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教育,始终处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现实的教育,必须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总是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制约,但是,教育又必须面向未来,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如果说现实的要求与制约是一种框架格局,那么,初中教育就是要在现实的框架格局中,勇于探索教育与办学规律,追求初中教育科学发展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求教育要主动适应和服务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面向世界要求教育要为我国培养大批适应国际竞争的尖端人才。教育要面向未来,是由教育的超前性所决定的,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本文简要介绍了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求教育要主动适应和服务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面向世界要求教育要为我国培养大批适应国际竞争的尖端人才.教育要面向未来,是由教育的超前性所决定的,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本文简要介绍了历支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高度概括了教育与现代化、与世界、与未来的关系.教育要面向世界,是从空间的角度对面向现代化的说明;教育要面向未来,是从时间的角度对面向现代化的描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发展的新动向,吸取世界上一切对我们有用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当前的急需,更重要的是为下世纪做好人才准备.”三个面向”是紧密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核心是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正> 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中“教育要面向未来”的思想是指教育是一种周期长、效益滞后的工作,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生产力。因此,在培养人时,应当立足于未来,充分考虑到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能促进未来经济发展的人。邓小平同志教育面向未来的思想既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又是教育本身特点的反映。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今后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起着重大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确定了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关系;教育要面向世界,指明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教育要面向未来,指出了教育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着眼于未来,教育要“三个面向”、必须着眼于人才素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确定了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关系;教育要面向世界,指明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和方向;教育要面向未来,指出了教育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着眼于未来,教育要“ 三个面向”,必须着眼于人才素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而且把教育放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首。目前我国的现状是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各大企业普遍需要的人才标准是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基础,广泛的知识体系,能够较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才。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高校的重要职能是要服务于社会,其发展方向要适应于市场的需求,CDIO教育理念是培养符合时代特征人才的先进教育理念。大学物理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美国空军研究生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指出美国空军研究生教育在改革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军队研究生教育必须协调好强化军事特色与提高学术水平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军队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军官个人需要与军队整体需要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应处理好军官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工科类院校要将主动实践与协同合作、宏观规划和微观目标、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注重对工程人才思维品质的培养。从"独立与合作""宏观与微观""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未来"四个关系层面,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与合作精神;大工程观和工匠精神;功利精神和伦理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和前瞻性思维等思维品质。我们不仅要培养适应并满足当前产业结构需要的工程人才,更应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科技专家。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才观强调人才应具有博与新的知识结构,广泛与综合的能力,因此素质教育成为了当今高校培养人才的主旋律,而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周口店实习,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发展结构3个方面探讨了实践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是职业教育亟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知识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发展理念,对职业教育行动体系的数字教材建设路径进行了研究.基于教学场景化的发展及其与知识类型、知识习得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数字技术与课程陈述性知识"融合"的技术架构及相应规则,即数字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在内容上应具有相同的标准、能够与普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区分而形成数字教材的专用资源、能够形成灵活的知识供给系统以适应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等.据此,要对知识的数据化进行源头治理,要形成专职于数字教材建设的开发队伍,要深刻理解数字教材的本质.此外,数字教材应用中也有专用与通用资源的数字化关联问题、应用异化问题等等,提供给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主性教育是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并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的教育理念。在廉洁教育中,通过增强自主性来突出其主体性,不断改变其内在需求结构,使"要我廉洁"真正转变为"我要廉洁"。这就需要在知识体系整体性、情感结合及教育的个性需求等诸多方法和途径上进行创新,注意处理廉洁教育的现实关系,以期建立一套适合高校自主性廉洁教育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建设正在引领高等工程教育的深刻变革.未来的工程教育应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驱动,整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首先对“跨学科”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概述,其次介绍了国内外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针对跨学科课...  相似文献   

15.
试论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工科中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在内容上往往是专业教育的简化版,而忽视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忽略素质教育,也忽视文化的传承,即重知识轻文化.本文结合作者承担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论述了在专业教育中注重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方面介绍了在工科专业课程教改建设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孙成禹 《高等理科教育》2014,(2):123-125,108
文章从理学教育和工学教育的界定出发,提出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层面工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培养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开放性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结合目前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分析了工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策略。认为面向社会发展现状、学生知识结构现状和人才需求现状,综合解决教师和学生面对的"3d"问题,即"应该做""能够做"和"愿意做"的问题,是本科层面工学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版K-12科学教育框架的出台表明美国拉开了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的序幕。美国新版K-12科学教育框架主要特点:聚焦于核心概念的科学教学、工程与科学相提并论、知行合一的"实践"和整体化设计。结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阐释了我们应该从美国新版K-12科学教育框架借鉴的教学改革理念与做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家提出“新工科建设”这一思路,人工智能作为新工科专业中的代表,对于适应其产业发展的人才有着全新的要求,主要表现有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前瞻眼光。为培养出具备较强工程理论能力、胜任工程事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路径需从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师资队伍四个方面展开,以期抓住新工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叠加的历史机遇,借助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制图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制图课程对理工科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制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美学教育,加强实践教育,强化标准教育,强调认真细致的工程素质教育,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全面强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国家实行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这个计划探讨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针对这些能力要求,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依托,从专业知识模块、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人文与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教育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