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很多教育学家都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听这一良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经过长期训练的。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去培养、提醒、督促学生养成听的良好习惯,还要坚持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中去,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更优化、更精彩。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大声疾呼:语文的学习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语文怎么学?我以为“简简单单”就好。即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四得”: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一、听得懂———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听”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堂倾听。一方面,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同样,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这不仅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更是语文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课…  相似文献   

3.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要会听,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主张用一个更大的社会概念“倾听”来代替简单的“听课”一词。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即“如何听课”。一、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听课误区误区1.倾听=听课我们平常所说的听课是指简单的用耳朵听。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融入兴趣、思维、感情等主动性因素,即使认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锤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锤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蒋骏 《今日教育》2005,(9):40-41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标准乃至未来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然而,深入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不愿倾听、不会倾听的学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听”这一目标的达成在课堂教育教学中长期被忽视,而为人师者也未能率先垂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即便在新课改的今天,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把倾听视作改善师生关系的门面:装模作样地听,心不在焉地听.为寻找代言人听……学生长期置身于这样的倾听氛围,如何能学会倾听。新课堂呼唤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中倾听的示范效应,让自己的倾听激发学生倾听的热情。使学生在倾听中学会倾听。这种示范效应要求教育工作者学会用“心”倾听。[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可见,交际必须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有一个由此及彼的过程。口语交际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口语交际的一个显著特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互动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低年级学生着手,进行以下几点尝试。一、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进而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虽然在新课标中真正提到“认真倾听”是在第二学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就可以不做要求。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没有最初的意识,要想在第二学段顺利完成目标,也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教师要从小抓起,从学生跨进校门的第一天就开始。(一)在引导转述口信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很热衷于接打电话,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份热情,有意识地让孩子当“传声筒”,如:爸爸、妈妈在外打电话回来,要求孩子听清楚、听准确,然后再把电话内容转述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人听。或者反之,爸爸妈妈先对孩子讲口信内容,再由孩子打电话转述给爷爷奶奶听。转述口信的特点是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起孩子高度重视,从而认真倾听,这是培养孩子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倾听”也随之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逐渐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这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说三分,听七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听”来的钢盔的故事足以说明善于倾听的魅力。只有会听才能真正会说,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进行有效的交流。那在课堂上,我们又该如何教会学生“倾听”的学习技巧呢?一、抓住典型,正确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答非所问,还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开口等,倾听能力较为薄弱。虽然,倾听是孩子获得的第一种语言技能,在他们开口说话之前已经发生。但如何做到善于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我们教9币一定要正确认识倾听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倾听行为进行指导和调整。例如,有一次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坐在后排的几位学生在接头接耳,没有认真倾听作业要求,导致写作业时张冠李截、偷工减料。为此,我抓住典型,在班内进行了集中教育,并把我在网络上无意间看到的一则关于乔·吉拉德的故事,作为典型事例讲述给学生听。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乔·吉拉德在一次推销中因为没有自始至终倾听对方讲话的内容,认同顾客的心理感受,导致了原本洽谈顺利的客户最终变了卦。通过真实的故事教育学生、启迪学生,学生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专心”、“择要”的听话习惯 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与自制性较差,注意力易分散,会出现对老师的讲解“听不进去”的现象。培养学生专心听话的习惯,让他们懂得专心致志地听人讲话,不随便插嘴打断,并与对方保持眼光接触,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在课堂上,老师每讲一个问题,要向学生明确交代“听”的目的任务,强调听好该问题对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并及时检查听记效果;还要以和蔼、耐心地倾听学生发言的良好示范去影响他们,使他们受到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就语文教学来说,其实效性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一、听——耐心倾听,事半功倍听,即倾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大都乐于表达,但是缺乏耐心去倾听别人说话。其实,听也是一种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在倾听之后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让学生善于倾听教师的点拨、  相似文献   

11.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他们才能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王尚文教授曾说:“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那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呢?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11,(8):8-8
《教师》2011年第6期发表吴迪美的文章指出,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开发思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就必须向学生讲清听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学会倾听要有“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有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仔细听清每一句话,思想要专一,心无杂念。二要有耐心,听别人讲话时,你要有耐性,他人未说完不要去急于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3.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标准乃至未来人才目标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然而,深入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不愿倾听、不会倾听的学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听”这一目标的达成在课堂教育教学中长期被忽视,特别是为人师者不能率先垂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即便在新课改的今天,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把倾听视作改善师生关系的门面:装模作样地听,心不在焉地听,为寻找代言人听……学生长期置身于这样的倾听氛围,如何能学会倾听。也许,正是因为倾听这块小基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大工程。基于现实,新课堂呼唤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中倾听的示范效应,让自己的倾…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教学生在倾听中学会思考。引导学生注重"听"从而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5.
倾听是指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非常有限,正是大量听记、积累信息的时候,这时“会听”比“会说”更重要。因为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学生,才能快速的积...  相似文献   

16.
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倾听和接受,在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与精神互通,并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各种问题作出的不同解答,这时教师能否善于倾听、发现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富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观点,并能以平等的作风与宽容的态度去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条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因此,作为一名走进新课程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耍学会认真地倾听(不管是响亮的、理直气壮的,还是轻微的、胆怯的),而且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辨析和判断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使所有学生共享学习活动中的“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17.
吴庆飞 《广西教育》2010,(13):48-48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听”是“说、读、写”的基础,没有细心的倾听,何来滔滔不绝地“说”,又何来洋洋洒洒地“写”呢?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倾听”是最重要的学习本领,不能倾听别人的发言,何谈思考、感悟和对话呢?只有倾听才使深入思考成为可能,只有倾听,生生、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对话。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愿倾听也不爱倾听,或者不善倾听。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愿听、乐听、善听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一、小学低年段培养倾听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倾听、倾听习惯、倾听能力的含义 倾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细心地听取,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倾”和“听”。它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在课堂学习过程表现为:能积极主动地听取他人言语的主体状态,包括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两个方面。倾听习惯是指学生在倾听别人讲话时能集中注意力,听清楚、听完整,这是对说话者的尊重。倾听能力主要指学生能边听边思边提炼,通过倾听能理解别人的发言和见解,给予恰当的指正、欣赏并吸纳别人的见解,从而完善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大纲指出 :“听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那么 ,如何检测听读能力训练的效果呢 ?我们作了一些尝试。一、听力测评国外总结了六种听话特征 :听细节、听出主要观点、听出指导语、从上下文听懂词义、聆听并辨别有关与无关的材料、倾听并作推论。 (摘 (美 )格林和佩蒂著《在小学发展语言技能》)据此 ,我们设计了二年级听读测试题两套。每次测试时间为十至十五分钟。采取听教师朗诵、听录音、游戏或按要求做的方式进行 ,让学生学有所乐 ,学有所获。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听话的基本方法 :边听边…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离开了听则无“音”可言,更无“乐”可谈。音乐必须通过“听”达到审美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听是基础,听是根本,听是技巧,只有用倾听贯穿音乐活动的始终,才不背离学习音乐的初衷。“D o”——给学生一个倾听的音乐空间从本质上讲,音乐是一种纯粹的、超越现实声响和非具象事物的声音艺术。需要倾听,用心倾听,才能体验和感悟音乐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有的教师过多地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向学生诠释音乐作品,或者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把原本完整的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