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不同含量的纳米石墨微片制备纳米石墨微片-碳纳米管-银复合材料,研究纳米石墨微片含量对复合材料电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复合材料随磨损时间的延长,摩擦系数均不断减小,最终趋于稳定随着纳米石墨微片含量的增加。随着复合材料中纳米石墨微片含量的增加,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有下降趋势,接触电压降则相反。载流条件下,电摩擦系数大于机械摩擦系数且电磨损量也大于机械磨损量。  相似文献   

2.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可膨胀石墨,经微波膨胀得膨胀石墨。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配比对膨胀容积的影响。用所制备的膨胀石墨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经过氧化还原处理后得到纯度较高的石墨烯,并且石墨烯与聚苯胺之间的分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塑料薄膜填充的需求,如何制得颗粒粒度小、分布窄、分散性好的纳米硫酸钡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纳米硫酸钡的分散性,采用碳酸钡为原料,利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硫酸钡粉体,考察了改性温度、改性/搅拌时间、搅拌转速、改性剂种类、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纳米硫酸钡制备的影响,对影响粒径大小的因素进行研究。同时,为了解决纳米硫酸钡制备出现的团聚、结块现象,将小颗粒硫酸钡进行湿法改性研究,获得的优化工艺为:改性温度为60℃,改性/搅拌时间为25min,改性转速为3000rpm,改性剂用量为4%,可以制得活化度为98.81%、吸油值为20.28%的透明、稳定、分散性好的纳米硫酸钡。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HNO,和H3PO。混酸作为插层试剂,以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无硫膨胀石墨。研究了混酸中磷酸,硝酸体积比、氧化剂高锰酸钾与石墨质量比、混酸体积与石墨质量比对膨胀体积的影响。分别采用XRD、SEM分析鳞片石墨膨胀前后物相变化和微观形貌的变化,并结合EDS分析样品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傍肖酸体积比3:1,高锰酸钾/石墨质量比0.1:1,混酸体积/石墨质量5:1(m垤),其膨胀体积最大可达220m垤。氧化插层后,层间距发生变化’可能有大量层间化合物的生成。膨胀后可以观察到生长良好的膨胀石墨蠕虫状缠绕空间,结合-EDS分析得出结论,本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膨胀倍率石墨,并避免了硫元素的引入。  相似文献   

5.
无硫可膨胀石墨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种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在发烟硝酸的作用下,与天然鳞片石墨反应,制备无硫可膨胀石墨的新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石墨(g):浓硝酸(mL):重铬酸钾(g)=1:20:0.14,室温条件下反应45min,膨胀容积达350mL/g,经检验产品不含硫.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分别对搅拌速度、切碎速度、聚维酮浓度、搅拌时间单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搅拌速度、聚维酮浓度、搅拌时间为主要因素。按照L9(34)正交设计表条件进行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为搅拌速度为70转/分、聚维酮浓度为0.5%、搅拌时间15秒。本实验对阿奇霉素片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研究金银花挥发油的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工艺,选取提取时间、电压和液料比为随机因子,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按照Box-Benhnken方法进行3因素3水平设计,以金银花挥发油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分析(RSA),并对金银花挥发油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金银花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酶解温度50.41℃、复合酶用量4.01%、PH=4.51、提取时间5.58 h,灭酶后超声功率100.39 W、超声时间34.55min、液料比11.76:1;出油率达到0.573%,拟合得到的模型符合实际.试验表明:金银花挥发油加入单料烤烟中,具有改善香气质、增加香气量、掩盖杂气、减少刺激性、增加清香、改善余味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纳米CeO2/Zn、纳米CeO2/A1复合粉末,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制备出纳米CeO2/Zn、纳米CeO2/Ai复合材料块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CH4/H2气氛下,利用直流热阴极PCVD(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设备制备的金刚石膜并研究其高温氧化行为。对制备的样品通过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刚石膜在空气中氧化优先刻蚀非晶碳石墨处,使晶界瓦解;金刚石膜氧化前后未出现石墨或其它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0.
由于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纳米铁颗粒在电子、环保、生命科学以及机械等行业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液相法就是在均相溶液中,利用各种途径引发的化学反应,通过均相或异相成核及扩散生长而制备出粒径可控、分布窄的纳米材料。介绍了冷冻干燥法、电化学沉积法、微乳液法等制备纳米铁颗粒的方法以及液相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采用一步超声法制备雷帕霉素纳米脂质体的过程,此方法制备的过程较传统方法简单,得到的纳米脂质体粒径小,分布小,产率高,整个制备工艺都是在水溶液体系中进行,环境友好。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并考察不同脂材摩尔比及不同药物浓度对脂质体性能的影响,对制备出的脂质体进行了电位、粒径、粒径分布、药物浓度,释放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100w,时间20min下,当脂材摩尔比为7:3,药物浓度为5mg/ml时,制备出的雷帕霉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高达90%以上,平均粒径137±23nm,粒径分布窄,在37℃模拟释放环境中,药物在24h内释放仅为7%,释放缓慢。  相似文献   

12.
纳米司莫司汀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将药物治疗与热疗相结合的靶向抗癌药物新剂型一司莫司汀磁性脂质体。方法:用改良化学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磁性粒子,运用透射电镜和PE热分析系统进行表征,在高频交变磁场下进行体外加热试验。采用反相蒸发超声法加高速搅拌制备纳米司莫司汀磁性脂质体,用透射电镜、图像分析系统和能谱仪对其进行表征,HPLC法检验脂质体中司莫司汀的包封率。结果:Fe3O4纳米磁性粒子近似球形,粒径10~40 nm。居里温度在120℃~140℃之间.其磁流体在高频交变磁场下可升温至35℃~47℃并保持恒定。以此磁性材料为载体制成的司莫司汀磁性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84.5nm,其中含有Fe3O4成份,药物包封率达到73.72%。结论:Fe3O4纳米粒子是制备医用磁性脂质体的良好载体,采用反相蒸发超声法加高速搅拌可制备纳米级Fe3O4磁性脂质体。  相似文献   

13.
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饱和水溶液法的最佳工艺.方法:选用适量莪术油,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包合物的形成.用TLC法分析莪术油在包合前后的化学成分有无变化.结果:饱和水溶液法较研磨法制备工艺复杂,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油的包合率受β-环糊精与油的比例、温度、搅拌时间的影响.结论:饱和水溶液法V(油):M(β-CD)=1ml:7g,45℃搅拌2h.莪术油在包合前后其化学成分基奉不变.  相似文献   

14.
在固定输入功与非离子界面活性剂添加量的条件下,变化硝基甲烷及生物柴油添加比例以制备乳化油。实验结果显示以微波辅助技术所制备的乳化油的黏度、乳化稳定性皆较机械搅拌乳化方式所制备的乳化油佳。  相似文献   

15.
对累托石进行钠化处理,制备出改性累托石,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改性累托石对模拟二甲酚橙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当改性累托石投加量为140mg/L,pH为13,搅拌时间为60min时,二甲酚橙去除率可达82.1%.在试验范围内改性累托石对二甲酚橙的吸附符合Langmiur模型.  相似文献   

16.
谭恩忠  方炎 《科学文化评论》2007,24(6):1063-1066
利用银胶纳米颗粒与高取向性热解石墨(HOPG)制备表面增强基底,采用近红外激光(1064nm)激发,研究了氯离子对结晶紫(CV)分子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Near-Infrared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NIR-SERS)的影响。结果表明,氯离子对“化学增强”和“物理增强”都有作用。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图像间接证明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193-193
电工所马衍伟课题组发展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制备出MnO2海胆状微米空心球、纳米团簇、线团状纳米球结构,同时对α-MnO2纳米团簇,ε-MnO2纳米球结构产物的形成机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该法制备的MnO2粒径均一,形貌可控。其制备工艺具有过程简单、合成时间短、反应温度低、样品结晶性好、无需表面活性剂、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这为纳米储能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条简单、有效而且可调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优化柚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L_9(3~4)正交试验,对超声波提取法的影响因素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进行优化,以柚皮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得到超声波法提取柚皮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超声时间7min、提取温度70℃、料液比(g:ml)1:30此条件下柚皮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128%。故得出结论超声波法更适合用于提取柚皮中总黄酮,且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立环维黄杨星D(CVB-D)舌下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片剂的硬度、片重差异、崩解时限、溶出度等为指标,逐一筛选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的关键参数;以确立的CVB-D舌下片制备工艺制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20目筛制粒、整粒;70℃干燥1 h;压片直径6 mm,压力6 kg。所得CVB-D舌下片均在60s内崩解,前5min内溶出度达63%以上,前30min溶出度达90%以上,常规质量检查项目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关要求。结论:所确立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制CVB-D舌下片崩解迅速,溶出快而完全,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波微波组合合成仪提取山茶花红色素,通过正交实验探究料液比、超声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模式对山茶花红色素的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茶花红色素提取最佳条件为:提取剂用PH 1的95%乙醇溶液,料液比1:50,提取时间50s,提取微波功率600W,超声波功率600W,超声波模式1:2。该提取方法与溶剂提取法的相比,使提取时间由2h减少为60s,体现了超声波、微波组合萃取法提取山茶花红色素效率快、能耗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