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从论述“教育是最美的相遇”这一命题出发,提出教师应是美的化身,美好应成为每一名教师的基本教育素养,教师应着力修炼自己的“美好力”。对“美好力”作了个性化解读,阐述了美好力的三重展现:形象美好、气质美好、人格美好,探解了教师修炼美好力的两种视角(路径):看见学生,看见自己。  相似文献   

2.
记者:唐校长.进入天成校园.“教育美好”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您本人也在不同的场合提及“我们的教育信仰就是‘教育美好’。”您能谈谈您心目中“教育美好”的含义吗?唐校长: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必当以引导人追求美好.实现人的美好发展为目标。人的美好指引着教育走向美好.教育的美好指向也促进着人的美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美是生活”,这是俄国著名美学家轹尼雷夫斯基的论断。但人们在追求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场景,美好的情操,美好的心灵的同时,并不满足现实生活中的美,还要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境界,那就是艺术世界。音乐通过清晰动听的旋律,灵巧生动的节奏、节拍,变化多种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契机,以课堂为阵地,依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借助“学为中心”学习模式,从“营造美好师生关系、创设美好课堂生成、制定美好评价机制”三个维度探讨与实践了如何构建数学“美好课堂”,旨在让学生在美好课堂下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绿色成长教育就是"让生命自然、自主、可持续成长的教育",创建美好学校,目的是让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铺上美好的底色。美好教育是顺其自然的教育,需要尊重自然的规律;美好教育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需要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美好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需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6.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美好教育生活是学生在学校吃住、交往、闲暇等日常生活以及通过教学生活认识在非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美好并习得美好生活能力的一种生活形式,其具有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相统一、自在性与自为性相统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等特征。美好教育生活实现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学校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在各自边界范围内健康有序互动的关系,学生通过教学生活能够在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中自由穿梭,在非日常生活引领下实现对日常生活的现代化改造,最终活在有日常生活根基的非日常生活中。创造美好教育生活需要彰显学校教育的美好价值、培育学校教育生活的美好意义感和实施学校日常生活的美好教育改造。  相似文献   

7.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  相似文献   

8.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相似文献   

9.
忆录——那个十八岁的夜晚,“我”送一个下晚自习的女同学穿过一片旷野回家的过程。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一对少男少女在月光下穿行。使“我”从“灵魂深处荡漾出一种透明的美好的感觉”,并且成为永恒的美好的回忆,而今天再也没有这种感觉了。文章表现了青春的纯洁、纯洁的美好、美好的不再、不再的悲哀这个幽深的主题。寓意和象征,深化了文章的内涵。在《我丢失的月光》中,月光是一种美好的背景,也是一种寓意物——它是纯洁、美好、无瑕的代名词,在十八岁的青春岁月,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能够和一个像月光一样纯洁的姑娘同行,那是多么令…  相似文献   

10.
美好学校的建设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再思考,包括从学校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和主体层面来定义教育。美好学校的建设唤醒了校长优化学校的思想,唤醒了教师投入教育的尊严。它的建设策略包括:"美好愿景"的顶层设计;"美好环境"的优化建设;"美好教师"的塑造方略及"美好学生"的培育行动,是社会转型期学校改革的一种尝试,是对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更高追求。  相似文献   

11.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  相似文献   

12.
毕淑敏 《小读者》2011,(4):42-42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相似文献   

13.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  相似文献   

14.
高美琴 《学周刊C版》2019,(15):160-160
幼儿园是幼儿进入学前教育的必经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育者更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完善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本文重点从"美好校园""美好教师""美好课堂""美好幼儿""美好家园"五个方面阐述和美文化的实施,使幼儿的园区生活充满"乐"的幸福、"美"的享受,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5.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  相似文献   

16.
讴歌美好     
钟宽洪 《下一代》2010,(12):23-23
作文,不仅属于智育范围,也属于美育的领地。一篇好的文章,对于培育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情操,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用美的语言,歌颂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能够发掘出生活中和我们心灵深处隐藏着的诗意,带给读者美好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美好就是人情的美好。平凡的只言片语,传递着真情,播种着友谊,记载着成长的足迹。孩子幼稚、纯洁、坦率的语言,让人温暖,让人感动,希望这份丰富和美好不单属于童年。  相似文献   

18.
高墙内的未成年人肯定常常在忏悔,同时也在回忆他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可惜,这美好因为扎根太浅,过早地让邪恶替代了。未成年人走进高墙,是社会的悲哀,是家庭的不幸。在我们反思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如何让“美好”深深地扎根。人,成年人,未成年人,之所以会触犯法律,原因有:1.无知,一点都不懂法;2.是因为私欲的极度膨胀,理智失控,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触犯法律了。其实,私心人人都有,但是不能膨胀到损害他人、损害社会的程度。怎么不让童真被玷污,怎么让童年真正美好?从我的职业准则谈——是让孩子认识美好,向往美好,崇尚美好,…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提出,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根植于百年大党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来自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的时代呼唤。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是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契合的,包含人民美好物质生活、美好政治生活、美好文化生活、美好社会生活和美好生态生活在内的多维度立体化的美好生活。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应当立足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逐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球共同利益"的新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式",如何做更加美好的教育、办更加美好的学校,就需要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从"成绩教育""升学教育"向"美好教育"转变。美好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体现,也是教育本质精神的回归与呼唤。教育的本质精神是求真、崇善、向美的,"真善美"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新时代教育的崇高境界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提高,更在于做美好教育、办美好学校,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