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教材分析 生物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勤于探究、勇于实践。本节教材中选取的“生物圈Ⅱ号”的模拟实验就是科学家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的典型实例。通过分析和讨论“生物圈Ⅱ号”的得失,让学生认同“地球是我们人类惟一的家园”,从而提升学生善待和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很自然地去反思破坏环境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人和植物在生物圈中对生态平衡的维护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还有许多动物和微生物是维护生物圈内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条,这两大类群的生物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我们的地球——“生物圈I号”赖以正常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杜玉芬 《宣武教育》2003,(12):24-25
刘雨红老师上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内容中最后一节内容。编者的意图在于使学生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与环境又形成了一个大的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们的任何一个活动,都会影响整个生物圈。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系统与生物圈Ⅱ号"这样的课题,极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上课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以专题呈现的新授课,也可以是复习巩固课。我却因审题不到位,错把一堂课当作一个材料分析题。我仅仅以"生物圈Ⅱ号"为出发点,从建造"生物圈Ⅱ号"的背景、失败后留给我们的启示、失败原因及整改措施等方面入手,简单地链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不同生物承担的角色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本节课,自己不是很满意,如果下次再上这节课时,我会这样来设计:从"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个题目入  相似文献   

5.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其具体教学目标有以下五点:①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②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CO2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③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④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⑤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前三个目标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 1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四部分,与前面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紧密联系,又是后面学习"人与生物圈"一节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生态学观点的良好素材。在教学中,若仅采用讲授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后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自然系统;校园作为特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其生存与发展受到学校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影响,两个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要素相互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情感汾通,形成能自我调节的校园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自然系统;校园作为特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其生存与发展受到学校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影响,两个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要素相互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情感沟通,形成能自我调节的校园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生物圈稳态”在课本上的概念为: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的现象。要理解这个概念就必须要弄懂“生物圈的结构”和“生物圈的功能”的含义。一、生物圈的结构指什么? 生物圈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的结构也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它包括:  相似文献   

10.
1.教学设计思路的形成。 1.1教学目标分析:综合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和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两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具体的课时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华朝阳 《生物学教学》2004,29(12):23-2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生物学》共分八个单元。因为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在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很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有关生物圈的知识,所以教材把生物与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物学“生物与环境”这一专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较多,同时又涉及到人口、环境、资源、能源、粮食等重大问题,因此成为历年来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一、考点(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2)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生物群落的概念(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人与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13.
《生物》第七册上第三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从多个角度阐明了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然后让学生分析资料,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通过本节的讲述,要使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水循环;理解植物为什么需要水;了解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练习解读实验数据。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为什么需要水、练习画直方图。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陈萍  毛晓栋 《生物学教学》2006,31(6):25-27,64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是上海市高二《生命科学》第二学期“生态系统”主题中的第一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认识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初步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价值观把人视为价值的唯一主体。生态学等现代科学揭示出生态系统机能的相关性和整体性特性 ,这种机能整体对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及整个生物圈的稳定、完整和美丽都是有价值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须对科学提供的新成果作出总结 ,建立一种以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新的价值体系。这是价值哲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系统"网络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节在高中《生物》必修课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不同于森林、草原和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然后重点讲述了生态农业的内容,包括生态农业的概念、原理和我国生态农业取得的成就。本节内容涉及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平衡、群落的结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因而综合程度高。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发挥现代教  相似文献   

17.
保护完整的少数民族神山生态系统是原始先民对自然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集中体现。神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深厚的历史化积淀为旅游活动的开发提供了可能;合理的生态旅游开发又可以保护神山生态系统。神山自身的资源特色有助于神山旅游产品的个性塑造,神山旅游开发是一个自然——化——经济复合系统的开发,必须在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8.
曹明 《新高考》2006,(5):104-105
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是一个巨大的海洋生态系统,约占地球面积的71%。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较,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一,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植物的主要种类,只有在浅海和大陆架周围才有一些大型的藻类,没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更没有高大的乔木;其二,从数量来说,以浮游动物为主,海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够在水中游动,但不具备快速奔跑的能力;其三,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盐度,而不是水。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一般分为潮问带或称沿岸带、浅海或亚沿岸带潮问带以下、半深海带和深海带、大洋带四个带。海洋生态系统不仅在维持生物圈的稳态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蕴藏着地球上80%的生物资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现状、保护对策以及生态安全的内涵、现状和维护对策,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指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持生物圈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维护,维护好生态安全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对于n维(n≥3)生态系统,常常是在正平衡点存在唯一的条件下分析其性质^[1、2、3];文[3]把具有功能性反应的三维生态系统分成五类,讨论了它们的有界性和稳定性;本文讨论了[3]中这些生态系统正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