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软科学》2019,(7)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OFDI作用下的双寡头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路径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利用数值仿真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产生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或外溢幅度较低的,创新成功率较低的企业倾向于绿色模仿创新,当创新成功率超过某一阈值时企业向绿色自主创新方向演化;高OFDI逆向技术溢出下企业将绕过绿色自主创新直接选择绿色模仿创新。未产生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或影响程度较低时企业倾向于选择绿色模仿创新路径,高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绿色自主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研发投入是驱动国家经济转型的动力之源。将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与企业所在城市最低工资水平数据进行匹配,从实证角度探究了最低工资制度与企业规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不过这种积极影响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弱。此外,企业规模越大,其研发投入强度会越高。进一步地,本文还揭示了最低工资标准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3条渠道机制:最低工资标准→银行授信→企业研发投入;最低工资标准→外部技术许可→企业研发投入;最低工资标准→员工在职培训→企业研发投入。研究结论意味着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地激励制造企业追加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3.
针对环境动态性的强度构建了环境动态性对企业二元创新影响的NK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对企业在环境动态性下创新行为的选择进行仿真模拟,探索环境动态性的强弱如何影响企业选择创新行为。仿真结果显示:环境动态性较弱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利用性创新,且利用性创新正向调节企业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较强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探索性创新,且探索性创新正向调节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4.
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创新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2005年到2007年的中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技术特性的产业中,企业生产率对投入RD活动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各行业中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企业选择投入RD活动,单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将使企业投入RD决策的概率增加0.6%,即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存在自我选择的现象。产业的技术属性影响企业的RD投入决策:在技术机会较多的产业,企业更倾向于投入RD活动;技术收益独占性与企业RD投入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关系。企业RD投入的自我选择机制可以通过扩展的两部门Melitz一般均衡模型进行解释,模型表明在RD投入产出较高的行业中,企业更倾向于投入RD活动。研究指出由于企业投资RD活动存在自选择性,在分析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时应该将该作用剔除。  相似文献   

5.
给定战略导向下的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创新类型关系到企业的成长与创新绩效的提升。基于434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首先对动态能力与创新类型的关联进行分析,继而探讨了战略导向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类型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捕获能力的增强使企业倾向于选择技术型创新或者联合型创新;感知能力和变换能力的提升使企业倾向于选择联合型创新。(2)市场导向不仅正向调节感知能力与市场型创新的关系,也正向调节捕获能力与联合型创新的关系;企业家导向正向调节感知能力与联合型创新的关系。提供了战略导向对创新类型选择的影响机制,也为企业从自身动态能力出发,结合战略导向优化创新类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着重分析了创新风险和技术类型两个影响寡头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依据这两个因素提出一个综合决策矩阵.该矩阵认为,当进行核心技术创新且风险较小时,倾向于选择自主创新的模式;当进行核心技术创新且风险较大时,倾向于选择研究型合资企业的模式;当进行辅助性技术创新且风险较大时,倾向于选择非股权的合作开发模式;当进行辅助性技术创新且风险较小时,倾向于采取技术创新外包的模式.其中,就研究型合资企业和非股权合作开发模式而言,创新成果给不同企业带来的收益大小可能并不相同,因此这两种创新模式对企业相对优势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侧重于探索供应商如何为制造企业提升研发创新,但忽视了非研发创新的内在价值。事实上,非研发创新同样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鲜有研究探明供应链情境下非研发创新的结构与前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破解如何提升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并探明供应商为制造商带来更多的研发创新还是非研发创新。选取538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均正向影响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2)相对于研发创新,结构资本与认知资本更能提升制造企业非研发创新;而相对于非研发创新,关系资本更能提升制造企业研发创新;(3)社会资本各维度对非研发创新的各维度(产品或工艺改进、模仿创新、技术引进与市场创新)均产生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厘清了制造企业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提升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为制造企业提升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提供理论解释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AJ模型是研究企业选择合作/非合作创新的基本模型,其主要结论是当行业内技术溢出较大时,企业倾向于选择合作创新。创新辅助性资产的专有性作为决定企业能否垄断创新收益的重要因素,已经受到了理论界的普遍重视。结合这两方面的研究,将创新辅助性资产的专有性引入AJ模型的创新函数中,设计了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企业之间的动态博弈实验。实验研究表明:当行业内技术溢出率一定时(此时,企业选择合作或者非合作创新可获得同等收益),创新辅助性资产的专有性越强,寡头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非合作创新;创新辅助性资产的专有性越弱,寡头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合作创新。研究结论对于解释我国类似汽车等垄断行业中的企业创新方式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凤朝  朱姗姗  马荣康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707-1715
文章引入知识存储量的概念,依据知识存储量不同将企业分为创新领导者和创新追随者两种类型,改进Lee的企业研发(RD)投入技术推动-需求拉动模型,研究知识存储量不同的企业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研发投入决策差异,基于2012-2015年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深沪上市企业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产业成长期,创新领导者相对于创新追随者更倾向于随市场竞争的加剧提高RD投入强度;在产业成熟期,创新追随者相对于创新领导者更可能提高RD投入强度应对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保护领先技术是现代创新型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企业专利调查数据考察了研发投入、创新外包对于企业技术保护策略的影响。本研究将技术保护策略区分为维持先发、互补性资产组合与知识产权保护三类,将研发投入分解为研发强度与研发周期,依研发组织形式区分创新一体化与创新外包,实证结果发现:(1)研发强度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维持先发及知识产权的方式来保护技术,研发周期长的企业倾向于通过知识产权尤其是申请专利的方式来保护技术;(2)实现创新一体化的企业更倾向于综合采用维持先发、互补性资产组合及知识产权三种保护策略,实施创新外包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互补性资产组合的方式进行技术保护;进一步细分创新外包程度发现, 随着外包程度的增加,企业会减少对维持先发、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使用,增加对互补性资产组合保护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进的Stackelberg方法,考虑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性的影响,构建包含市场竞争和研发投入的关键共性技术博弈模型,分析创新结局不确定性对企业合作策略的影响,探讨企业如何动态选择合作创新策略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不确定性较高时,企业倾向于选择资源合作策略以获取更多外部支持;不确定性较低时,企业倾向于选择市场合作策略以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技术溢出程度和产品差异程度显著影响关键共性技术合作创新策略,加大产品差异性能有效降低技术溢出给创新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如何提高集群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建立龙头带动型集群中领导企业和追随企业的两阶段博弈模型.重点探讨研发模式、技术溢出和研发难度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研发投入、利润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研发竞争、低技术溢出和低研发难度有助于提高集群整体研发投入水平;而研发协调、高技术溢出、低研发难度有助于提高集群总利润和社会福利.(2)领导企业研发投入对追随企业研发投入、产量和利润的影响与技术溢出有关,而追随企业研发投入对领导企业研发投入、产量和利润产生负向影响.(3)领导企业倾向于研发协调和低技术溢出,追随企业倾向于研发竞争和高技术溢出,因此需要通过政府等外界部门干预才有可能实现集群总利润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技术差距是影响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市场未完全覆盖条件下,构建了纵向差异化的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分析技术差距对竞争均衡时企业的利润、市场份额、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考察在不同竞争类型下企业的策略选择和政府制定政策的差异。研究表明:高(低)质量企业为提高利润水平有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扩大(缩小)技术差距的激励;政府出于对社会福利的考虑,在Bertrand竞争时倾向于限制技术差距,而在Cournot竞争时则鼓励技术差距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9,(9):128-133
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依托大学母体优势学科与科技资源的大学衍生企业是否会取得更高的研发强度和更好的创新绩效。结果发现:相对非大学控制的上市企业,大学衍生企业会有更多的研发投入,并获得更多的专利授予;大学衍生企业创新水平越高,会更倾向于选择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发现,大学衍生企业通过创新行为最终提升了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宛秋  邢悦 《科学学研究》2017,35(6):886-895
本研究以2008-2013年主并企业为A股上市公司的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证实了企业的后续研发投入对技术并购后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进而,论文研究了并购支付方式、主并企业融资约束与并购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以及主并企业所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融资约束的主并企业在技术并购后的研发投入力度反而更大,原因是高融资约束使它们在并购中更倾向于选择非现金支付,从而减少现金流量的外流,提高并购后加强研发投入的可能性。同时,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削弱主并企业融资约束对并购现金支付的负向影响以及并购现金支付对研发投入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发独占性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面临更多的挑战.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力量的跨国公司,其在研发独占性的实践经验对于不断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学习意义.在跨国创新体系的基础上,从跨国公司内部的研发地域组织的角度建立了新的分析独占性的概念性框架,并通过对120家从事研发活动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非法律保护手段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分析表明,跨国公司对于显性知识的保护越来越倾向于使用非法律保护手段,而内部的全球研发地域组织对于跨国公司独占机制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视角,将技术溢出水平、产品水平差异与垂直质量差异等因素一起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社会福利水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水平与产品差异化程度均对不同研发模式下政府最优补贴强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政府最优补贴强度下,研发竞争与研发合作模式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及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研发模式。算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此,企业自身应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而政府则应针对不同的研发创新模式与产业周期特征制定合理的补贴强度区间,同时应加强企业补贴资格审查制度建设,提高创新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从组织印记的视角,研究了企业成立时外部经济衰退环境下的资源匮乏印记对企业未来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采用成立于1995-2010年之间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构建 GE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成立于经济衰退时期的企业形成了保守的投资习惯,在资源匮乏印记的持续作用下,在未来也倾向于选择保守的利用式创新。但是随着企业创新资源投入强度的增加,资源匮乏的印记与企业选择利用式创新战略的关系减弱。除此之外,有技术背景的CEO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以及对于技术研发的特殊风险偏好,这也会使资源匮乏的印记与企业未来选择利用式创新战略的关系减弱。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工业企业与中国海关的微观匹配数据,结合倾向得分匹配变权估计系统研究了进口、出口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进口会提高企业出口与研发创新的概率,并且对高技术行业企业促进作用更强;出口对非研发企业的创新行为促进并不显著,却能够提高研发企业创新深化的概率,并且在中低技术行业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文章通过研究得到进口、出口与企业创新的最优决策:以进口带动企业的研发创新,部分研发企业再通过促进出口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深化,该结论在引入行业异质性特征情形下仍稳健。本研究为客观评估贸易开放对企业创新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同时为进一步实施开放经济下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创新战略选择是企业进行全球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界定了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全球化创新战略类型,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北京地区汽车零部件、软件和生物产业的357家企业为样本,运用多项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企业全球化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的技术资源和组织能力会显著地影响全球化创新战略选择,而人力资源素质和研发投资对企业全球化创新战略选择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