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学预设: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教学层次: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教学步骤:读出韵味读出思考一、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师:今天,一位新的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刚才听主持人介绍,我从哪儿来?生:清华大学。(笑)师: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师:今天的课上,我要为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位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  相似文献   

2.
曾扬明 《青年教师》2005,(11):29-31
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又一次超越教材,显示出了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她技高一筹,教学主题由“母爱”升华为“好好儿活”,围绕情感的“共振点”——“好好儿活”,演绎出了一堂经典的、大气的课。  相似文献   

3.
正我"不好好儿活"师:无论生活是贫穷还是富贵,无论身体是健康还是残疾,上帝创造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一句话告诉所有人应该这样生活——生:(齐答)"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师:母亲为什么要和自己的儿子说"要好好儿活"呢?生:(齐答)因为作者"不好好儿活"。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开头"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直接点出"我""不好好儿活"。对生活失去了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作定语的“好好儿”的词性和量性特征,进一步剖析作定语的“好好儿”的定量量性特征和结构。研究表明:作定语的“好好儿”为状态形容词,其结构体现在“的”字隐现的规律性:当“好好儿”修饰的名词为集体名词时,“的”字不可缺少,格式为:“好好儿”+的+集体名词;当“好好儿”修饰的名词为非集体名词时,“的”字可隐可现,格式为“好好儿”+(的)+非集体名词。在“好好儿+的+NP”结构中,添加助词“的”能增强表达者的主观性强度;“好好儿+NP”结构既含有说话者对NP的肯定和赞同感,又隐含说话者“不愉快、不称心”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正"老师,作者在语言描写中为什么总是使用省略号呢?"课堂上,一学生这样问我。于是,我让大家找出"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一句,反复朗读,并思考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秋天的怀念     
阅读材料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眶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  相似文献   

7.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相似文献   

8.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声临其境: 这段文字描绘的是"我"因为自己肢体残疾而发泄内心苦闷的镜头.  相似文献   

9.
“今天是我的登基大典,请大家好好儿吃、好好儿玩!”十岁的赵煦当上皇帝了,他把朝廷里所有的人都请来了,就连前些年被贬到边远地区的苏轼也被召回朝中当上了大官。大家快快乐乐欢聚一堂。  相似文献   

10.
《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语文第9册的一篇课文。史铁生哲学般的思考、斗士般的生活姿态让我敬慕不已。我带着圣徒般的虔诚走进《秋天的怀念》,在作者冷静的叙事中,我分明感受到儿子与母亲心中巨大的伤痛,所不同的是,母亲的痛苦湮没在她对儿子朴实无华的关爱中,并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什么叫“好好儿活”.她给予史铁生的是面对苦难的精神力量。母爱有多种,这属于救赎灵魂的爱。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读了一篇感人的文章——《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窦桂梅老师的公开课《秋天的怀念》,以高超的教学艺术、真挚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呈现了一堂意义深远的人生课程。窦老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读出母爱,在体验中品味母爱,在生活中感悟母爱,让学生真正学会好好儿活。  相似文献   

13.
桃子大丰收     
《新作文》2010,(6):F0003-F0003
猴妈妈要去外婆家,临走前她对小猴窝窝说:“宝宝,好好儿照顾桃树,回来送你一套新衣服。”小猴窝窝听话极了,认认真真守护着美丽的桃树。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母亲”深沉的爱和无私的关怀,从中懂得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好好儿活”。二、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史铁生照片。2.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照片上的这位伯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师:这个神采飞扬的人,其实是个瘫痪了三十多年的残疾人。尽管命运对他很不公平,但他就像他的名字“铁生”那样坚强。曾经有那么一段日子,他对生活绝望过,后来,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学生读:“双腿瘫痪后,……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师:再看他写的另一段话(教师读):“我那时脾气…  相似文献   

15.
孙双金 《教师博览》2006,(11):20-21
如何让教师从封闭备课走向合作备课?如何让教师的教学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尝试的同课异构中,我们或许会有所得。一天下午,我走进了五年级办公室,5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正在集体备课。我对她们说:“我也参加你们的集体备课,好吗?”她们都高兴地说:“欢迎校长参加,我们求之不得呢。”我看她们正在讨论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如何解读这篇文章?我尝试提出以下问题让大家思考:其一,“我”的脾气为什么会变得暴躁?从哪里看出“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是谁让“我”又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决心“好好儿活”呢?其二,母亲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16.
听完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后“,好好儿活”似乎要成为一种主旋律激荡在心中,会给将来以振奋。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秋仿佛不再悲,不再伤,恰如刘禹锡所言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给本是寂寥之秋以“排云而上”的生命激情。但《秋天的怀念》始终是史铁生的,它是悲伤的,它是沉重的,伤悲中给人以镇定,沉重中给人以责任。我们的课堂需要的究竟是窦老师的激情还是史家的深情?一、激情节拍与悲情倾诉“给他点掌声。”课堂上时不时响起老师这声声吆喝,于是,热烈的掌声打断了刚从文中蔓延出来的那种情感。老师在讲“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17.
“诽谤政府官员案”,这个罪名听上去很别扭,对了,中国的《刑法》中没有这个罪名。可问题是一起又一起的“诽谤政府官员案”,总在我们的社会新闻、法制新闻中醒目地出现,所以,我们要好好儿地说道说道这个罪名了。  相似文献   

18.
窦桂梅老师的公开课《秋天的怀念》,以高超的教学艺术、真挚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呈现了一堂意义深远的人生课程.窦老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读出母爱,在体验中品味母爱,在生活中感悟母爱,让学生真正学会好好儿活.  相似文献   

19.
下面的文字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对白中是绝对找不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这段搞笑对话是我们献给读者的一个“莎剧现代版”,它能让你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迟到的借口,好好儿学着吧!  相似文献   

20.
妈妈会变脸     
妈妈会变脸。一遇到让她高兴的事,她的脸就会变圆;一遇到让她生气的事,她的脸就拉得很长。 每次见我考试成绩很好,妈妈的脸就变成圆形,还亲亲我的脸说:“妈妈要好好儿奖励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