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雨晨 《新闻世界》2011,(8):238-239
媒介社会责任的概念已被传媒业和大众认知,媒体在报道新闻、传播广告时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已成为从业者的共识,无论从社会责任论还是实践中媒介的社会影响来说,媒介承担社会责任是毋庸置疑的,2010年中国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着眼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以及怎样才能切实加强媒介的社会责任,并用大篇幅从不同视角分析媒介社会责任的担当等。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体制与内容建设落后、媒体环境改变等"内忧外患"的问题,其主体地位逐渐丧失。校园媒体必须扬长避短,整合效能,走出一条媒体发展的新路。嬗变:媒介生态形成新格局长期以来,校报、广播、电视等校园媒体是高校交流信息、引导舆论的主要传媒载体,发挥着重要的效能。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媒体阶段、新媒体阶段,即将步入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的功能决定了媒体的组  相似文献   

3.
媒介的社会责任,是眼下广受关注的一个社会热门话题,但许多论者对此问题的发言,缺少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随着论者的增多,媒介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外延被无限泛化。但是,正如哈耶克所言,“欲使责任有效,责任就必须是明确而有限度的。”因此,对媒介社会责任的无限扩大,模糊了媒介的责任行为与非责任行为的界限,其后果只能是削弱媒介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强化媒介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媒体人的媒介素养与媒体责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姚治兰 《新闻界》2008,(6):88-89
在传播实践中,因缺乏媒介素养而造成了媒体责任的缺失,如媒介主体形象的失衡、以知情权的名义侵犯隐私权、“克里空”“见空就冒头”等等。媒体人应该从保持庄严的距离、质疑的精神、严格的自律等方面加强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5.
杨红霞 《传媒》2016,(16):46-4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使传统媒体陷入举步维艰的生存困境。高校校报亦未避免被边缘化的命运,发展形势更为严峻。受众的流失使许多高校校报成为办报人的“自娱自乐”,陷入生存困境。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校报求得生存的唯一途径是与新媒体实现合作共谋,走媒介融合之路。校报可以发挥其权威性、导向性、史料性特点,以互联网推进自身改革创新,确保其校园主流媒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宣传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也是高校校报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高校校报作为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及管理、教学、科研信息的传播等多项责任,在高校的三个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报要使“三贴近”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贴近学校发展的实际,贴近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从而增强校报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使宣传工作更加深入人心。一、高…  相似文献   

7.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人对文字的教化功能深有感触并且非常重视,今天我们仍然不能对这一问题予以忽视,高校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更要认真对待。作为高校内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高校校报无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统计,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高校校报总数已经超过1000余家),那么如何认识校报的功能呢?如何做强校报呢?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媒介审判"现象成为新闻界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论的迅猛,严重影响着司法案件的审理。本文认为媒介审判是媒体社会责任的异化,并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原因,指出不论政府、媒介还是受众都应正确认识媒体的社会责任,防止责任异化。  相似文献   

9.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思维与创新途径探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胡明 《新闻界》2005,(5):69-70
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高等教育面临市场竞争的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在高等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凸现.高等学校一般都拥有自己的新闻宣传媒介,如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网络新闻等(这些内刊被称为“准大众传播媒介”),但如何改变这些媒介“板报式”被动报道特点,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强大社会功能,像企业的广告宣传一样创造出比投入更大的价值,为学校建设发展创造条件?这些“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大众传播媒介有什么关系?高校又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为自己服务?这些都成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管理者和实践者不得不思索和探寻的问题.本文试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一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思维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超 《编辑之友》2016,(1):41-45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正在成为人们认知外部环境和构建价值体系的主要依据,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愈发重大.媒体的社会责任并不是静态的,它与媒介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文章考察了媒介生态中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要素,它们与媒体社会责任担当之间相互博弈与作用,这将直接决定媒体社会责任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高校的宣传媒介也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不仅报纸、广播、宣传栏、电视等传统媒体继续在发挥作用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而且校园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兴起,为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平台。校园内多种宣传媒介的并存大大拓宽了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化改革,新闻媒体逐渐将新闻事件当作一种"商品"来生产,就此引发了学者对新闻公共性的再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而成为讨论的热点。"媒介事件"这一概念的提出,指明了新闻是一种"建构的真实",也为探讨媒体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对影视红人陈晓旭去世的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事件",从中可以窥见当下重提媒体社会责任的必...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传媒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况 《新闻传播》2007,(2):26-28,49
近几年来,随着某些媒体热炒“超女”、“人乳宴”及“美女经济”的盛行,人们对媒介传播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随之,关于媒介传播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市场经济下的经济效益亦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社会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衡量的依据除了必须看其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外,还必须看其是否肩负起了传媒应负有的社会责任。本文拟就传媒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契合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胡明 《新闻界》2005,(6):146-147
高校新闻媒介包括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新闻网站等,这些“准大众传播媒介”在高等学校新闻宣传、信息传递、沟通了解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高校的建设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高校的这些媒体,虽说规模较小,但也自成体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报同报纸一样,采、写、编、排、校、印、发,样样俱全;校园电视台的摄、录、编,节目主持、配音配乐、节目播出,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校园广播电台从节目录制到现场播音,更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网络新闻虽说可以由校报编辑部提供稿源,但网站管理维护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一般来说,高校校报为对开四版,半月报,有的重点大学可能是周报,校园电视台办有一个频道的自办节目,广播电台定时播出新闻和自办节目,网络新闻及时更新,滚动播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有关"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新闻报道,发现媒体基于媒介责任,在报道该案过程中不断对媒介审判进行自我修正,以达到向公众传递新闻事实的目的。研究发现在报道司法案件过程中,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存在相似的自我修正过程,均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对待司法审判,该结果对此前大多数研究批评媒体过度进行媒介审判、干预司法的传统理念进行了补充和反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新世纪以来西方传播学界对媒体责任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得出了以下两点结论:1,媒体问责制和媒介伦理是西方传播学界近期研究媒体责任的重要领城;2、有关媒体责任的个案研究呈上升趋势.在媒体责任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这种研究发现将会对新形势下我国传媒研究和媒体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媒介尊重是每个公民的正当权利要求,然而道德边缘人被嘲弄的情况在媒介中普遍存在,可以分为言语类、画面类、安排类媒介失尊现象。这些现象会伤害当事人、类当事人、传播对象和专业精神。其追责是传统媒体的责任担当疲软、网络媒体的责任担当含混以及媒介管理的责任担当不利,要解决这一现象,靠的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媒体管理合力协作。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迅速崛起使高校校报渐失校园主流媒体的地位,而媒介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部分高校校报走上了数字化的道路。本文分析了高校校报数字化的现状和特点,着重探讨校报数字化的空间拓展,认为校报需要在保留原版审美特质和语言的基础上,整合校园其他媒体,适应网络阅读需求,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使校报向着更专业化的交互式媒体发展。  相似文献   

19.
侯海燕 《青年记者》2016,(11):43-44
困境:高校校报人的“自娱自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处于尴尬处境,作为传统媒体的校报亦未能幸免,甚至因为受众(主要是高校师生)更乐于接受新事物,而形势更为严峻.如果说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校报尚能勉强笑傲校内宣传媒体阵营,占据主要地位的话,那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与全面发展,校报似乎正在或已经失去其在高校的主流媒体地位.前有校园网新闻更快更新的权威发布,后有微博、微信配有视频、音频的接地气的信息传播,并与读者频繁互动,最快一周一期的校报被无情“抛弃”了.  相似文献   

20.
报刊、广电等传统媒体在新世纪以来一直在急剧变革,通过融合战略,它们的独立形态、碎片式架构,逐渐被消解、融汇成“媒介多元体”“媒介矩阵”。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广电媒体,均可以集纸质媒体、声音媒体和视觉媒体于一身,可读、可听、可看,媒体融合已经基本实现了从形态到机制层面的整合。但是,融合还需要深入。深度融合是一种文化底蕴、内在逻辑的融合,其核心可以从“媒介化”入手。“媒介化”是将媒介信息转化为各种关系的中介化过程。从媒介向媒介化的变革,就意味着媒体不再是即时性消费品,它是一种基础设施;媒体不是静态的存在,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媒体流程不是一个闭环,而是一个开放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