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第5届女足世界杯32场比赛的962次射门统计,结果表明:本届世界杯射门次数增多,但是进球率显著下降;总射门的97.3%在E、B区完成,超过28的射门是由中前场发动进攻形成;定位球和抢断球发动进攻形成的射门最多;总射门的47.8%在完成前只有2次以下的传球,29.0%的射门形成时间在4s以下等等;形成射门的进攻战术模型有中后场发动逐步进攻射门模型,前场定位球进攻射门模型苘场发动阵地进攻射门模型,底传中、边路长传中进攻射门模型,中后场定位球、长传快攻进攻射门模型,边路射门、门前补射进攻射门模型。  相似文献   

2.
前场抢断战术是指在进攻到前场区域 时,被对方抢断或失误丢球后,马上组织前场区域的围抢,抢到球后立刻组织进攻,创造射门机会。咋一听前场抢断战术是防守战术之一。但是在实际战术运用中,前场抢断战术是防守的战术、进攻的效果。为何如此之说,因为丢球后反抢得球是在对方的防守区域,已经处在进攻的最后阶段,省去了从中、后场组织的进攻过程,得球后进攻效果好、威胁大,是理想的进攻时机。 前场抢断战术得球后进攻的效果好、威胁大,是有客观原因的。首先,防守队员抢断得球后,周围有进攻队员存在,并处于自己的危险区域,不能轻易…  相似文献   

3.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前场定位球攻守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录像统计等方法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前场定位球进攻和防守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随着足球比赛激烈程度的提高,前场定位球攻守战术运用效果,已成为影响比赛胜负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2)本届世界杯足球赛任意球直接射门数少于配合射门数;3)前场任意球防守力量分布主要体现在3个部分,一是防守人墙;二是封锁要害空间;三是盯防进攻运动员。任意球罚球点区域变化,防守力量重点随之变化;4)本届世界杯足球赛角球进攻组织配合形式以长传角球为主,长传角球射门次数以及进球率高于战术角球,但战术角球的射门率比长传角球高;5)在进行角球防守组织和区域布防时,防守长传角球时一般不设置专门运动员防守罚球运动员,前、后门柱区域是防守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世界杯外围赛亚洲十强赛A组中国与西亚四队前场进攻与射门情况进行统计比较,揭示西亚四强进攻的一般特点,分析中国队与之对抗在进攻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运用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的64场比赛,分别从前场、中场、后场三个不同区域的控球时间、射门次数、射门成功率、进球数等方面做了系统的分析.力求以控球时间为切人点,探讨影响比赛胜负关系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前场控球时间与射门次数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射门成功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与进球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前场控球时间与本方失球数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中场控球时间与射门次数、进攻效率、进球数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射门成功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后场控球时间与中、前场控球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其他因素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亚洲10强赛A组前场进攻与射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亚洲区10强赛A组中国与西亚四队前场进攻与射门情况进行统计比较,揭示西亚四强进攻的一般特点,寻找中国队与之对抗在进攻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为中国队制订训练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中葡萄牙队所运用的进攻战术(不包括加时赛和前场定位球射门)进行分析,并运用确定的统计指标对比赛进行观测,以此来学习欧洲足球强国的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世界杯等重大国际国内比赛的录相和足球刊物中收集了72个任意球进球战例进行分析,以探讨任意球进攻战术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任意球进攻战术成功是可能的。①平均每场比赛前场任意球达15~20次,增多了破门机会。②罚球时攻方掌握主动权,守方的技战术受到限制,心理压力大,防守困难。③攻方能获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按事先训练的方法选择攻击点,并可利用有利条款,攻其不备。结果还表明:“弧线球射门”、“分散防守注意力射门”、“快速射门”等“直接射门”战术是简单而有效的。“中路拨传球避开人墙射门”、“边路传中包抄射门”和“跟进补射”等“一次配合”战术是任意球进攻的主要方法,其攻击面宽,攻击点多,便于发挥个人技术特长和整体力量。“转移射门”、“局部传切射门”等“二次以上配合”战术,由于参加人多,触球次数多,易造成失误,少用为好。结论:任意球进攻战术方法要简练实用;距离  相似文献   

9.
何人也  蔡隆龙 《精武》2012,(28):74-75
对2011~2012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巴塞罗那队前场传球技术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足球比赛中,传球是组织进攻、变化战术、创造射门、实现战术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在一场90分钟的比赛中,每人平均接触球的时间不足2分钟,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传接中运动。有了好的传球技术,就能够控制比赛节奏,掌握主动权,充分发挥整体作战的威力,更好的执行和贯彻先前制定的战术。而前场30米区域已被众多专家论证为是有效的进攻区域,同样此区域内的传球也被证明是最能检验一支球队的进攻能力,它是攻守双方抑制与反抑制反复较量的重要地带,也是进攻效率集中体现的区域,因此对前场30米区域内的传球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足球比赛中传球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亚洲队的失球分析,找出了亚洲队的问题,结果表明;亚洲队失球的主要因素是盯人不紧和未封住射门路线。亚洲队失球的主要区域是大禁区的中路。亚洲队失球球权来源主要是前场抢断和中场抢断。亚洲队失球时对方进攻方式主要是阵地进攻,其次是快速反击;在对方进攻路线上,中路和边路相差不大。亚洲队失球时对方射门的防守状态主要是弱干扰,其次是无干扰,强干扰较少。亚洲队失球时段主要是第5、第6和第2时段,下半场失球高于上半场。  相似文献   

11.
陶光华  顾家续 《体育科技》2013,34(4):61-63,67
采用观察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六届女足世界杯赛冠军日本队的全部比赛进行统计分析,重点探讨日本队的攻防特征。研究表明:日本队获得冠军与其比赛阵型、攻防战术等有密切关系。日本队进攻以短传配合、地面渗透为主;禁区内射门能力略高于禁区外,直接射门能力高于间接射门能力,命中率略低;运用中路传切和定位球进攻战术射门得分能力较强;防守时采用人盯人结合区域盯人的混合盯人战术为主;前场反抢意识较强;防守弱点是对后插或内切队员盯防不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2014-15赛季欧洲足球冠军联赛125场比赛中的361粒进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6-90min是进球高峰期;前锋球员是主要得分手,中场球员是主要进攻组织者;中场球员助攻最多,短传与传中是主要助攻方式;进攻发起区域以中场为主,抢断与失误在进攻中占据重要作用;进攻路线以中路边路配合为主,定位球进攻越来越重要;2-5名球员通过1-5次的快速向前传球在进攻中占据优势;运球突破、前场任意球、长传转移、短传渗透是攻入前场30m区域的主要战术方式;禁区内的抢点射门是最主要的进球方式、2区是最佳得分区域,不同位置、区域进球方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足球前场80个成功任意球战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5届世界杯足球赛、'96欧洲足球锦标赛和意大利、英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巴西等国国内联赛共100多场高水平比赛中所收集到的80个前场任意球成功战例战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距离球门30米左右的中间区域是任意球得分的最佳区域;任意球进攻的战术方法以简练实用为宜,若情况允许尽可能直接射门;一次配合战术以中路一拨后射门和左、右两区域的传中后头球射门为主要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录像观察法,研究并分析了2011年德国女足世界杯日本队的进攻特征。结果显示:日本队采用前场紧逼防守,射门进攻发起区域有60%是在对方半场。日本队具有较好的传控球能力,进攻质量较高。日本队球员善于制造空间,具备观察中精确完成技术的能力,她们可以运用熟练的运控、传接技术和积极跑动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5.
在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中,两队水平相近的情况下,通过前场端线球的进攻配合而得分,显得尤为重要。据不完全统计,一场篮球比赛大约会出现 6次左右的前场端线进攻,甚至有时会出现更多。为了提高前场端线进攻的成功率,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种同样落位队形,同时有不同打法的前场端线进攻配合方法。   一、前场端线进攻配合落位队形   进攻队员①发端线球。②和④并排站到在①同侧的罚球线的一端。③和⑤并排站到在罚球线的另一端。 (见图 1)  二、纵直掩护配合   当裁判员把球递交给①时,④开始发动,④通过②的掩护切向底线接球投篮…  相似文献   

16.
冰球比赛的得分是通过射门实现的,射门技术情况能体现一个球队的进攻能力以及整体实力,更是能否赢得比赛的关键。通过对2014年索契冬奥会男子冰球半决赛、决赛射门技术情况的统计,发现:世界冰球强队队员射门技术中运用较多的依次是拉射、击射,运用较少的依次是弹射、垫射;射门有效率都不是很高,最高的加拿大队的射门有效率不过为74.19%,最低的是美国队射门有效率为70.96%;各队射门的位置绝大多数在前场区域,而很少部分在中场区和后场区。提示我们: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对垫射、挑射、弹射这三种射门技术的练习,并且需要提高射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以第16届欧洲足球锦标赛淘汰赛阶段15场比赛中的48个进球(不包含球点球决胜期的24个进球)为研究对象,在影像观察分析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进球瞬间及进球前的进攻技战术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研究淘汰赛阶段各队中前场进攻的整体情况,以及射门技术的量化指标。通过进球的技术动作完成方式、进球状态等维度的量化研究,探究足球进攻战术及射门技术动作完成方式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足球训练在射门技术完成方式环节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前场10米范围是进球的集中区域,罚球弧两侧是远射的集中区域。在进球技术动作方面,以头顶球、脚内侧、脚背内侧射门为主。进攻球员利用场地的纵深,边路球员传中,之后形成后跟进射门,是本届杯赛中的重要进球得分形式。球队不要盲目追求控球率,应当通过重视防守的稳固度和进攻的时效性来提高球队获胜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特点上∶下半场的进球数高于上半场,下半场中段是进球的低谷,75~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从开始进攻到进球,参与人数越少,传球次数越少,持续时间越短,造成的进球数所占总进球数比率越大;进球射门方式以两次触球以内的脚射为主。在空间特点上:前场是进攻主要的发动区域,造成进球最多;进球的主要射门区域是在罚球区内;中路进攻和边路进攻相结合才是进球的有效手段;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正>界外球在五人制足球比赛中经常发生,队员通常在4秒内将球发出即可。很多教练员没有意识到前场界外球是可以通过周密的部署,从而形成有效进攻,帮助球队进球得分。下面介绍几种前场界外球的进攻战术,以便在比赛中得以应用。图解:传球路线,跑动路线。全文1、2、3、4为防守队员。练习1:A传球给B,B斜传至球门后点区域,D摆脱防守前插接球射门,C进行保护(见图1)。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了解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16强球队淘汰赛阶段快速进攻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世界足球比赛快速进攻的新动向。研究结果表明:前场快攻成功率最高,威胁性最大,中、后场是发动快攻的主要场区;淘汰赛阶段的6个时间段的快攻次数相差不大;前场快攻完成的时间集中在2s、3s、4s,中场快攻完成时间集中在4s、5s、6s、7s、8s,后场快攻完成时间多分布在6s、7s、8s、9s、10s、11s;前场1人、2人参与的快攻较多,中场快攻进球主要集中在3人、4人完成的快攻,后场快攻进球主要集中在2~4人完成的快攻。前中后场分别主要通过0~2次、1~2次与1~3次传球完成快攻;前场个人突破和短传策动较多快攻、成功与射门次数,中场短传与3人传切策动快攻、成功与射门次数最多,后场中短传、3人传切与直斜长传身后策动快攻、成功与射门次数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