961年生于吉林长春,1982年、1985年和1988年先后从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获得历史学学士、国际关系法学硕士和世界史博士学位,是国内第一位美国历史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1988年7月开始执教于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1990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任东来教授长年致力于美国宪政史、中美关系和国际关系理论等方向的研究。并且建树颇多,出版过《美国宪政历程:塑造美国的25个司法  相似文献   

4.
陈陆君教授今年37岁,这位来自陕西汉阴的年轻人曾插过队,当过民办教师;以优秀成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因其教学科研的突出成绩,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  相似文献   

5.
用年轻有为来形容现年33岁的李建东教授可谓恰如其分.他从1978年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以优异的成绩依次获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他28岁时破格晋升为副教授,隔年又晋升为教授.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他还是电子部电科院通信与导航专家组成员,首届国家863通信高技术个人通信专家组成员.  相似文献   

6.
正专家简介:陈新,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抗生素和抗癌药物。1983年考入兰州大学化学系,先后获得兰州大学化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作博士后研究,后受聘为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97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杜克大学作博士后研究。2001年至2004年,供职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Trans Tech Pharma;2004年至2010年,  相似文献   

7.
张艳 《科学中国人》2007,(10):67-67
宋航1957年3月出生,籍贯安徽。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四川大学博士学位。从1986年至今,在四川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91年-1993年在英国留学从事膜分离技术研究与开发。2000年-2001年在美国Illionis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手性固定相的合成和手性对映体的分离研究。1993年聘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曾任教研室主任。2001年起任四川大学制药与生物工程系系主任,兼制药工程与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高校首家学科创新园区——西安科技学院学科创新园区日前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西安科技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西安科技学院学科创新园区是以该院学术水平长期健康发展为目标而建立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创新、创业基地。目前有20个课题组进驻该园区。课题组成员130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4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成员20名。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有关省部级重点项目70多项。进驻园区的课题组负责人均为该院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西安科技学院成立学科创新园区@…  相似文献   

9.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4):F0004-F00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批准立项建设,2007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重点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在编固定人员57名,非在编固定人员20名,客座人员9名,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2人。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副校长、“863”计划VLSI重大专项专家组副组长郝跃教授扫任;实验室主任为副校长、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杨银堂教授;微电子学院院长庄奕琪教授等为学术骨干。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10.
《英国化学会志》(JCS)2005年第10 期上,“二维的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图被选为杂志封面。科研成果能被JCS这样高水平的学术杂志收录已属不易,封面更足以证明这项发现的前沿性,建方方教授正是这一独特的晶体结构的发现者。建方方教授,1963年生,南京大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是江苏省第一位由博士后直接评为正教授的人员。  相似文献   

11.
我是原成都科技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自196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至今我自己亲自培养博士生13人,已授予博士学位10人。其中一人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一人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光荣称号,二人获省部级奖励,还为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输送博士后各一名,为高等学校输送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他们当中除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没有期满者外,已全部破格提升为高级职称。他们提升为高级职称时,年龄都在30岁左右,基础好、科研能力强,工作干劲大,是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2.
1月6日 1993年度中国科学院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特批名单公布,晋升为研究员或教授的53名,晋升为副研究员或副教授的251名.此次特批人数,相当于前六年的总和.14日 由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等8个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七五”重大项目——阿片肽及其他一些神经肽研究通过国家级验收.15—23日 周光召院长率团赴台湾参加“1994年海峡两岸钢铁、材料产业科技会议”.19日 院批准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热缩材料厂进行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13.
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路该是多么艰辛.他——焦李成曾坦率地回答说:“我没有什么成功的秘决,路就在脚下.只有努力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才能成功……”焦李成系陕西白水县人,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又连续获硕士、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33岁时破格晋升为教授,翌年被选为八届全  相似文献   

14.
1我的奋斗与事业我1957年生于陕西长安,1974年高中毕业返乡,经过4年农村生活后,于1977年考入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1982年取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系统工程硕士学位,留校工作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10月以论文<和谐理论与战略研究>获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大陆培养的第一位管理工程学博士.读博士期间破格晋升为讲师,获博士学位1年后再次破格晋升,成为当时西安交通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1992年赴加拿大合作科研7个月,当年回国后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国管理工程学领域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15.
刘三阳同志硕士毕业后留校从事教育13年了,从不放松学习进取.1989年在职于西安交通大学取得计算数学博士学位,后又赴法国作博士后研究一年.199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5年初,出任应用数学系主任的他,年仅36岁,是当时全校最年轻的系主任.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三副重担,更显露出他的非凡才华.他为人师表,勤奋耕耘,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应用数学教学与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及行政管理诸方面均有建树.除担任校内许多行政和学术职务外,还任中国数学规划研究会理事、中国决策科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数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和青年数学工作者委员会主任、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联合会常务理事.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刘三阳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一学期讲好几门课,还带研究生,有时担任学生班主任,超负荷工作.如《数学分析》这门重要基础课程,难度大,任务重,他以自己扎实的功底,高明的讲课艺术,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和同行的好评.1992年冬天他在发高烧、患肺炎的情况下,不顾医生劝阻,坚持上课,其敬业精神受到校系领导的赞赏.刘三阳教授讲课深入浅出、得心应手、引人入胜、独具风格、启发性强.他注重向学生揭示  相似文献   

16.
袁珮,女,汉族,1983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拔尖人才。201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2006~2007年、2008~200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学,2008年7月~9月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交流访问,2010~2011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拔尖人才引进到现岗位任职,同年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2012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制度以来,我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的金属研究所、北京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以及 5所大学(主要是北京科技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招收了17位博士研究生(已毕业11人)和87 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75人)。在已毕业的86位研究生中,有41人目前仍在国外深造,其中9人已获得博士学位,1人获助理教授职务。在国内工作的人中,有1人已晋升为研究员,2人为副教授,不少人已成为各地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1985年开始试行 博士后研究制度、试办博士 后科研流动站以来,至今已 有15个年头了。随着我国人 事制度的改革和深入,博士后的招收数量不断扩大,申请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研究工作的博士越来越多。经过实践证明,博士后制度对选拔和培养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人才流动和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工作业绩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如何从众多的申请者之中选拔出最优秀的博士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对招收博主后研究人员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专家简介:盛戈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完成了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出站。研究方向为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化技术。作为负责人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973"计划子课题1项、"863"计划课题2项,上海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科技项目20余项。  相似文献   

20.
梦想总是瑰丽的.对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龙宣教授来说,练就一双回春的妙手,以一颗赤诚之心做到治病救人,就是属于他的瑰丽梦想. 翻开李龙宣的简历,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医学专家的成长轨迹:生于上世纪70年代,李龙宣对医学一直情有独钟.2003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分配至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被聘为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期间,曾在北京天坛医院和广州珠江医院介入中心进修学习,并参加中国血管神经病学专业培训.2006年10月至2010年4月,先后在美国密州堪萨斯城VA医学中心及加州Scripps研究院完成博士后工作,师从美国神经变性疾病专家William Suo博士和血管神经病学专家Richard Milner博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