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银苍玉洱”为中心的大理地区,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多种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下,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属于大理白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它由低层次到高层  相似文献   

2.
文物古迹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历来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在大理,明代白族文人李元阳对大理文物古迹的维修、保护和宣扬,尤其是对崇圣寺的修复,是一个典型而感人的事例,很值得后人追思.  相似文献   

3.
王炜 《大理文化》2006,(1):50-51
白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大理地区又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白族文化以特有的开放和包容精神,创造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文化生态环境,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具有积极的示  相似文献   

4.
赵寅松 《大理文化》2014,(6):109-112
正《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书》云南大理12卷由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院联合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学会共同完成,由知识产权叶版社出版发行。大理白族文化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古村落的号召,于2011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对大理地区的名城、名镇、名村进行实地调查采录和图书的编撰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为充分展示云南省大理州独具特色的白族文化,展现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大理,让外界深入了解大理的历史和白族文化,由国家民委主办,云南省民委、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宫承办的"民族自治州成就展"之"幸福大理、魅力白州"为主题的大理白族文化周,4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  相似文献   

6.
正大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白族自治州,也是一个民族民间歌舞的海洋。盛行于大理白族地区的白族大本曲就是一种用汉文记录白族语言的原生态民间唱本。听说今年63岁的段凤清是一个大半辈子都沉迷于白族大本曲传承的宾川县民族民间音乐艺人,于是,在2016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如约来到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上沧浪村委会的杂石棚村,采访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族民间音乐艺人段凤清。  相似文献   

7.
羊雪芳 《大理文化》2005,(6):45-297
大理剑川白族地区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民俗"邀秧丛".这原本是春耕栽插时的劳动生产组织形式,但聪慧的白族先民在里面注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使"邀秧丛"的生产活动显得格外地喜庆愉悦.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过三个大年,不抵过一个栽秧节".  相似文献   

8.
从地下考古证明,大理白族,迄今已有5000年的文明史.从细奴罗初创(唐)南诏国到1 382年明军袭破大理总管,700年间大理曾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佛教密宗自唐代传入大理地区以来与白族当地的宗教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白族特点的中国佛教密宗的一个支派,简称“白密“.南诏时期“白密“极为盛行,大理国统治者更加推崇佛教,白族贵族、平民百姓均崇信佛教,白密大师被皇帝尊为国师,白密被奉为“国教“,政教合一,以教治国.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地区大量建塔、建寺,据胡尉本&;lt;南诏野史&;gt;记载:“帝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大理国被称为“妙香国“.基于段氏统治家族对白密的极度崇信,在皇权交替的形式上,大理国传世二十二代皇帝中竟有九位皇帝崇信佛法而主动禅位为僧:……  相似文献   

10.
于然 《大理文化》2001,(5):48-49
在大理的本主文化中,李宓现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我们今天的许多学者将这一现象归于白族文化的宽容度、开放性.但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是不全面的,李宓成为本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花和村游记     
在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大理宾川,要说起白族村庄,那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素有"帝王之乡"之称的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传统保护区和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萂村.萂村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汉王朝在云南大理地区设置郡县,萂村即是益州郡叶榆县的一个村落,正式纳入汉武大帝的版图."萂"字是一个专用地方名,念"窝"音,南诏后大天兴国皇帝赵善政和大义宁国皇帝杨干贞都出生于此,这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现今仍保存着众多的人文和历史遗迹.与其说这里是千年古村,不如说这里是一处被时光遗忘,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角落. 在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大理宾川,要说起白族村庄,那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素有"帝王之乡"之称的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传统保护区和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萂村.萂村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汉王朝在云南大理地区设置郡县,萂村即是益州郡叶榆县的一个村落,正式纳入汉武大帝的版图."萂"字是一个专用地方名,念"窝"音,南诏后大天兴国皇帝赵善政和大义宁国皇帝杨干贞都出生于此,这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现今仍保存着众多的人文和历史遗迹.与其说这里是千年古村,不如说这里是一处被时光遗忘,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角落.  相似文献   

12.
笔者收藏有两面青铜质的南诏大理国铜镜,工艺精湛,构图奇特,举世罕见,是研究白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工艺美术史的实物资料.现特将这两面铜镜拍摄下来并试加以说明,聊供铜镜收藏同仁和白族学研究者们欣赏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纲 《大理文化》2015,(4):89-96
忆往昔,经历如刻刀,岁月稠,时光像流水.回想起十几年前,我作为映德州长身边的一名工作人员,亲眼见证了老州长在大理学院筹备创建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值此大理学院申报更名为大理大学之际,每当回想起那一幕幕老州长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工作场景,我的心中仍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新石器时代,大理地区就有白族、彝族的先民繁衍生息,是云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每个历史进程都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遗迹.  相似文献   

14.
读了3月20日<大理日报>赵寅松先生写的<关于白族文化与大理旅游的思考>一文后,获益匪浅,深有感触,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大理白族一年一度的“观桑哪”活动,被称为白族的狂欢节,开放热烈,历久不衰。不少人对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作过不懈的探析,以张明曾先生《耕山耘水集》中《“拐上哪”探源》一文较为详实。近阅《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秋之卷中黄维华先生的《桑.桑中.桑女——“诗经”与上古文化研究》,受到启迪,大理白族“观桑哪”,竟是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农神崇拜”的“祭社祭祀”与“游观之风”的古礼与风俗的遗存!  相似文献   

16.
大理白族声像资源建设策略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 《大理文化》2007,(3):57-60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天下风花雪月,人间魅力大理。大理——这块孕育着以白族为主体民族繁衍生息的聚居地。民族历史深厚、节日盛多,文化璀璨,声像资源丰富,是我们建设少数民族声像资源的摇篮,特别是白族声像资源,有着独特的、潜在的收集、整理、开发与利用及建设发展的底蕴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大理,位于祖国西南边睡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中部,是依山临水的高原盆地,是山青水秀的白族聚居区,白族民众古往今来为大理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一、白族,聚居在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大理市域面积1468平方公里,境内群山环抱,玉秦山呈于东,定西岭透迄其南,老鹰山翱翔于北,点苍山十九峰西列为屏。气势磅礁,雄伟壮观,洱海似一只玉盘镶嵌于群山之中,湖水清冽碧绿,自北向南横亘百里,与苍山同走向、共起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形成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大理不仅风光秀丽,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众多,是国务院…  相似文献   

18.
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以前,白族地区就出现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稻作文明.直到今天,白族社会仍保留了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多元的白族文化也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形态存活于中国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婚姻看诺邓白族社会生活对儒家礼教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攻克大理,明朝廷以改土归流、课以重税、大规模移民屯田的措施在政治上加强对大理的统治.同时,大力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烧毁南诏大理国以来的地方文献,推行"圣化"政策,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礼乐教化改造大理白族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云龙县是大理典型的山区县,也是白族中山居部分最为聚集的地区.县域内群山纵横交错,沟壑深幽,峰峦耸立,处处皆然.在云龙县志中记载因境内多山,古代别称为"岩邑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