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电视史上一个“历史性时刻”1991年12月初的一天,一批国际著名电视广播业主、工程师、软件供应商和电子公司经理云集在日本东京的一家豪华旅馆里,庆祝世界电视历史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这天开始。国营的日本广播协会(NHK)每天提供8小时的高清晰度电视(HDTV)节目,由全世界首家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发射台——日本卫星广播公司负责播出。此时,在旅馆里一个光线暗淡的宴会厅里,两台超大屏幕高清晰度电视机正播放着事先录制好的一场歌舞伎表演。应邀前来的客人们则大饱了眼福:这两台电视机节目的画面质量确实令人着迷——尤如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电视竞争是十分激烈的,纵观全国莫不如是。就屏幕而言,竞争表现为节目本身的竞争以及节目包装的竞争。节目本身的竞争,业内人士早已习以为常。但节目包装的竞争,似乎到了本世纪末,人们才发现它与节目本身的竞争一样见效。可以预见,包装的竞争将成为电视竞争的一个新战场。一、包装是一种升值行为1、包装可以提升频道的收视率。好的包装可以使屏幕五彩缤纷,亮点四起。一个好的频道宣传片,一个好的栏目头,都可以使人在视觉疲劳时得到欣赏艺术作品的愉悦。在收看过程中不时出现的包装片段让人感到这个频道节目丰富,充满朝气和…  相似文献   

3.
电视空间电视是由声画两大传播符号来传送信息和观念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它以视为主、以听为辅、视听结合。一个电视文学剧本,可以给人以广阔的想象,而屏幕形象给人以一定的限制。然而观众在电视面前所感受到的时空却是那样的美好。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节目时,不时地被屏幕所显示的优美的情境所打动;被屏幕所显示的空间所吸引;被人物的快速而敏捷的动。作折服;被极具穿透力的音响所震撼;……电视空间给人以一种全新的感受,两个手法.风格相异的导演,制作同一节目,会使你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全世界具有数不胜数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4.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全面实施,广大边远地区的农民眉开眼笑.他们说,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可是,农民们高兴之余又犯了愁:打开电视机,古装戏、宫廷戏、武打戏、“大腕“戏、“大款“戏把荧屏塞得满满的;拧响收音机或小音箱,广告铺天盖地,这个病、那个病的热线电话好不热闹.广播也好,电视也罢,唯独很少反映农村百姓生活的节目.……  相似文献   

5.
张岩 《记者摇篮》2009,(9):71-71
当今,数字技术广泛普及的时代,电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快捷、最真切、最丰富的一种传播媒介。电视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随着数字电视的研究成功,电视开始进入了一个革命性的发展阶段。数字电视的接收媒质远远超越了我们传统家庭中的摆放的电视机,生活中所有的电子屏幕都可以成为数字电视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上海有线电视台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新闻节目:刚刘、看新闻人每天傍晚18点起,一位在小孩眼中是大姐、在大人眼中是小孩的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向“小”们讲说新闻。“小小”是上海人习惯的对小孩的叫法.许多孩子曾经有过刘小”的乳名。节目名称是站在小孩的立足点上起的,是说则”小小“们在看这新闻.据说最初起的名字叫制、小新闻人后来一位领导人给加了一个“看”字.这真是神来之笔。一个“看”字让“小小”成为主语,整个节目的立足点就转到了刘小”方面.不是让刘小”来接受我们给他的新闻,而是让我们同列训。”一起来寻觅新闻,了解…  相似文献   

7.
陆地 《视听界》2010,(4):19-21
说到电视,我们最容易和两类东西联系在一起:一个是节目,也就是具有一定意义、可以远距离连续播放或者接收的有声电子活动图像;另一个是电视机,也就是可以远距离连续接收电视节目的技术装置或者设备。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展现的丰富多彩的影像技术强烈地显示,没有电视机的视觉时代——也就是无“机”电视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004年11月的“世界电视日”,全球电视拥有量达到13亿台,而我国电视机的数量更达到了4亿台, 占全世界机电视机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数——无疑,电视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主要的文化传播工具之一, 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传统的印刷媒体。不过同时,日本一项调查则宣称,电视至少使1亿人变成了白痴。  相似文献   

9.
王屹 《青年记者》2005,(10):33-34
中国电视事业走过的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每当有新形态、高水平的电视节目出现,都会有一批人才脱颖而出,伴随着节目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观众瞩目的屏幕亮点;或说每当有一批高素质人才加盟电视队伍,都会随之产生一批新型的电视节目,成为万众关注的屏幕焦点。人才和节目之间在许多电视台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一个人“激活”一个栏目,一个点子“盘活”一台节目的事例屡见不鲜,而一个节目使一个人迅速走红,一个栏目使一个人快速成为明星的事例同样不胜枚举。可以说,没有成千上万的各类人才加盟电视队伍,就不会有中国电视事业的今天。  相似文献   

10.
高清电视已经成为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趋势,在发达国家正成为主流。美国已有90%的电视台开始制作高清节目,其中黄金时段高清节目的播出占到85%;日本电视台演播室设备高清化已达100%。到2013年,全世界拥有高清电视机的家庭总数将达到3.3亿。  相似文献   

11.
请允许我先把结构线索这个名词解释一下。在电视专题节目中,各个组成部分需要以一种有形或无形的脉络,或者是一条探求问题的途径,把各个组成部分搭配和排列起来,以此表达节目的主旨并通过屏幕向观众传达某种意象、情绪或信息。我们把专题节目中这种搭配和排列的脉络、途径称之为结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不断提高与观众的沟通能力。美国曾在1999年做过一个世纪大调查,题目是"你认为电视和电影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学者撰写的洋洋万言论文都没有被采纳,唯一进入调查经典结论的是美国一个7岁男孩说的一句话:电影里的人自己和自己说话,电视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说话。无论新闻节目、娱乐节目、谈话节目,电视节目主持人都不能自说自话,而要注意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谈话现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猫是很挑食的。现在,一场新的电视宣传运动开始直接处理这个问题——试图与猫进行交谈。世界上最畅销的猫粮“伟嘉”在三大广播公司的节目中大做广告。一段历时15秒的逗笑节目告诉猫的主人们把他们的宠物放到电视机前面。接下来播放的是一系列据称是猫咪爱看的梦幻般的图像和动作:快速运动的物体以及线条清晰、色彩反差很大的蓝色和绿色的几何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电视将是什么样子?在英国独立广播事业管理局的工程技术中心里,我看到了即将问世的新型电视——“高清晰度电视”。负责接待我的高级工程师兼新闻官吉姆·斯莱特先生陪同我来到一间播映室。只见前面一个长方形的大屏幕上,显现出色彩鲜艳、清晰动人的图象,仿佛是放映35毫米的小电影。“这就是高清晰度电视,”斯莱特先生热情地向我介绍起这种新型电视机的几大特点:一是屏幕大。现行电视机屏幕的长宽比是四比三,而新型电视机的长宽比是五比三。眼前这架电视机屏幕长5英尺,宽3英尺。据心理研究表明,在这样  相似文献   

15.
载体虽然很重要,但是技术的核心永远是人以及人所创造的内容价值。微信朋友圈里,一位女同事发送了一个"自悲帖":晚上到家打开电视,不是为了看节目,而是为了听点人声。"打开电视……听点人声",多好的一句电视媒体形象广告词!拥有强大的陪伴功能,电视,俨然成为一个个家庭长期留守的成员,而且能说会唱。三十年客厅,三十年卧室。想当年看电视,不止一次,也不只有我一个,常常看到屏幕上出现"再见",看到满屏的雪花绽放,才遗憾地关掉发烫的电视机。而观看  相似文献   

16.
家有藏书     
南帆 《出版视野》2004,(3):46-46
家有藏书若干,静静搁置在几个书架。书架倚墙伫立,丝毫显不出豪华。但是这个寓所因此不一样了。风雪夜归也罢,蛰居简出也罢,这个寓所不会让人寂寞。竖起耳朵一听,书架上藏着许多诱人的热闹。忍不住伸手取出一册,眼前立即又有了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实行广播电视媒介商品化经营的国度,几乎所有的电台、电视台都是私营的(公共广播电视系统由公共团体经营)。如同其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创造出了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为繁荣的工业文明一样,美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以节目为商品,视听众、观众为市场,在其追求利润的原始动力的驱使下,蓬勃兴旺,不断增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至70年代末,仅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已拥有全世界30%的广播发射台,42%的收音机,15%的电视台,32%的电视机。今天在美国,无论走到哪里,打开收音机,调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上有近4亿台电视机,小屏幕已成为传播文化、新闻和娱乐的杰出的工具。但是,在占世界人口10%的非洲,只有1%的电视发射机和接收机,欧洲却有52%的发射机和43%的接收机。在国民生产总值低的国家(人均低于400美元),平均每千人只有5.4台电视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等水平的国家,包括石油生产国,平均每千人有22.5台。而在发达国家,平均每3个人就有一台。在45个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大中有小,小中见大。电视专题作为一种独立的节目形态存在于屏幕上,同样有大与小之分。本文力图从“大”与“小”的统一性,来探求电视专题的一些创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只有让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电视问政”的总后台,才能让各级官员有所忌惮. 我国中部一个城市由于长期坚持“电视问政”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每到“电视问政”节目播出时,市民围坐在电视机前,对参加“电视问政”的官员评头论足,这个节目不仅是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同时也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