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海量新闻背景下的"守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新闻报道开始从“及时”向“全时”转变。电视、广播将新闻播出的时间限制突破已到极至,24小时的新闻台不断出现;报纸也努力突破版面空间上的限制,不断扩版;在储藏量上有着先天优势的网络,新闻更是处在不停地刷新中。新闻量正在急剧膨胀,这种现已存在,以后将继续发展的情况即本文所指的“海量新闻”。在海量新闻背景下,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守门人”的作用方式正在改变,媒介①与受众自身也越来越多地扮演“守门人”的角色。传播者作为“守门人”卢因(Lewin)在1947年提出“守门人”(或“把关人”TheGatekeeperTh…  相似文献   

2.
王浩 《湖北档案》2008,(3):24-27
基于Web2.0的第二代网络传播模式是相对于以Web1.0为技术基础和形式特征的第一代网络传播模式而言的。第一代网络传播模式,一般是指以浏览器为特征的“一对多”式的网络传播模式.即用户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某个网站来获取信息的模式,网络界通常称之为Web1.0技术。Web2.0的概念产生于2001年.它主要是指以聚合内容技术(RSS)和标签技术(Tag)为特征的网络传播模式,网络界通常称之为Web2.0。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来,网络传播由Web1.0时代过渡到Web2.0时代,由用户单纯浏览网页的一点对多点模式过渡到让用户参与创造内容的多点对多点模式,即全民DIY。不少学者对于Web2.0时代可能带来的新闻传播权和话语权的回归表现得欢欣鼓舞,有学者称Web2.0时代最大的改变是“全民出版”、“全民共享”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4.
一、互联网传播进入Web2.0时代 互联网的发展令人眼花缭乱。在2005年又有一个新概念“Web2.0”被提了出来。在传播学者看来,它对网络新闻和网络媒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非专业人员在新闻生产领域的深层渗透;②网络新闻内容结构的变革;③网络新闻生产层次的进一步清晰;④网络新闻生产专业分工的细化与合作模式的多样化;⑤网络受众新闻消费模式的多元化与社会化;⑥媒体融合局面的不断明朗。  相似文献   

5.
研究对象 “把关人”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指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个人或集团的控制。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并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由此开启了新闻传播“把关人”的研究。随后,学者对它做了大量研究,传统媒体“把关人”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极大挑战,甚至出现了“无关可把”的呼声;  相似文献   

6.
传媒读库     
《新闻世界》2009,(5):155-155
“语法革命”:解读Web2.0时代传媒运营新规则 [内容介绍]本书为中国“媒介军师”对传媒产业发展的最新思考,是当前最受关注的大众媒体公信力的调查报告。上篇主要包括关于当前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传媒发展:从“增量改革”到“语法改革”——小议中国媒介改革逻辑的转型,关注Web2.0:新传播时代的实践图景,  相似文献   

7.
纵观新闻传播领域内媒体的发展走势,我们可以认为传统媒体和Web1.0表现的是精英文化。一种单向传播并开创了聚众时代的文化;Web2.0表现的是草根文化,一种交互传播并开创了分众时代的文化;而Web3.0表现的是个性文化,一种个性传播并即将开创一个个性时代的文化。在这三类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中,编辑作为最原始的“把关人”。正在遭受着一步一步的分化,因此,在对这三个时代的分化进行分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编辑的把关功能做进一步的展望和挽救。  相似文献   

8.
李磊 《网络传播》2006,(11):56-56
博客(Blog)的“一博成名”、播客(Podcast)的“播行天下”、闪客(flash)的“立体生动”、维克(Wiki)“全民共享”都在短短的一两年间遍地开花,姹紫嫣红。作为Web2.0概念下的“蛋”,炫客这个后起之秀也迎头赶上互联网发展高速行驶的列车,自今年5月在国内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以至于有人惊呼“炫客将开启读图2.0时代”。作为Web2.0概念下的“蛋”,炫客究竟为何物呢?炫客就是融博客、播客、个人相册和闪客于一体的个人网络平台,是Web2.0时代的最新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9.
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时代的网络“把关人” 伴随着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传受模式的转变,网络“把关人”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总的来看,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它们通过制定一些国家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通过限制或者禁止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言论环境。第二类是各大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是职业“把关人”。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群体规范和媒体本身的价值标准对众多信息内容做出取舍,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第三类是网民,他们通过敲击键盘和滚动鼠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或者传播某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Web2.0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由于与生俱来的在传播新闻信息上的优势,因此在应用之初就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互联网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更大的空间,新闻媒体开始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并成为网络新闻的主要信息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将网络定义为“第四媒体”,充分肯定了互联网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004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全球第一次Web2.0大会上提出了Web2.0的概念,Web2.0以个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为主要特征,使原本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被忽视遗忘的大众智慧的价值“碎片”有效聚合和利用起来,从而翻开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庄育飞 《图书馆论坛》1999,(5):28-29,27
1 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人们在对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现象的研究过程中,对传播的构成要素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最早研究传播要素问题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传播由谈话者、说的话和听者三要素构成。一直到1984年,耶鲁大学哈罗德·拉斯韦尔教授在《传播社会的组织与功用》一文中提出的“五W”传播模式(见图1),这是人们最常引用的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即传播者(Who)、信息(What)、传播渠道(Whichchannel)、受传者(Whom)、传播效果(Whicheffects)。  由…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传播的强势发展,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也让传统新闻传播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本文以博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来看“把关人”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并提出了自律优于把关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传播的把关人理论在1950年被学者怀特引入新闻研究领域.并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Gatekeeper)模式。怀特主要观点是针对新闻报道的控制力量而青的。这个理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播媒介也不能使每一个事件都能够做到及时、准确、详尽的报道,其中有很多的新闻事实.在某些媒体看来是不适合于报道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中的后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播中的后选择研究四川宜宾日报社张玺乾一、概念与特征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两次选择直接决定传播的效果。第一次选择是由新闻工作者(传播学中称“把关人”)完成的。这次选择在传播链上(按香农——韦费模式),位于信源与发射器之间。它是“把关人”对信源传出的...  相似文献   

15.
一、概念与特征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两次选择直接决定传播的效果。第一次选择是由新闻工作者(传播学中称“把关人”)完成的。这次选择在传播链上(按香农一韦弗模式),位于信源与发射器之间。它是“把关人”对信源传出的所有信号进行过滤的行为。这次选择由媒体有计划有组织地施行.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历来为新闻媒体和新闻理论研究者所重视。新闻传播的第二次选择由读者、观众(传播学中称‘喀众”)来完成。在传播链上,这次选择位于接收器与信宿之间,在时间的一维序列上,它位于第一次选择之后,被称为后选择。在我国,对新闻后选择…  相似文献   

16.
潘丽娜 《网络传播》2009,(12):56-56
Web2.0无疑是互联网上的高频词汇之一。Web2.0出来之后,交互性变强了,博客、播客的出现扩大了传播者的队伍,也突围了web1.0时代的传播范围,因此,网络编辑的“把关”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章彦 《传媒》2023,(12):61-63
在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有关国际新闻传播“本土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须跳出既有认识框架,从中国大局和世界变局层面进行再思考。本文从现有“本土化”理念和相关媒体新闻实践等角度入手,对新形势下国际新闻传播本土化研究进行理论拓展,提出媒体本土化的优化路径,阐述和分析本土化策略对扩大我国国际新闻传播影响力以及在我国战略传播体系构建过程中起到的筑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已经正式由Web1.0N代跨入了Web2.0时代。Web1.0指的是网络媒体以自身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平台进行的大众传播,其主要信息的发布者依然是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者,其它以个人作为传播主体依然显得比较弱势,受众对以个人为传播主体的信息接受和信任也略显不足;而Web2.0指的是网络媒体构建起了一个“参与式结构”,  相似文献   

19.
蔡文丰 《中国传媒科技》2023,(1):101-104+118
【目的】为了确保主流媒体占据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与质量,加强内容把关,推进主流媒体改革发展。【方法】针对强化主流媒体把关行为分析其可能性与必然性,研究把关标准在传播人员选择、新闻内容选取以及新闻加工更新层面的变化。立足于与不同平台呈现的新闻载体以及反应机制,深入思考当前主流媒体把关行为中出现的变革。【结果】主流媒体根据不同平台特点调整传播方式,不同平台采取相应的把关措施,以互联网模式占据新型舆论传播阵地。【结论】主流媒体在行业把关过程中要破除以往成见、加强内部联合,借助平台流程优化,进一步审核信息要素,拓宽合作,强化主流媒体的要素融合及创新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作为媒介用户的人,是从只有数量意义上的大众(mass)式“原子节点”变成社会学意义上的个性化的用户的话,那么,十年后的媒介生态中,个人的需求和影响将更加突出、丰满、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