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 ,必需有自己的方法。中国学派方法之源在于中国学者探索中国民俗事象的实践之中。笔者撷择顾颉刚、钟敬文、姜彬、杨知勇、汪玢玲、段宝林等若干位学者的主要研究及方法 ,拟梳理出中国民俗学学派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确立年数较短的一门学科。从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森正式提出"Folklore"(民俗学)这一术语以来,民俗学的发展只经历了一百多年。这期间,随着民俗学的发展,各国民俗学界针对这一术语的概念与内容相继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争论,出现了许多学派。本文主要对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民俗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做一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3.
重出立证法由日本学者柳田国男提出并使其发展成为日本民俗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后经过千叶德尔等学者在长期民俗调查实践中的批判和修正,最终使重出立证法的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丰富了日本民俗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重出立证法应用到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富有借鉴价值,将为中国民俗学研究提供新的思维视域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和梳理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着流派,存在着或存在过什么样的流派。笔者认为,1949年前的20世纪前期民间文艺学史上,不仅存在着流派,而且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在理论、观念、方法上,形成多元格局。这些流派是:北大歌谣研究会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派、俗文学派、社会一民族学派、延安学派和民俗学派。它们以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依存和发展的条件,分别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理论纲领和代表作。流派的存在和多元格局既促进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本土化发展,又显示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边缘性、跨学科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和梳理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着流派,存在着或存在过什么样的流派。笔者认为,1949年前的20世纪前期民间文艺学史上,不仅存在着流派,而且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在理论、观念、方法上,形成多元格局。这些流派是:北大歌谣研究会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派、俗文学派、社会一民族学派、延安学派和民俗学派。它们以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依存和发展的条件,分别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理论纲领和代表作。流派的存在和多元格局既促进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本土化发展,又显示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边缘性、跨学科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6.
一、意义与方向历史民俗学是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民俗学是研究历史上的民俗事象与民俗理论的学问。历史民俗学是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历史民俗学的研究。历史民俗学在中国尤其具有民族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0):F0002-F0002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原名诵坤,字锦坚,笔名有余毅、铭峰等。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是国内外字有盛誉的史学大师。主要论著有《古史辨》《崔东壁遗书》《当代中国史学》《汉代学术史略》等。  相似文献   

8.
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的民俗学学术体系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悠久的历史文明,以探讨民俗事象、历史源流与民俗观念变迁为对象的历史民俗学在其中至关紧要.以钟敬文为代表的学者在20世纪前期中国民俗学兴起之初就关注着这一问题,新时期以来,钟敬文明确提出将历史民俗学作为中国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出了相应的理论说明与具体的研究部署,他在历史民俗学学科的创建上有着重大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位外国学者对中国民俗学的贡献──詹姆森教授《中国民俗学三讲》中译本序钟敬文"中国是民俗学者的乐园。"──R·D·詹姆森近现代,是人类社会现状一个巨大、剧烈转变的历史时期。由于欧美国家工商业的兴盛,世界各地交通工具和海陆道路的开拓,各区域人民本来天各...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艺学,它的学科名称订立日久,但它的学科性质却有争议。在西方民俗学史上,民间文艺学是被纳入民俗学的范畴的,有时也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些瓜葛。钟先生本人所熟悉的日本民俗学和欧美民俗学皆然。这是一种西方主流分类框架,在这个框架内,民间文艺学者被统称为"民俗学者"。但是,本文要讨论的是,钟先生所创立的民间文艺学是不能完全用西方民俗学主流框架所套用的。中国的民间文艺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由于中国的文化史、社会环境、现代条件和教育制度等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的力作《中国歌谣》作为未被认识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朱自清在中国歌谣理论研究亦即民俗学研究中的杰出成就。它不仅是现代中国歌谣运动中宝贵的理论成果,也是朱自清人生哲学,民俗思想的集中体现。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使朱自清成了现代中国民俗学者队伍中的一个“背影”,但学术的发展,科学的研究,都迫切需要给现代中国民俗学中的朱自清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从时代语境、学术语境和学者问题意识的角度,考察近年来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趋向,提出当代中国民俗学正经历从学科身份确立到学术品质更新的过程,包含了传承经典和知识创新两大主题。首先评述中国民俗学界建立和发展社会科学性质的民俗学的主张;其次评述中国民俗学界有关田野民俗志的新学说;最后讨论历史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传统节日、民间信仰等领域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晚清神话著作的梳理,发现其理论渊源除中国传统经史学之外,主要是西方社会民俗学,包括社会学派、地理环境论、神话学语言学派、人类学派等。在借鉴西方社会民俗学的过程中,晚清志士救亡图存的启蒙改良思潮和借途日本学习西方的社会背景是无法回避的。以梁启超和章太炎为中心的学术团体构成了论述的主要对象,包括:严复、蒋观云、夏曾佑,刘师培、鲁迅和周作人。  相似文献   

14.
2010年8月下旬,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学科与韩国历史民俗学会合作主办的中韩历史民俗与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参会者主要为韩国历史民俗学会成员和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也有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学者。大会就历史民俗学研究的历史和方法、中韩历史文化交流(尤其是温州地区与朝鲜半岛的交流)、温州区域文化研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5.
乌丙安论     
乌丙安是较早由民间文学向民俗学发展,著述丰厚的学者,其不少《民间文学》专论从中国实际出发,提炼中国民间文学理论,探索人民性在民间文学思想内容与基本形式的表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5):F0002-F0002
<正>2014年8月15-24日,赣南师范学院举办名师(井冈学者)引领项目全国高校民俗学课程教学与科研团队的培养和建设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暨2014年中国民俗学高层论坛,来自天津大学、内蒙古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南昌大学等省内外44所高校的86名民俗学骨干教师参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虽有各自的学科理论传统和特有方法,但它们之间的交叉和交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在新的时期,要推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三者都面临着理论自觉的重任。实现理论自觉,要求这三门学科都要对当今世界性的人类困境和本土性的六大挑战进行理论探索,同时也需要各学科开风气、育人才,以促进学科的主体性地位,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理论及各自的学派。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之间有着相互分工和密切合作的优良传统,继续加深学科之间的交融和贯通,对促进三门学科进一步发展及理论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大学遗产教育中,数字化成为一种新工具,包括它的理念和产品。建立钟敬文工作站,以钟敬文的民俗学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数字化的方法,贮存、研究和传播钟敬文的学术文化成就,传承大学名师遗产,辅助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展示中国民俗学者参与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建设的丰硕成果、民俗学学科点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成果等,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没有数字化,要完成这样庞大的方案,只是纸上谈兵;但在数字整合之后,这一方案已具有可操作性,数字化也因此可以被纳入现代民俗学的知识体系中,成为现代大学名师遗产的理念构成,同时成为民俗学的社会公共教育产品。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民俗学创建之日起,学者们就非常重视这个学科的社会功能,对其反复讨论,认识也不断深化.钟敬文在其民俗学的早期研究实践中,通过演讲、办班授课、办展览会等途径,大力宣传民俗学对民众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他不断强调民俗学形式与内容的教育意义,论证研究与应用间的辩证关系,探索发挥民俗学教育功能的多种途径,体现了他既作为民俗学家又作为教育家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日前,由我校文学院杨利慧教授与中国社科院安德明副研究员合著、并特邀美国民俗学博士生Jessica Anderson Turner负责英文校订的《中国神话手册》(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于2005年8月由美国ABC-CLIO出版公司出版发行。这是中国民俗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英文中国神话专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