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批评语言谠认为,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都可能具有意识形态意义。新闻语篇里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会体现在说话者和对话篇及物系统的选择过程中,而这种过程一般会受到说话者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批评语篇分析(CDA)是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结构特点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文章从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及存在过程,情态系统,转换系统等角度,运用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及物性、情态以及转换等对罗斯福的《珍珠港演讲》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演讲语篇中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及物性和情态分析成为了批评性语篇分析在文本分析层面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这有助于批评性语篇分析者从整体上了解语篇的交际目的和可能产生的意识形态,从而进一步阐释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00年布什总统胜选演说为语料,通过对语料文本语言层面的及物性和情态动词分析来探究布什在演说过程中隐含在语篇间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礼德提出的语篇功能系统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通过实例分析其系统中的主述位结构、信息结构及衔接手段在语篇中的应用,可以使语言交际者从说话者的出发点便了解其要表达的大致内容,同时,衔接手段可以使语篇分析者了解文章大致脉络,进而说明语篇信息的衔接力需要结构系统和衔接系统的共同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今,提高学生的批评语言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批评语言分析的原则和理论框架研究也相应完善。语篇的分类系统、及物系统、情态系统和转换四个方面可以揭示语言形式在语篇中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运用实例详细阐述了该理论框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批评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分析架构,对两则新闻报导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意识形态决定着语篇生成的主导权,而语篇是意识形态的工具,起着维护该意识形态所从属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权力和统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对语篇进行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说话者(作者)是如何应用语言手段来实现其说话意图的。试图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以及语域和意义的关系来分析《七里香》歌词,探讨语域理论在歌词语义分析中的价值,并验证语域理论在歌词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日语既是以听话者为主导的语言,同时也是以说话者为视点而出发的语言。在日语会话语篇中说话者一般都站在听话者的立场上展开会话,进行交流。在日语中,语篇既可作为兼顾篇章与话语的完整语义单位,也可作为与话语和篇章中发话者、听话者的视点、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交际单位。在日语中,谈及语篇则必定谈及授受动词,由此可见授受动词在语篇中所起的作用。授受动词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是难点,更是重点,授受动词使用正确与否会影响谈话、交流的顺利进行。本文从视点原则角度解析授受动词,有助于全面理解、掌握、使用授受动词;有助于进行交流、会话,实现语言本身所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批评话语分析的任务是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意识形态和语言的关系。随着人们对语言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批评语篇分析的手法来分析媒体语篇的语言特征。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批评语篇分析手法对比分析China Daily和The Economist关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从词汇分类、转换、情态系统三方面探讨这两家媒体对于该事件报道中的语言运用的差异以及产生原因,可以揭示中西方媒体所蕴含的不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西方主流媒体在传播新闻的同时,也传播着西方的意识形态。特定的意识形态通过新闻语篇的语言结构隐合在语言外衣之下。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篇分析离不开社会文化语境,其及物性分析成为新闻语篇意识形态分析的有力工具。路透社关于西藏报道的及物性分析表明,表面客观的语言结构下隐含了西方媒体抨击中国政治制度、宗教政策、人权状况,企图诋毁中国、分裂中国的意识形态倾向,清楚地表明了西方媒体的意识形态本质。  相似文献   

11.
批评语言学中提到的意识形态使语言研究再次聚焦在语言的结构和形式上,意识形态直接显现或潜藏在语言的形式里。在挖掘语篇或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时,情态成为发话人或作者意识形态的指示器。对George Eliot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语篇进行分析,能成功揭示出人物潜藏的意识形态,同时证明了用语言学中的情态系统和批评话语分析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去分析文学作品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将单纯语篇语言分析与其社会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它主要是通过分析语篇在语言形式和结构方面的特征从而发觉与分析隐藏在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从而能够进一步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本文借用AntConc3.2.4语料库分析软件对语篇进行分析,从词汇分类、及物性和情态三个方面对奥巴马总统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的演讲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着重探讨了话语在建构和再生意识形态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批评语篇分析角度出发,借鉴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里的及物性系统、情态系统和人称三个方面对奥巴马总统发表的美国校园枪击案演讲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奥巴马如何通过语言将意识形态传递给听众,从而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以便提高读者的语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尤其是揭示语篇中字里行间所隐含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自从日本悍然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钓鱼岛争端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文章选择《英国卫报》和新华社对钓鱼岛争端的两篇报道。借助“及物性”概念,对比分析两篇报道的语言结构特点,以此探讨不同新闻语篇背后深藏的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各种差异。  相似文献   

15.
《学周刊C版》2015,(31):194-195
批评性语篇分析以大众语篇为分析对象,揭露语言与意识形态两者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反映语言如何被用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本文从分类、及物性、情态三个方面分析了两篇针对新疆叶城暴力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探讨了某些形式和结构的运用在语篇中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以期增强读者批评性阅读大众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关于情态的人际意义论述及评价理论为出发点,以学术语篇、自传体语篇以及侦探小说等三种文学体裁为蓝本,具体分析了认知情态在不同语篇中的多重人际意义。研究发现,说话者对于认知情态的取向及量值的选择和变化与说话者所处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语篇中,说话者常常利用情态手段传递其隐含的意识形态,而情态在文中主要由情态操作词和情态附加语这两方面来体现.本文拟从情态操作词和情态附加语这两方面来分析作者杰里米·伯恩斯坦如何在<仅仅不错>运用话语中情态系统来表达不同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赵勋 《华章》2014,(27)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话语的人际意义的突破性理论体系。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篇中表达态度的语言资源。本文试图运用评价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其核心子系统--态度系统的视角对政治新闻语篇进行分析,揭示政治新闻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呼吁读者对政治新闻进行批判性解读。  相似文献   

19.
批评语篇分析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一种社会符号,展示了看待外部世界的新视角;语言为表达意识形态和意义提供各种各样手段,而这些手段也正是批评语篇语言学分析的方法和手段。文章论述了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来源,指出了批评语篇分析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列举了批评语篇分析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20.
基础英语课是一门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为一体,专门为英语专业开设的综合性主干课程,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则是该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在实际语篇分析过程中,学习者通常只满足于文章字面信息的获得,而忽略了对作者写作的目的、语气、价值观及意识形态等问题的挖掘。评价理论是一个语义资源系统,主要关注使用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将该理论应用到基础英语教学中去,引导学生从人际意义的角度对篇章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加深学生的语篇理解层面,培养学生独立的语篇分析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础英语课程的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