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今年是德国伟大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诞生320周年。约·塞·巴赫(以下简称巴赫)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被人们尊之为“音乐之父”、“十二平均律之父”。其实在他之前,世界各国音乐就已经有了几千年历史,也出现过许多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例如中国明代的朱载(1536—1610)。就曾经用数学和历学的方法,首创“新法密律”学说(即“十二平均律”),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等音乐理论书。但他只是在音乐平均律的理论上作了些研究,并没有运用在音乐创作中。是巴赫在他的《平均律钢琴…  相似文献   

2.
巴赫是德国的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1685年,约翰·塞巴斯坦·巴赫(Hohann Sebastian Bach)出生在德国绍林吉(Thuringia)省埃森纳赫的一个音乐家族中,父亲安布罗西尔斯是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和小号手。10岁时,巴赫父母双亡,由兄长克里斯托夫抚养。哥哥对巴赫的影响深远,他教巴赫演奏键盘乐  相似文献   

3.
陈东 《文教资料》2005,(28):122-123
约·塞·巴赫,1685年3月21日生于德国艾森纳赫,1750年7月28日于莱比锡去世。二百多年前,这位音乐大师生前的声誉远远不如二百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历史的发展,巴赫的地位与日俱增,成为音乐史中一颗光耀夺目的灿烂明星。巴赫的音乐体现了巴罗克后期复调音乐的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他树立了一座丰碑,不仅推动着古钢琴向现代钢琴的发展,而且将古钢琴曲的形式基础和表现手法在钢琴复调领域内发展到高度完美的地步。巴赫的作品不仅是键盘演奏训练方面,又同时是曲式及作曲技术方面的丰富宝藏。从“创意曲”到“平均律”,学…  相似文献   

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卓有成效地继承和概括了17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包括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创造出永恒的音乐艺术,被后人誉为“古典大师”、“欧洲音乐之父”。巴赫创作了极多的钢琴复  相似文献   

5.
范迪安、郑锦扬合著的《艺术·情趣·欣赏》最近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郑锦扬撰写音乐部分、范迪安撰写美术部分。书中分别从音乐、美术内部各类艺术的特征出发,熔知识、情趣、哲理于一炉,着力揭示这两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如谈中国民族器乐篇以  相似文献   

6.
今天,学生能把课堂搬到“哈里·波特”故事里、搬到一些电视节目和电影里,重点学习的东西从物理学到军事历史,内容五花八门、各种各样。《读者文摘》的编辑雅各布·杨说,“哈里·波特课学习反重力研究怎样才能产生可以飞行的扫帚柄。这十分有趣,但并非是我书中真正论述的科学教育。”杨将哈里·波特课比作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开设的“怎样看电视”这门课和普林斯顿大学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怎样着装”的研讨会。他对福克斯新闻网说,“我不能说他们是乱弹琴,但是他们的做法听起来真有点不可思议。”然而,在美国马里兰州讲授哈里·波特课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7.
作为巴洛克音乐时期的杰出代表,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的钢琴曲始终是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必修的复调作品。用瓦格纳的话来说:“巴赫的作品是一切音乐中最惊人的奇迹!”但由于这些作品不易被理解,学生往往弹得敷衍了事且演奏效果不佳,故如何把握巴赫作品的音乐思想及内涵,准确地弹奏出这些作品已成为钢琴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巴赫 (J·S·Bach 16 85 - 175 0 )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有效地继承和概括了 17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 ,包括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倾向等音乐形象 ,因而创造了永恒的艺术 ,被后人称为“古典音乐大师”“欧洲音乐之父”。特别是他的作品对键盘学习者演奏者来说更是必修课本 ,在各类比赛和很多考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巴赫的作品具有均衡性的特点 ,结构严谨 ,并有着极高的艺术性。表现巴赫作品与演奏者的演奏风格紧密相关。对巴赫作品的解释首先应立足于尊重原作 ,使用原谱或接近原谱的版…  相似文献   

9.
安东·德·圣艾修伯里,1900年生于法国里昂。他一生喜欢冒险,是利用飞机将邮件传送到高山和沙漠的先锋。1944年,他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失踪,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一则传奇。《小王子》一书写于1943年,被译成46种文字,《小王子》的读者,从8岁到99岁,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体会书中深远的哲理和柔情。  相似文献   

10.
1685年3月21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爱森那赫市。这是一个充满音乐的小城镇。市民都非常喜欢音乐,这里一天到晚都歌声萦绕,欢笑不断。甚至在那些年代久远的城门上还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  相似文献   

11.
你看过吗?一部九十多分钟的影片,没有对白,解说词不超过 10句,字幕不足20句。梦一样的音乐、诗一般的画面一气呵成。 这部影片就是《迁徙的鸟》,一部关于乌,关于飞翔,关于大 自然的脆弱与坚强的法国电影。 它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电影制片人兼导演雅克·贝汉的《天· 地·人》三部曲之一。为了拍摄这部影片,雅克·贝汉历时四年。 横跨五大洲,与候鸟一起生活、一同飞越大地和海洋。 它采用高科技空中拍摄系统摄制。不但展示了候鸟的生活习惯,更把大自然的各种壮丽景色摄入镜头。 候鸟的迁徙过程充满千辛万苦。它们…  相似文献   

12.
校园里,教室内,抽屉里,桌子上,书包里,同学们的手里……四处都可以看到“哈利·波特”的身影。空闲时,同学们脑子里想的是哈利·波特;下课时,同学们谈论的是哈利·波特;作文时,同学们的题材是哈利·波特……教室里,操场上,同学之间,整个校园,似乎都充满着魔法!早在2000年,一个戴着眼镜的小巫师——哈利·波特,一下子红遍了全球。那时女作家罗琳笔下的一个小男孩哈利刚“出道”时,就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世界上所有的儿童都为之疯狂,英国的孩子喜欢他,美国的孩子喜欢他。《哈利·波特》一书被译成了35种文字,使不同语种、不同国度的孩子都喜…  相似文献   

13.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德国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巨匠,是对人类音乐发展影响最为具大的德国音乐大师。被称为“音乐之父”。巴赫的创作包罗万象,涉及除歌剧之外的一切音乐体裁,他一生写了大量键盘音乐作品。如何演奏巴赫的钢琴作品,我们将进行以下实际探讨。一、复调性复调性是巴洛克钢琴音乐的重要特点。而巴赫的复调音乐充满了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是复调性最高的。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调音乐由旋律与和声背景构成,有主、次之分。而复调音乐则由几个并行不悖的线条构成,一般不分主次。即使…  相似文献   

14.
正如这本书的译者徐迟所言:《瓦尔登湖》是一本极静极静的书,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静下来,恐怕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的确,如果不是夜深人静,身心无碍时,我是不敢轻易打开它的。这位终生与孤独为伴,安静走完44岁生命的享利·梭罗先生,他的精神生活是如此丰富,如此精美绝伦,常常令在喧嚣尘世随波逐流的我企羡神往,沐浴在19世纪古典月辉下,斋戒一般,思考求索。他的好友爱默生也说:“我的享利·梭罗先生可好哩,以他的单纯和明晰的智力使又一个孤独的晚上,清澈而充满月光。”人有许许多多的生活方式可…  相似文献   

15.
巴洛克,葡萄牙文、西班牙文均有此词,意为“不圆的珠”,后指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艺术风格以及受其影响的欧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类似的风格。它一反文艺复兴盛期的严肃、含蓄、平衡。在音乐领域内,出现了一些意义深远的进展,音乐节奏特别强烈、活跃、持续和反复,乐谱充满了精致、活泼和持续展开的旋律。如果用绘画来比喻,那是鲁本斯的一幅画:充满了色彩、动感,如看《掠夺吕希普的女儿们》或《爱情的花园》,里面有有所抑制的精力和华丽的装饰。那个时期的音乐家有蒙特威尔第、库普兰、维瓦尔第、泰勒曼、拉摩,而约·塞·巴赫和亨德尔无疑是两座几乎并峙的高峰,他们主宰也终结了一个时代。约·塞·巴赫的音乐是内省的,它面对的是心灵,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言说;亨德尔的音乐是外向的,它面对的是一个广袤的世界。——编者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似乎还没有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曾引起过如此的争论。谁都不能平心静气地谈到毕加索:有些人咒骂他,另一些人则赞扬他。关于他已出过几百种用各国文字写成的书。关于他,阿波里奈尔和艾吕雅、马雅可夫斯基和阿拉贡、巴勃罗·聂鲁达和科克托、拉斐尔·阿尔维蒂和维尔高尔、马克斯·雅各布和涅兹瓦尔都写过文章;献给他的有各种长篇大论和赞美诗。也有许多艺术家、批评家、报刊文人则对他嘲讽谩骂了半个世纪。在世界各大城市———巴黎和布拉格、东京和罗马、纽约和斯德哥尔摩、墨西哥和苏黎世、圣保罗和阿姆斯特丹、莫斯科和柏林———毕…  相似文献   

17.
一本好书,一个好的影视节目,读后或看后会有很多感受。你可以用读后感或观后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要说清楚读的是什么书或看的什么节目,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也可以写对其中某些内容的不同看法。第十一册积累·运用(4)作文要求一本好书,往往会对人产生极大的影响,让你从中受益匪浅,也许也会改变你的一生呢!听老师说,他们那一代人就是在保尔·柯察金的精神鼓舞下成长起来的。上学期的一天,我在图书馆里发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于是,就把它借了回来,认真阅读起来。保尔·柯察金,…  相似文献   

18.
关于小调《第一叙事曲》诞生的背景,音乐史上一直存在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它是以波兰浪漫派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瓦伦洛德》为文学脚本创作而成的。其中,美国音乐评论家詹姆士·纪本兹·休涅克的观点可说很有代表性。他在1900年写成的《肖邦:其人及其音乐》一书中认为“《第一叙事曲》是根据《康拉德·瓦伦洛德》而写的。”《康拉德·瓦伦洛德》是密茨凯维支在目睹了波兰革命的失败,并经历痛苦心路历程后所撰写的一部渗透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叙事诗。那么,肖邦的《第一叙事曲》与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瓦伦洛德》是否就…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皑皑的雪山衬着高远湛蓝的天空,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短发姑娘和7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围坐在青草地上,用一把吉他弹唱着动人的歌曲。提起电影《音乐之声》,相信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随之耳边一定也会响起影片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音乐之声》取材于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美国百老汇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是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的最重要的作品。在编、导、演的天衣无缝的配合下,这部影片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由来 “爰书” 一名,在我国古籍中十分罕见。它第一次出现于史籍,是在《史记·酷吏·张汤列传》中。尔后,《汉书·张汤传》亦有之。其他史籍,仍无言及者。因此之故,历代注疏家对《史记》、《汉书》中的“爰书”一词,解释各异,使人不知所云。直到解放前,由于在居延汉简中又出现了若干条有“爰书”字样的简文,于是,又引起了国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