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995-998
采用小样本研究,通过单被试实验设计方法考察4名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心理调控介入前、后心境改善情况。来自"视觉化"检验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4名队员在心境变化上的共同趋势是得分降低,即心境得到改善,且运动员与教练员从社会效度方面对心理调控的效果均给予了积极肯定。  相似文献   

2.
对武术套路运动员6周比赛应对策略积极心理学干预进行试验研究,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心理能力;促进积极心理学在运动训练竞赛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控制组而言,干预组运动员经过6周积极心理干预后,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中"比赛准备"的句子比例显著高于控制组;干预组前测与后测对比:竞赛策略量表中的"自我谈话"策略和"自动化"策略的得分显著提高,控制组没有显著性变化;干预组运动员比赛成绩平均总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对运动员比赛应对策略的积极心理干预可以启发运动员建立比赛行为程序,有效调节心态,稳定发挥运动技术水平;人格特征和认知的积极干预启发运动员认识自己,明确目标;面对问题积极评价,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王进 《体育科学》2006,26(7):47-54,59
研究基于运动员退役的过程理论,对我国运动员的退役意识、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对789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按照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和性别,对其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和退役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另外,对打算退役和不打算退役的运动员进行退役意识、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的分析。结果发现,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自己的运动员角色认知下降,退役准备的认知会增加;产生退役的想法与生活的心理状态有关。对打算退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发现运动员在自我评介、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认知方面,都表现出差于不打算退役的运动员,而且,生活焦虑和孤独感明显增加。研究还发现,女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较差,主要表现在生活焦虑方面。在应对退役的策略方面,运动员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多于积极的应对方式,尤其是女性运动员,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更为突出。基于以上这些发现,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讨论了我国运动员退役过程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心理调控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奥运科技攻关服务为契机,结合摔跤项目特点,将备战2008年奥运会古典式摔跤队31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测量和心理调控等方法,在研究摔跤运动员个性化心理能力构成因素的基础上,对运动员进行了为期12周的不同程度的实战演练、基于摔跤比赛规则的知觉训练和情绪控制能力训练.采用心理、生理和行为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心理调控和针对性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以达到提升摔跤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促进技、战术水平发挥的目的.研究表明: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指标由竞技控制能力、应对逆境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注意分配能力、反应准确性能力、知觉预判能力6个方面构成,而这6项能力与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密切相关,竞技心理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针对比赛规则的知觉训练和不同程度的实战演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知觉预判能力、注意分配能力、逆境应对能力和竞技控制能力,结合技、战术的情绪控制能力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控制水平.心理调控能够有效地改善运动员赛前控、降体重所产生的不良生理、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各种重大比赛中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关于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应激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169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建立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应激模型。研究表明:应激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赛前状态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是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应激反应的中介因素;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状态焦虑,提高状态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的应对与成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134名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男运动员较之女运动员的应对方式有显著的差异,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应对方式多.②运动员的运动等级越高,积极应对的方法越多.③应对与运动员(健将、一级、二级和三级)的运动成绩呈正相关,运动成绩越好,应对方式越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考察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综合使用各种应对策略,检验在不同的应对策略层面上,运动员对实现目标的感知、情绪状态以及体验到的控制是否存在差异.从200名运动员中随机选取151人,完成一系列相关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在比赛中所使用的应对策略可以分为四类.在对运动员自我设定的目标加以限定后,他们的控制体验、积极的情绪状态以及愤怒与沮丧的状态在四个应对策略层面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8).综合运用高水平任务型应对策略和低水平放弃型应对策略的运动员,要比综合运用高水平放弃型应对策略和低水平任务型应对策略的运动员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具备更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8.
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心理、生理疲劳和应对方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测量法跟踪调查了33名游泳运动员6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生理疲劳和应对方式,目的是为教练员科学进行大负荷训练提供心理和生理依据。结果显示,POMS量表和10项自我陈述测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疲劳;训练中最高心率、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尿素氮等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生理疲劳;在大负荷训练感受中,女运动员精神疲倦显著高于男运动员;面对大负荷训练的疲劳,男运动员倾向于采用自我激励、转移注意力和解决问题及逃避等应对方式;女运动员则倾向于采用自责、宣泄、寻求支持和幻想及逃避等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一线运动员存在的心理困扰及应对方式、对运动队心理辅导内容和方式的期待,提出心理服务工作设想。方法:对562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上海市一线运动员对心理知识的了解程度低;在训练比赛中的心理困扰主要有担心失误、运动成绩长期没有进步、缺乏比赛信心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要困扰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伤病问题、失眠、情绪控制不佳等;运动员对提高运动表现的心理技能训练、兴趣爱好培养、人际交往沟通等辅导内容感兴趣,偏向一对一心理咨询和集体辅导活动方式;不同年龄段、项目的运动员心理困扰、应对方式及其期待的心理辅导内容方式存在差异。结论:运动员心理服务中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需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辅导内容,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1)采用不同的人口统计学的变量比较大学生乒乓运动员的竞赛心理耗竭和应对策略的差异;(2)探索大学生乒乓运动员的竞赛心理耗竭与应对策略间的关系.研究对象¨4名大学生乒乓运动员,男运动员63名,女运动员51名.研究方法要求被试者完成竞赛心理耗竭问卷和竞赛应激的应对策略问卷.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皮尔逊积矩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男运动员"被教练和队友低估"的分值要高于女运动员;(2)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退缩"、"回避应对"、"集中解决问题应对"、"集中处理情绪应对"分值数高于中等水平的运动员(3)一周训练6~7天的运动员的"被教练和队友低估"、"集中处Ζ理情绪应对"分值高于一周训练4~5天的运动员;(4)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竞赛心理耗竭和竞赛应激的应对策略间无任何差异;(5)"集中解决问题应对"、"集中处理情绪应对"与"个人运动成绩知觉"、"心理退缩"间呈正相关.而"集中解决问题应对"与"竞赛心理耗竭总分"间呈负相关."集中处理情绪应对"与"情绪和身体消耗"和"被教练和队友低估"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应对的理论研究及其在运动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应对的研究中,存在人格功能理论、情景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而人格特质和情景因素的交互作用模式是研究应对的比较科学的研究取向。运动领域应对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运动员的压力源、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应对方式量表等方面。在今后的应对研究中,应注重心理防御机制和积极应对方式及后果的研究,并且要探寻个性化的应对训练程序,这样才能使应对的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Coping in sport: A systematic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coping in sport, examining evidence for both the trait and process perspectives, the types of coping strategies used by athletes, gender differences, age-related differences, and coping effectiveness.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of SPORTdiscus, PsychLIT, and PsychINFO in November 2004 yielded 64 studies spanning 16 years (1988 - 2004).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thletes use a variety of coping strategies. Forty-six papers supported or adopted the process perspective (Lazarus, 1999; Lazarus & Folkman, 1984). There were also gender and age-related differences. Evidence was found to support three of the different models of coping effectiveness (goodness-of-fit approach, choice of coping strategy, and automacity). Based on this evidenc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address some of the methodological and measurement limitations of the sport psychology coping literature. In particular, prospective research designs that minimize the time delay between recall and the stressful experience are required to assess how coping changes over time. More attention to developmental issues to guide the formulation of sport-specific models to enhance our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is also required. Finally, coping effectiveness should be examined both in the short and long term, as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coping effectiveness has the potential to mak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pplie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根据情绪的认知—动机关系理论和情绪的概念化观点,以61名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测量等研究方法,检验了被试的情绪反应与报告的应对方法、知觉到的应对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了情绪和知觉到的应对方法对奥运会中主、客观成绩的预测程度。研究认为:运动员的乐观情绪与应对效果有关,并且是客观比赛成绩的正面预测因子;当运动员所报告的消极情绪作为负面预测因子出现时,应对效果能正面预测主观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4.
乒乓球运动员的时间知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实践观察,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乒乓球运动员时间知觉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时间知觉水平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今体育竞赛正朝着高水平,强对抗的方向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战胜水平日趋完善和接近,心理素质在运动竞赛中显得尤为重要,赛前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是运动竞赛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是否稳定,对比赛的成败尤为重要。文章根据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变化特点,找出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的因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心理调节方案,为今后提出训练和控制赛前心理状态的方法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赛前武术训练过程中,根据大学生运动员的特点和体育心理学原理,科学地运用心理学方法,对结合技术训练改善训练质量,提高武术表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进行自我控制并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西方运动心理学帮助运动员进行自我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心理技能训练,而中国运动心理学帮助运动员进行自我控制的方法除了心理技能训练之外,还包括帮助运动员进行认知层面上的提升。讨论如何应用辩证思想帮助运动员处理训练、比赛中与自我控制问题相关联的8对关系,即紧张与冷静的关系,简单与复杂的关系,拼搏与淡定的关系,充满自信与放低位置的关系,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付出与得到的关系,比赛目标与人生目标的关系。最后指出:辩证思想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也是帮助运动员应对各种难题、困境,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达到平衡发展、稳定发展和长期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及竞技状态的分析,给出了大赛前竞技状态的诊断与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从运动员的生物节律、生理、运动心理等方面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运动队伍管理、运动员违反组织纪律的原因、本质及心理活动的探讨 ,提出加强运动员管理、运动队伍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