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1976年为界,20世纪60年的中国文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文论中绝对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第二阶段走上相对主义道路.绝对主义强调单维与绝对,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特别是极端相对主义夸大事物与认识的相对性,模糊事物界限,否定客观的是非标准.两者对于中国文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中国文论应走多元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非理性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理性主义的论点确实击中了片面的抽象理性主义的缺陷和不足,对于从整体上把握人的本质和生存状态,对于全面认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指出旧理性主义的片面性和缺陷是一回事,彻底否定理性主义则是另外一回事。认识到片面理性主义贬抑非理性因素的错误性,并不是贬低理性的理由;认识到人并非完全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人在本质上是非理性动物的理由;认识到理性自我解构,也不是否定理性自我肯定的建构功能和代表人类精神发展趋向的理由。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论分析,而不是用一种极端对抗另一种极端,用一种片面取代另一种片面。  相似文献   

3.
苏格拉底的哲学启蒙开启了堪称古希腊哲学的三大"哥白尼式革命",在认识路径上,从外在的"受知"转向内在的"自知";在认识对象上,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在认识目标上,从相对主义转向普遍主义。但他的哲学启蒙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在启蒙方法上,他的"否定式论辩"和"无知论"容易滑向怀疑主义;在启蒙基点上,他的理念论容易滑向理性独断主义;在启蒙理想上,他的至善主义容易滑向极权主义。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价值与局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是人们关于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它反对线性、控制、精确、结构化的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主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身心发展与人格完善之间的和谐均衡,具有开放性、内在性、生成性和多元融合的特点。它彰显着现实价值诉求和本体价值诉求,也存在理论自相矛盾、相对主义、极端反对量化研究和精英主义知识教学等缺点与不足,需要进行理性地反思。  相似文献   

5.
人类精神史既是一部理性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情感发展史。理性与非理性作为整体的人类精神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共同塑造人之为人的天性。本文试图循着这一思想导向,探讨作为整体的人类精神的本源、分裂以及复归的可能性,为受极端理性和极端非理性分裂的当代人类精神的重建提供一个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建构的重要一维是对康德先验理性中非同一性的强调。康德意识到现代理性主体主义使人陷入非理性和不自由的危机,并力图通过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和严格的理性划界来拯救人的自由和尊严。阿多诺重新强调康德批判哲学中先验理性蕴含的非同一性要素,批判启蒙理性在现代社会倒退为权力支配的同一性,并结合社会批判和心理学分析否定了道德普遍主义的观念性。通过对康德先验理性哲学体系的批判性重构,阿多诺重新确立了非同一性对于经验主体和个性自由的前提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性与非理性是精神活动中的两翼。理性以客体对象为思想内容,非理性以主体需要为思想内容。理性受外在制约,非理性却要内在地超越外在制约。理性并不弃绝非理性,非理性也不否拒理性,非理性启动理性,理性牵制非理性。否定人欲,不是唯物史观,否定天理,将使人陷于盲动。  相似文献   

8.
从黑格尔确立现代性地位并开启现代性批判,到法兰克福学派在理性中找回克服理性异化的力量;从尼采告别启蒙辩证法,以非理性突破理性统治,到后现代主义者否定逻各斯中心主义,在理性之外寻找进行怀疑的多元原则,这些构成了迄今为止的现代性思想演化史。每一种批判都以历史批判者的姿态宣告哲学的终结或是现代性的终结,其实质不过是哲学现代性话语的某种声张,同属于一种观念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以其对传统的反叛而对西方哲学、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形成强大冲击,甚至在许多非西方国家和地区也引起了剧烈的文化震荡。作为一种包罗广泛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以崇尚荒诞和虚无为其基本特征,对西方传统哲学和文学规范进行任意破坏和颠覆,在为西方人文和科学观念的重建带来契机的同时,更多的宣扬了一种新的非理性主义、怀疑主义、否定主义倾向。为反抗过于发达的工业文明和科学理性而产生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均百废待兴的国度而言.盲目加以吸纳,一味地玩弄非理性、纯文学,必然会给某些人的抛弃信仰、私欲膨胀提供借口,无异于买椟还珠。  相似文献   

10.
理性与非理性的相异与融合贯穿西万非理性主义哲学发展的始终,它经历了理性与非理性由古典的直接同一到现代的辩证同一的过程。在不同阶段,非理性主义同理性主义的某种结合,说明了人类理性与非理性精神的天然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