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为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国家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过去形成的不计成本的划拨用地模式和习惯,是造成目前城镇存量土地闲置、粗放、低效利用的根本原因。因此,市场机制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内在动力。主要阐述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的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作为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特殊载体,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研究以推进蓝区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主旨,将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等与城镇土地利用和城镇化的现状紧密结合,洞悉土地资源利用与城镇化发展的互动机制,将理论与具体研究相结合,提出蓝区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策略和优化配置方案,将用地方案与转变城镇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探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路径,丰富和完善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工业用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讨了实行工业项目用地"短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是提高存量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创新型宏观调控工具,但政策实践效果仍有待检验。本文旨在分析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而明确该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2009—2019年全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征收方式的影响异质性。同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该政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可以显著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与征后返还模式相比,税收减免模式下该政策的正向作用更加明显。此外,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途径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结论】引入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有助于客观认识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城市土地使用税政策的创新对于优化城市存量工业用地配置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郁玲  曲福田  周勇 《资源科学》2009,31(2):303-309
当前我国城市用地外延扩张与存量土地粗放利用的并存使得土地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说,土地粗放利用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表现。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方式和有效手段,而转型期我国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失灵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针对土地市场发育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随着土地市场的发育成熟,市场将逐渐取代政府干预成为驱动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机制,而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也随之提高;②在土地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反映土地市场化程度的价格、供求均衡度、市场竞争度等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效率不同。转型中期,地价是驱动集约用地的重要因素;而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供求均衡度和市场竞争度则对影响土地利用集约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文章根据不同土地市场化阶段各影响因素对集约用地作用机理的不同,提出适应不同市场发育阶段的集约用地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城市用地外延扩张与存量土地粗放利用的并存使得土地目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说,土地粗放利用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表现.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方式和有效手段,而转型期我国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失灵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针对土地市场发育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随着土地市场的发育成熟,市场将逐渐取代政府干预成为驱动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机制,而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也随之提高;②在土地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反映土地市场化程度的价格、供求均衡度、市场竞争度等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效率不同.转型中期,地价是驱动集约用地的重要因素;而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供求均衡度和市场竞争度则对影响土地利用集约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文章根据不同土地市场化阶段各影响因素对集约用地作用机理的不同,提出适应不同市场发育阶段的集约用地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各地面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依然存在。新形势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来科学合理优化资源使用,解决用地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意义,客观分析了当前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域辽阔,土地面积较广,地形较为复杂,如何更好的使现在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当前国土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对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科学合理的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土地资源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土地资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进一步对今后土地资源在优化配置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针对土地资源经济供给的稀缺性以及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成为土地科学领域前沿的重要问题。介绍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及相关理论,最后探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莹 《科协论坛》2008,(1):58-59
通过对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关系,指出合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地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利用土地市场进行土地资源的配置是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在总结一些国内外"精明增长"理论与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从"精明增长"的背景和内涵,阐述了城市"精明增长"的研究现状,从"精明增长"理论下的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策略[1]4个方面对土地利用研究概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客观上具有在部门间、区域间合理分配问题,这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实质和核心。介绍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及相关理论,最后探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峰  王琢卓  杨海余 《资源科学》2013,35(2):388-395
本文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就产业结构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伴随产业结构构成效应和竞争效应的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分别表现出显著的U型和倒U型曲线关系,且产业结构构成效应和竞争效应的提高均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从地区层面看,现阶段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仍未达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区间;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土地利用影响不显著.各地区产业结构竞争效应有利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其中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产业结构竞争效应指数最接近最优阀值,而中部地区偏离最优阀值最远.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设在稳步向前,土地本身属于突出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我们必须要对土地作出集约、高效开发,对土地进行妥善地利用,抓好土地管理。经济水平上去后,对土地利用也有严苛的要求。对土地资源作出优化配置,功能可以互补,同时资源也支持共享。将宏观调控、市场干预进行联合,可以减少由于随意性诱发的行为失当,推动土地市场的和谐运转。本文将对土地管理、节约利用的相关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之一。土地作为城镇建设的载体和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土地供应与保障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空间,潜力和方向。因此,运用综合手段合理解决土地从哪里来,城市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就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坚持土地集约利用,这是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选择。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在这一背景下,  相似文献   

16.
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集约利用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如何通过破解土地、劳动力、资金与技术难题来探究耕地集约利用转型是土地资源科学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这对于促进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转型发展和质量兴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和综合归纳法,基于耕地利用系统理论,从要素替代视角分析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内涵,进而剖析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动力机制、演化阶段与特征,并提出转型优化调控途径。结果发现:①耕地利用系统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参与者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上通过投入适量的劳动生产要素而获得农产品及社会经济效益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由耕地利用系统要素和结构优化调整转变而引发的耕地利用系统演化对研究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本质具有借鉴意义。②耕地集约利用转型是指耕地利用系统的要素和结构随着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后呈现出的趋势性转折。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演化过程是:劳动集约型阶段—资金集约型阶段—技术集约型阶段,具有一定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③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动力机制包括:耕地、劳动力、农业物资、技术等耕地利用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价值和价格非同步演变机制与各要素相互替代和重组机制,以及产权赋能与合理收益分配制度的联合反馈机制。因此,本文认为,助推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可以通过促进耕地增值、调整耕地利用主体、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等途径进行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资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土地的整理,可以更好的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孟霖  郭杰  孙驰  欧名豪 《资源科学》2018,40(1):11-21
本文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以期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科学配置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供求理论,可以从本底条件、技术水平、区位交通、集约程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②BP神经网络可准确反映各评价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有助于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精度;③根据测算结果可将研究区分为四个区域:高度适宜区可进行大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开发,但应注重城镇建设用地组团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适宜区可依靠高度适宜区发展,适度开发城镇建设用地;勉强适宜区城镇建设用地开发受限条件多,以基本农田与生态保护优先,选择性发展具有自然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效益的绿色产业;不适宜区应注重通过政策扶持,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④将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对比分析表明,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配置基本满足区域供求关系,但有部分位于勉强适宜区与不适宜区,建议将区内部分或全部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剔除或调整至高度适宜区与基本适宜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建设已进入了平稳时期,为了能够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就要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合理的利用与分配。人口的不断增长更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压力,缓解需求紧张的状态,进一步对土地集约利用展开实施。与此同时,要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合理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建立,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本文将对城镇建设中集约用地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且对节约用地对策进行分析与思考,为村镇建设中集约用地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以期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科学配置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供求理论,可以从本底条件、技术水平、区位交通、集约程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2)BP神经网络可准确反映各评价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有助于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精度;(3)根据测算结果可将研究区分为四个区域:高度适宜区可进行大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开发,但应注重城镇建设用地组团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适宜区可依靠高度适宜区发展,适度开发城镇建设用地;勉强适宜区城镇建设用地开发受限条件多,以基本农田与生态保护优先,选择性发展具有自然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效益的绿色产业;不适宜区应注重通过政策扶持,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4)将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对比分析表明,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配置基本满足区域供求关系,但有部分位于勉强适宜区与不适宜区,建议将区内部分或全部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剔除或调整至高度适宜区与基本适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