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侧重对景物的观察与描写。作者重点观察和描写的是“海上日出的全过程”和“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写“海上日出的全过程”时,突出其“变化快”和“太阳光的强烈”;写“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时,作者分两层来写,一是云薄时的日出,二是云厚时的日出。作者在描绘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观时,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些描写性的词中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陶冶学生情趣。  相似文献   

2.
[课例简析]《海上日出》图文兼美. 课文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宏伟壮观的景象. 教学时, 可使用“情境导学法”, 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这是一篇短小凝炼、精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的绘声绘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基本训练、鉴赏词语、引导质疑,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和思想境界中去。一、基本训练,理解内容1.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训练。在审清课题后,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海上日出时景色的章节,然后看这一节前后各写了什么景色,这样就很自然地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成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文章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我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以“奇”为线,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文中结尾说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一、“奇”在令人神往“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开篇就表达了“我”观日出心情如此迫切,次数繁多,其景奇异.“我”怎么能不如痴如醉呢?“早起”,说明观日之早,欲望之强,从而表明日出牢牢的吸引着“我”深深的诱惑着“我”,海上日出之“奇”,不正蕴藏在其间吗?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海上日出》是巴金青年时期写成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既照应课题统领全文,又直抒胸臆点明中心。如何紧扣“奇观“这一统领全文的中心词,抓住具体描述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逐段逐句品读,想象场景,充分感知、体验海上日出这一壮丽景观,进而使其真切地感受海上日出的确是“伟大的奇观”,这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6.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我教了多次。这次再教此文,我在重新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编写了教案,自忖在教学中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当我翻阅学生交上来的预习笔记,当读到小徐同学的预习本时,突然使我双目一亮,心情异常激动。问答“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海上日出的景色的”问题时,小徐同学的回答是这样的: 《海上日出》是分三个方面写日出的景色的:  相似文献   

7.
在给《海上日出》一课分段时,我向学生提出:文中最后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中的“这”究竟是指日出全过程的景色,还是日出后天空有黑云的奇特景象呢?学生众说纷纭。这时,我提了这么个问题:“这一句放在第五小节后面与单独作为一小节有没有不同?”经我这一点拨,一些学生顿时醒悟,有一位学生回答说:“这一句放在第五小节后面才是指日出后天空有黑云的奇特景色,而单独作为一小  相似文献   

8.
赵华 《湖南教育》2000,(5):52-53
教学目标1 图文结合 ,了解海上日出的全过程 ;2 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3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陶冶审美情操。教学过程师 :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曾从上海乘邮船赴巴黎留学 ,途经红海时 ,他多次观赏日出 ,写下了《海上日出》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 ,谁知道作者是怎样赞美海上日出的?生 :作者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板书 :伟大的奇观)师 :“奇观”是什么意思?生 :“奇观”就是指奇伟的景象。师 :文章是怎样描绘海上日出时的“奇观”的呢?请同学们小声阅读全文 ,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相似文献   

9.
黄金莲 《江西教育》2004,(13):83-83
理思路、列图表指导背诵叶圣陶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在教《海上日出》一课时.我做过探索。开始,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学生都感到很闲难。这时,我首先从方法上给予指导,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入手,去摸清作者思路,从而获得记忆的主信息。通过讲读,搜寻出向往海上日出——描绘海上日出——赞颂海上日出这条思路。紧接着又要求学生读、  相似文献   

10.
三看日出     
学生对日出和日落,虽则经常碰到,但由于不注意观察,熟视无睹,因而印象不深。一次出了作文题《观日出》,不少同学感到无话可写,作文中竟出现了违反科学常识的笑话:“一唱雄鸡天下白,天亮了,一轮红日从水里慢慢地升了起来。”“太阳升起的时候象个小火球,越升越高,越升越大。”这是由于观察不仔细,凭想象闭门造车造成的,以为水乡也能看到海上日出的奇景,生搬硬套《海上日出》中写日出的语句。为了让学生能写好《观日出》这篇文章,我曾三次起大早带学生到兴化工人米厂南首的大桥上观  相似文献   

11.
《海上日出》是巴金青年时期写成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选自他1927年1月从黄浦江踏上法国邮船“昂热号”赴巴黎留学,以沿途见闻写成的《海行杂记》一书。在这篇只有400余字的短文里,作者展示了海上日出的三种不同的画面(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色变化),三种不同的思想境界(期盼日出——喜爱日出——赞美日出),  相似文献   

12.
“三步导引”指的是在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采用三步式的教学程序:读懂课文,理清脉络——弄清重点,细读品尝——运用实践,模仿练写。下面谈谈六年制第九册3课、五年制第七册15课《海上日出》的“三步导引”教学设计: 一、读懂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学,理解词语。着重理解“范围、目不转睛、夺目、光彩、光芒、亮光、光亮、奇观”。 2.初步阅读,明确大意。课文写了几种情况下的日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3.讨论分段,编写段意。按事物的方面分,可把本文分成四段(第一段交代看日出的时间;第二段讲平常情况下的日出;第三段讲有云情况下的日出;第四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 ,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培养语感能力。敏锐的语感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 ,比如 ,语言的分寸感、形象感、情味感、畅达感等。教学中 ,如何从这四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一、品词析句 ,体会语言的分寸感。语言的分寸感 ,即对语言运用准确的一种敏感。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抓住关键性的例句 ,引导学生品评分析 ,来帮助学生把握语言的分寸感。如教学巴金的《海上日出》文中描写“云厚时海上日出的景象”的句子 ,抓住句中的“镀”、“透”、“染”三个动词 ,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动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4.
理思路、列图表指导背诵摇摇摇叶圣陶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在教《海上日出》一课时,我做过探索。开始,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学生都感到很困难。这时,我首先从方法上给予指导,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入手,去摸清作者思路,从而获得记忆的主信息。通过讲读,搜寻出向往海上日出———描绘海上日出———赞颂海上日出这条思路。紧接着又要求学生读、思、议、勾划,把作者描写太阳形状、色彩、光亮、动态的词语找出来,填写课文思路图表。通过填表,划出的词语又成为分支信息进入记忆的系统…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的海上日出的景象。  相似文献   

16.
我教《海上日出》一文时,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中写‘太阳……一纵纵地,使劲儿向上升,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而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慢慢地向上升的,为什么作者写成‘一纵一纵’地向上升呢?为什么写成‘跳出’海面呢?”显然,学生的疑问不仅要弄懂遣词造句的准确性,而且在深究词语内含的物质性.幸而我在备课时对这个问题有过探究,我告诉学生,这句话是作者真实地再现了海上日出所呈现的自然景观.当然,要使学生记住这一现成  相似文献   

17.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课文结尾写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8.
《海上日出》一文短小精悍,描写“日出”景物很有特色。我们可以抓住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句话,逐层理解课文。一、从结句审题意  相似文献   

19.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脍炙人口的一篇散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景物的,我建议根据以下的要点进行教学。一、了解写作顺序,把握全文命脉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阅读全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了解后,引导和启发他们联系平时看日出的生活感受,思考下列问题,弄清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1.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海上日出的?2.作者是怎样观察日出的?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七年,著名作家巴金去巴黎留学,把多次在邮船“昂热号”上观察日出的壮丽景象,集中提炼,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著名散文《海上日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的板书设计,要抓住日出的动态,引导学生着重体会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