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参考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能帮助教师领会教材的编写理念,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改进和提高。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教参,但不能依赖教参。发挥教参的有效作用,首先要对教材独立钻研,其次对教参提供的资料合理吸收、积极加工和大胆舍弃,最终备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案。  相似文献   

2.
“教参”,是指按照教材内容编写的辅导教师教学的用书(编委会,1985:156)。它的合理使用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方便,对教学起到显而易见的帮助作用:节省教师查找资料的时间,帮助教师理解教材,补充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但现在的教参越来越多,而且使用教参的学生不在少数,有的课程几乎人手一本教参,使得教师大跌眼镜。有些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听讲和做笔记投入不够,流于应付,因为他们有教参,做作业也是照抄答案,  相似文献   

3.
教参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料,它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较明确的说明。然而,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教参,就很难打造出符合儿童学段特点的数学课堂。通过对"按不同标准分类"一课提出问题环节的三次教学设计,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理解教参,才能真正发挥教参的作用,因为只有学生能理解的、亲近的知识,他们才会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体验到解决问题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的推出 ,教参的权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该不该把教参当作课堂教学设计 (组织过程和方法 )的惟一确定的指令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有没有自主权 ,学生在学语文的课堂上有没有主动权、体验权、创造权 ?……太多的疑惑困扰着老师。那么 ,教参在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下面从两点说明 :一、教参只是参考 ,不是指令 ,是教参编者写对教材中的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是与教师的感受和理解相互印证的。教参不是供传授的经典 ,不是供记忆的…  相似文献   

5.
曾民卫 《广东教育》2007,(12):76-77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阅读课教学,都是只注重对作家和作品的分析,普遍忽略读者(学生)的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甚至是被迫的阅读对象.教学方法一般是由教师单方面阐释作家创作背景、分析作品意思、提炼主题思想并单方面向学生灌输,学生、教师均被作品(教参)牵着鼻子走.阅读课要改革、创新,就必须让老师、学生摆脱教参,化被动为主动,而引入接受理论指导阅读教学,就是强调学生的作用,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行之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教参》误区——《教参》不应成为教师教学的拐杖,而应成为教学的“指南针”《教参》是语文教师的主要参考书,它可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大纲》的内容,熟练掌握和驾驭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正因如此,《教参》也就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拐杖。但我们知道,《教参》对一篇课文的分析主要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段落层次、表达方式、写作特色等内容,这些知识点无疑也是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许多教师也惯于讲这些知识,一是讲起来方便自如,二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年轻教师以教学参考资料为模本,学习教学方法,规范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以教材为主、教参为辅,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故教材和教参,就像教师的左臂右膀,帮助教师将知识顺畅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参考资料的实际运用当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其与教材的关系。过分依赖教参,照搬教参,而脱离课堂实际,那是僵死的教学;眼中只有教材,忽视教参,将使教学固步自封,无法引入新的教学元素。故教材、教参应相辅相成,融汇渗透。此外,教师在使用教学参考资料时,还要与学情以及自己的教学水平相结合。只有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参考资料,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本期从“实例”“经验”“理论”三个层面,分析如何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希望能对教师的实际操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是教师把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和教师自己的理解,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带有强制色彩:学生不能越雷池一步,必须按照教参和老师的规定,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其结果是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参考书(以下称“教参”)对语文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广大语文教师依靠这一“拐杖”,在语文教学园地里辛勤地耕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对待语文教参上,目前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教师不钻研教材,不研究教学对象,照抄教参上现成的答案,照搬教参上现成的教学模式,消极依赖教参;有的教师则盲目迷信教参,认为凡是教参上的东西都是天经地义的东两,学生要是敢怀疑或提出异议,教师便斥之为异端邪说。这些现象的实质是,教师没有了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教学了,这无疑给语文教学带…  相似文献   

10.
一篇课文怎样解读才算到位?在以应试为目的的旧教育模式下。“标准答案”一统天下。这个问题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一篇课文让学生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教师只要根据“教参”的提示把有关课文的方方面面知识或答案“转述”给学生。学生只需记住这些知识或答案能够对付考试就行了。所谓阅读教学.其实只是“教参”的读者在阅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阅读的结果。教师的全部工作也只是当好“教参”的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中介人”而已。有人把教师讥为“二道贩子”.道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尴尬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回顾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其实是很少有机会阅读的,即使有阅读,学生面对的往往也不是课文本身,而主要是揣摩教材编撰者(实际上主要是教参)对课文的分析以及“思考和练习”的答案。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听记”教师(实际上主要是教参)的“分析”和“思考和练习”的答案;或者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借用学生的笔和口来复述那些“分析”和答案;稍微好一点的情况下,学生至多是对“分析”和答案有所理解、体会。从以上这些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是重复、模仿他人(教师、教参)的阅读。学生失去自我,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在阅读中他们不能发表自己…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述了教师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并从教师备课、学生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几个环节阐述了如何通过教参的使用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参≠教案     
“教参”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教参”的作用贵在一个“参”字,即“参考”之意。若偏离了这个准则,则“教参”未必能起到应有作用。 第一,“教参”是有关教育专家、教研人员,依据教学大纲、教材编制的教学参考资料,它对指导教师的教学具有比较普遍的适用性和参考性。说“教参”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参考性,是就教材的整体结构和教法的一般特点而言的,  相似文献   

14.
读贵刊200年第1期散i自语文教参如何》一文,觉得有商榷的必要。现在通行的语文教参,确实存在着许多弊端。但毕竟对教师、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师生,在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这样一本参考资料还是有其价值的。更何况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将来这类资料将更容易获得,岂能以一个“取消”了之?叶老提出的“教参是个鸦片烟”的看法,在我看来,这不是“叙参”本身的错,而是使用“教参”的人的错。这种“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垄断教参。似乎这是教师独有的教学范本,是教师的…  相似文献   

15.
有许多新教师视“教参”为法宝,他们备教案,实为抄“教参”。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拿着“教参”上讲台,照本宣科。因此,课堂教学死板,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这是造成教学质量低的原因之一。 “教参”的“前言”中明确指出:编写教参的目的“主要是供教师参考,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显而易见,“教参”并非教案。 就“课文说明”一栏而言,这是“教参”的主体部分,它是在帮助教师了解课文概貌的基础上,着重帮助教师把握重点,解决难点,抓住特点。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按照怎样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教参”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情”来编写教案。另外,教学过程中问  相似文献   

16.
高萍 《湖北教育》2004,(9):47-49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是教师把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和教师自己的理解,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带有强制色彩:学生不能越雷池一步,必须按照教参和老师的规定,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其结果是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周虹 《湖南教育》2005,(8):30-30
误区之一:生搬硬套教参,缺乏 独立处理教材的创造性 教参(即教学用书)提供了每课 教学的建议、注意问题及具体的教 学步骤,是教师教学的帮手。但有些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过于依 赖教参,甚至盲目抄袭教参作为教 案,简单地理解教参提出的教学建 议,照搬教参建议的步骤与内容,这 样往往忽视对学生的研究和对教材 的挖掘。脱离教学实际,阻碍教学方 法的提高,甚至教学任务也很难完 成。例如:许多教师总是按教参设计 的步骤把warming up、Listening和 speaking放在一节课处理,结果往往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6,(1):67-72
MOOC环境下,电子教参对学生和教师的资源支撑作用依然重要,但需要配以切合MOOC自身特点的新服务模式。文章从梳理高校电子教参服务和MOOC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MOOC的主要特征,并从使用对象范围、教参资源类型、资源添加模式、服务融合方式、教参资源来源和资源建设内容等方面与现有服务模式进行了对比和论证;同时,还指出了面向MOOC的电子教参服务的功能需求和发展策略,并构建了系统流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钻研课标、梳理教材、研读教参"和集体备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参的重视与使用均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相  相似文献   

20.
目前阅读教学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原因之一是教师的“刚性设计”过多,即对学生的限制过多,如问题只能这样回答,因为那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作业一定要那样做,且做那几道。为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弹性设计”的作用。   一、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参上写的、老师心中的答案一致时,老师总是含笑点头,原因是这样老师可以照“案”宣科,十拿九稳;反之,老师则紧蹙眉头。长此以住,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