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课堂教学"以课本为本",教师教学基本功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舍得在理解教材上下功夫,具体可从下列角度入手:一是从新旧教材的"变化"中去理解教材;二是要慎重看待"用教材教";三是从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2.
解读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两个知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是"热水"还是"沸水"?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是一个重要实验。关于反应的条件,各个版本的教材提法不同。有的说"加热2min出现砖红色沉淀";有的说是"50℃-60℃的热水";  相似文献   

3.
雷清兰 《学子》2012,(6):9-10
"我们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要做教材的开发者。"这句话是一位名师的口头禅,从这句话,至少可以看到几层意思:一好好使用教材;二"吃透教材";三适当地重组教材。要做好教材的开发者,最重要的莫过于吃透教材、重组教材。  相似文献   

4.
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解读教材要"扎实";教学设计要"扎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扎实";合作探究要"扎实";练习设计要"扎实";课堂总结要"扎实"。  相似文献   

5.
浩浩五千年历史长河,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多少古典名著千古流芳,世代传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也编入了部分古典名篇名段。我围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感悟中华文化精髓?"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发现古典名著的课堂教学需让学生体验"五味",即:感知故事情节,唤出"趣味";诵读名篇名段,尝出"韵味";揣摩人物描写,悟出"人味";研读故事细节,品出"文味";运用音像素材,赏出"戏味"。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长文短教,有效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深化了对名著节选部分的解读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用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即创造文本情境——将教学手段有机整合;拓展教材空间——将教学内容"开放化";链接现实生活——将教学形式"活动化"。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驾驭现行教材,通过对教材进行符合科学性的"创造化"改编,才能使教学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高职《保险学》课程应在六个方面进行改革:教学理念从"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教学目标从"传授理论知识",升级为"培养职业潜力";教材资源从"普高教材",转变为"校本教材";教学方法从"举例教学法",演变为"现场教学法";实训项目从"五大实训项目",聚焦为"展业签约核心业务";教学场所从"传统教室"推移到"一线岗位",探索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心态、合作机制等支持保证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陈少玲 《考试周刊》2011,(10):168-169
物理教师在概念、规律教学中,要会咬文嚼字,抓住文"理";在实验教学中,要会刨根问底,抓住原"理";在思维教学中,要会搜索,懂得用"理";在习题教学中,要会规范,抓住条"理"。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由"教科书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这并不是要忽视教材的重要性或者抛开教材进行教学,矫枉过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材(课本)仍然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教师在教学时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好教材、用足教材,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达成教学目标,实施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改目标之一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实施修订课程标准必然要求老师转变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依赖思想,努力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大胆挖掘素材,科学利用和灵活地使用教材,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听了我校刘老师执教的《6和7  相似文献   

12.
著名学者、安徽大学首位校长刘文典先生曾经用"观世音菩萨"五个字来概括文章写作。听者不解,他解释说:"观"就是要多多观察生活";世"就是要明白社会上的人情世故";音"就是文章要讲音韵、文采";菩萨"就是要有救苦救难,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菩萨心肠。听者无不应声叫好。应该说,他抓住了写好文章的真谛与根本。刘文典先生讲这些话已有近百年,虽世事变迁,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深"入教学目标、"深"钻文本和"深"入了解学生。但同时也要有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才能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设计有效提问,彰显教学之"深";顺应内在规律,突破教材之"联";把握课堂节奏,回归教学之"浅"三方面论述了"深入显出"的教学策略,以期能使语文教学既能"走进去",又能轻松"走出来"。  相似文献   

14.
肖康祥 《广西教育》2011,(19):18+28-18,28
教材文本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首先要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教材,充分而到位地利用教材,并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度地增减、调整和引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含教材的呈现方式)。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胡国华 《文教资料》2010,(35):74-75
"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是"超越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石。只有"超越教材、用好教材",语文课堂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作者在分析自己设计的《月光启蒙》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比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对"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促使学生"想问";想方设法,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促使学生"敢问";注意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给质疑方法,促使学生"会问";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多问"。  相似文献   

17.
超越教材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层次,亦是"用教材教"的最大亮点。反思十年来新课程实施的情况,我们发现不少人并未把握"超越教材"这个命题的真谛。有人认为,"超越教材只属于教师",似乎没有学生的份。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并未把握问题的精髓。强调"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一定要借助教材这个工具,引领学生自主地学。超越教材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呈现出"一标多本"的可喜局面,与数学课程标准相对应的教材也出现了多种版本.这些教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可谓各有优势.在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通俗地说就是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正确领会、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不结合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内容,"照葫芦画瓢"、机械照搬教材,导致学生很难产生自主解决问题的需要,甚至出现学生探究方向性的偏差,致使课堂教学总有"教不到位""目标达成不理想"等缺憾。  相似文献   

20.
张晓伟 《考试周刊》2011,(13):73-74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今天,"减负增效"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文章认为要让语文课堂增效,语文教师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语文教师莫让"减负"迷惑了眼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二是语文教师要找准"燃烧点",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三是语文教师要整合课内课外有效教学资源,拓展语文课堂时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