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人,其言行和情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乐观开朗、善于处理自己情绪的父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焦虑不安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如果只关注教育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忽视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轻则影响亲子关系,使教育的效果大  相似文献   

2.
正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具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坚定平和,能积极地融入集体活动,融洽地和同伴交往,能淡定、理智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出现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遇到问题逃避或恐惧,性格内向孤僻,应对挫折能力差等表现。作为教师只有详细了解原因,才能帮助恐惧、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找出最恰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拥有健康自信、阳光乐观的性格。一、寻原因1.父母自身性格的影响。幼儿初期性格的形成和父母密切相关,父母内向孤僻、敏感多虑的表现,会潜  相似文献   

3.
安全需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需要,要幼儿早期安全感的建立与培养,影响着儿童一生的幸福.而家庭在培养婴幼儿安全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文章在界定安全感的内涵、阐明早期安全感建立的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耍幼儿安全感建立的主要家庭因素,即家庭物质环境、家庭心理氛围、父母情绪状态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而提出了有利于婴幼儿安全感建立的对策:为婴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家;养成合理的教养方式,认同并关注婴幼儿;理性地爱孩子;敢于放手,让孩子做完整的自己.  相似文献   

4.
迟丽华 《班主任》2014,(3):38-40
【学情分析】我校地处经济开发区,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跟随父母远离故土,身处异乡,有的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加之他们的父母大多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交流、沟通,使得这些孩子对生活的幸福满意度普遍偏低,个别学生甚至存在自卑情绪。  相似文献   

5.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 很多父母任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㈧而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情绪失控会给孩予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是否会妨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父母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为此我们采访了施钢老师。  相似文献   

6.
孩子在出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完全依靠成人才能生活,与成人之间建立的关系成为他身心发展的重要基础。孩子对这种关系十分敏感,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和判断这种关系是否可靠、稳定,以及他是否受到周围人的欢迎,抚养他的人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如果他大部分的感受是积极的,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我们说这个孩子拥有安全感。大量的研究表明,有安全感的孩子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比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发育得好。有安全感的孩子会依恋父母,非常喜欢和父母在一起,但他不会缠着父母,与父母的短暂分离不会令他过分焦虑。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的这种安…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理解你,在这个时代想更快捷地得知,到底哪些事能帮助孩子拥有安全感。所以我们从文章中提炼了这份清单。不过,我们还是建议你耐心地阅读每一个段落,找到属于自己和孩子一起走上安全感之路的具体途径。●小婴儿期,有持续、稳定的照顾,照顾人相对固定。●总能敏感而准确地回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自己与父母的互动是可被预测的。●家庭关系亲密、和谐。如果生活有比较大的变动,做好过渡和衔接。●父母尤其是妈妈的情绪要相对平和、稳  相似文献   

8.
找出情绪低落的根源,最为重要。家庭因素是其中之一,且大多与家庭气氛有关。例如:父母吵架,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产生恐慌,日后孩子的人格发展上,容易有情绪不稳定、优柔寡断、缺乏安全感的现象。另外,本身生理上的不适及情绪得不到发泄,也是原因之一,处理的方式可能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1.你的孩子极需一种安全感,他需要知道自己仍有父母双方的关怀和体贴、需要被爱、被接受,有安全感、被欣赏、被理解和被认为有价值。大人间发生争吵,以孩子为抵押,把孩子当作忠诚与否的证明,或者因争吵而忽视孩子,对孩子都会有很深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远离抱怨     
题记父母面对生活、事业的压力,有时会透不过气来。父母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去积极解决问题,父母的情绪,家庭的氛围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情绪等。当孩子向父母抱怨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坦然地接受现实。父母注重对孩子兴趣、性格的培养,会使孩子更健康、更成功。  相似文献   

11.
正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无比重要,但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确实让父母很是焦虑:我这么做会不会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的某种表现是不是缺乏安全感?我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为此,我们专门收集到了10个会让你感觉十分熟悉的故事,来请心理学专家对此进行分析和点评,看看我们到底是不是动了宝宝的安全感。故事1李冉在外企工作,30岁的她事业心颇重,脾气也很大。婚后不久意外怀孕,她与先  相似文献   

12.
现在,父母在一起的话题离不开对孩子的教育,可言谈间发现,有的父母过分爱孩子而少了些威严,有的父母却又过分严厉而缺少了关爱。笔者认为要教育好孩子,就是要把握爱与权威的平衡。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不仅来自父母对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而且来自于父母的权威。所以,作为父母,用爱去引导,用权威去矫正。没有爱的权威是专制、专横;没有权威的爱是骄宠、溺爱。  相似文献   

13.
在父母与子女的交往中,触摸起着十分独特的重要作用。西方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父母给予孩子的众多触摸中,以抱着孩子和搂着肩膀最为有效。在此时,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十分强烈的。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年轻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十分重视。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们对年轻父母有以下几条建议:1、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  相似文献   

15.
《父母必读》2010,(5):147-149
养育宝宝就会不断地经历“第一次”,有些出人意料,但有些却可以预先安排和组织,比如第一次去理发店,第一次看牙医。让孩子对“第一次”少些畏惧,也会让他对这个世界更多一分安全感。放松自己孩子对情绪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父母焦虑,很容易就被孩子察觉到了。所以如果你总能在新环境或新事物前保持冷静和自信,孩子也会轻松、愉快地度过许多个“第一次”,包括理发。  相似文献   

16.
安全感是婴幼儿期重要的发展课题,是整个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界定婴幼儿的安全感,探析安全感缺乏对婴幼儿认知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人格以及同伴关系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父母家庭生活环境方面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以期引起人们重视婴幼儿安全感的培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7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就通过观看大量的母婴互动录像发现:即使出生只有几天的婴儿就会和看护者建立联系,不可思议地表现出良好的社会互动能力。安全感的建立,亲子沟通,管教模式,父母自己情绪的调整……孩子社交发展的密码就藏在家庭里,藏在每日细碎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一朋友曾对我说:“我八岁时,父母离婚,然后我就和我妈一起生活。我的噩梦从此开始。我妈妈情绪不稳定,我无法猜测接下来妈妈的情绪会怎样。妈妈的坏情绪给我的心灵带来了阴影,所以我一直过得不幸福。”她的一席话使我觉得,好脾气是人生的一笔大财富,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财富并不是金钱和地位。如果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那么做父母的能回馈孩子什么呢?我想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这是父母能送给孩子的最好财富。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正情绪没有对错,但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却有好坏。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应该用什么方式和正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并且要以身作则,要知道,父母的身教重于言传。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等他长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请教专家吧!Q:孩子长大后,能自然而然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相似文献   

20.
孩子去寄宿,年龄要考虑孩子在每个年龄段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前阶段和绝大部分小学阶段的孩子只有跟父母在一起,才能建立起安全感。他们需要在父母的引导下培养为人做事的各种意识和能力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离开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他们将很难适应新环境带来的各种变化。因而,过早地让孩子离家住宿,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