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当前教育界对赫尔巴特和杜威在儿童兴趣观上的争议,将儿童兴趣观放在两位伟人各自理论体系中加以考察,发现杜威的兴趣观在以下三方面超越了赫尔巴特:在兴趣与教育目的关系上,杜威的"教育内在目的论"把兴趣作为"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体,超越了赫尔巴特将兴趣视为实现最高教育目的"德行"的手段;在兴趣与课程关系上,杜威的经验课程比赫尔巴特的分科课程更易与儿童过去经验相衔接;在兴趣与教学关系上,赫尔巴特仅仅将兴趣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工具,而杜威的活动教学法强调儿童从自己熟悉的活动开始,在发展兴趣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从而使儿童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
杜威明确提出了教育目的,与其著名的兴趣学说密切相关。他认为教育过程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其本身,而反对过于强调附加在教育自身之外的目的。杜威将儿童兴趣与教育目的联系起来,认为教育目的含有个人关心和热切注意的态度,不仅“遵循自然的教育目的,意思就是注意儿童爱好和兴趣的起源、增长和衰退”,而且教学“这种活动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或对他有兴趣”。这与赫尔巴特培养“多方面兴趣”的教学目的论以及现当代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情感态度”目标遥相呼应,体现了现代进步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共通性,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并正确把握以兴趣为取向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兴趣在杜威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认为,兴趣在本质上是活动的和发展的,是个体与活动的有机统一。兴趣具有推动、客观、情绪、发展等特征。在类型上,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教育兴趣分为身体活动的兴趣、运用工具的兴趣、理智的兴趣和社会兴趣4种类型。兴趣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兴趣是教育的起点,兴趣是课程的关键要素,兴趣是教育活动统一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实施意义、内容的组织和编制以及教学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杜威的活动课程思想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应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性学习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兴趣和社会生活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制的出发点;教师和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生者。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实施意义、内容的组织和编制以及教学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杜威的活动课程思想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应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性学习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兴趣和社会生活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制的出发点;教师和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生者.  相似文献   

6.
钱晓云 《成才之路》2010,(28):60-61
杜威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追求的东西。"教师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及可开发的教育生长点,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活动区域。基于这样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杜威的活动课程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劳动教育是活动课程的重要形式,是“做中学”原则的具体实践;劳动教育具有灵活变通、注重兴趣、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与知识学习融为一体、注重思维和社会精神的培养等特点。这些思想在杜威办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对我国今天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20年代初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和他的学生克伯屈.卢梭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主张儿童中心论,倡导做中学;克伯屈则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了设计教学法,主张打破学科界限,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提出问题,然后设计方案,最终解决问题.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必须与个人经验相联系,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没有主导权.  相似文献   

9.
美国课程史学家赫伯特·克里巴德在《美国课程斗争》(以下简称为《斗争》)中呈现了一个鬼魅虚无的杜威形象,这种形象最终产生了一种过度扩张的效果,忽视了杜威通过在制度边界内、外生活而重构社会实践与兴趣的努力。通过借鉴巴赫金的小说话语思想和杜威有关民主主义课程与兴趣的哲学思考,杜威的真实形象得以还原,这将以从克里巴德的文本中开辟出一个空间来理解课程及其历史和分析话语、杂语性和兴趣的三条分析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课程类型,形成于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杜威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是把一个统一完整的世界加以割裂和肢解,然后分别独立分成多门学科教给学生,而这种知识往往会与生活脱  相似文献   

11.
美国名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特别强调教育三中心,即兴趣中心、学生中心和活动中心。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美国中小学一切教育活动更多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非常重视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美国教师和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活动,多是以平等商量的口吻,极少说你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他们善于做学习活动的参与、学生学习的伙伴,而不是课堂的控制、指挥和演员。  相似文献   

12.
“儿童中心论”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后我国对杜威的教育理论一直持否定的态度,不少人斥责他过于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放纵了学生的自由,降低了教师威信、否定社会的作用。实际上,杜威强调儿童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发展,同时杜威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以应从教育、社会、儿童的基本关系来理解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相似文献   

13.
“儿童中心论”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后我国对杜威的教育理论一直持否定的态度,不少人斥责他过于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放纵了学生的自由,降低了教师威信、否定社会的作用。实际上,杜威强调儿童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发展,同时杜威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以应从教育、社会、儿童的基本关系来理解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相似文献   

14.
魏卿 《教育导刊》2006,(4):14-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为儿童提供一种动力,促使他们的活动顺利、高效地展开。但是,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兴趣被泛化了、被误读了,所形成的只是兴趣幻想,而非真正属于儿童的兴趣。因此,真正理解“兴趣”的内涵是消除这些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注重儿童兴趣、培养儿童兴趣的关键。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一、兴趣内涵解析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倾向。这意味着,兴趣的实施者就是儿童自己,而兴趣就是儿童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具有某种积极的反应。兴趣源自于儿童,兴趣是儿童的兴趣,儿童是兴趣的主人。诚如杜威所说,兴趣的…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兴趣一直是教育理论关注的重要话题.杜威针对传统的两大兴趣学说,重新阐释了兴趣概念,认为它具有统一性、冲动性、发展性的特点;以这种兴趣观为基础的课程应该基于儿童本能,源于儿童生活,而教学应该成为含有理智努力的活动.杜威的这种兴趣观集中体现了他的一元论哲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实现了从社会到儿童,从目的到生成的观念性转变,但是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囿于个人兴趣或导致外部赏罚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我相信,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兴趣是一种心理或情绪状态,这种心理情绪,由激励而产生兴奋的感情,见物有感谓之"兴",心有所感而乐此不彼谓之"趣"。幼儿一切自主活动无不始自兴趣,而一切活动追源于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一)英语活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本身为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由学生通过自己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学习,取得直接经验,掌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知识,培养兴趣、能力和发展个性的课程。美国教育学杜威对活动课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的观点.主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获得个人经验,他认为活动课程应分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个阶段即思维的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18.
一百年前,胡适等想借助杜威这杆大旗,作为外来的杠杆帮助撬动中国的新教育改革。杜威访华推动了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形成,由此实用主义教育话语深入中国的教育改革语境。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兴趣推动了中国民间性的教育改革活动,从而造就了一些经典的教育改革和试验事件。杜威热在华持续了五六年,之后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和杜威式教育改革和实验屡受挫折,杜威热迅速退潮。站在杜威访华百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来审视和反思,可以看出,对杜威思想的误解和误用始终存在于杜威热的兴衰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兴趣一直是教育视域中的重要论题。本研究在对杜威的兴趣的概念进行充分阐释的基础上,对兴趣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兴趣做出了解答。杜威的兴趣观对当代中国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威"从做中学"教学原则既注重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自我展现,也注重环境和学科知识对学生心智的训练和心灵的塑造,对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有许多借鉴作用。因此,笔者对杜威"从做中学"教学原则的内涵做了详细介绍,并结合英语教学案例,论述了杜威"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