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源热泵是利用地表浅层土壤能量(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作为冬季热泵热源供暖和夏季冷源进行空调的系统.热泵采暖的优点是无污染、清洁、环保、可持续利用而且造价较低,缺点是对地质条件或自然条件要求较为严格。本文重点侧重于地源热泵供暖与传统供暖方式,如燃煤、燃油和天然气锅炉进行供暖经济性的比较。利用常规供暖对工程楼进行常规供暖设计,对于工程楼进行热负荷计算,之后再根据热负荷进行水利计算,以及总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计算。最后,将常规供暖与地源热泵进行经济性比较。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严寒地区某示范工程进行土壤源热泵-太阳能供能系统进行设计,得出所需的太阳能集热面积.与传统常规能源系统相比,计算出本示范工程土壤源热泵-太阳能供能系统中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年节能量和因节省常规能源而减少的二氧化碳、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可见,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进行补热具有很高的节能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污水源热泵系统出力常无法满足建筑最大负荷的问题,提出了在高峰负荷下提取污水凝固潜热作为补充热源的新思路.首先,结合污水特征设计了一种集除冰、取热、除垢于一体的凝固换热器,并给出了城市污水源采集凝固热热泵的合理形式.然后,从理论上分析探讨了新系统的供热潜力.典型的工况计算结果表明,采集凝固热热泵系统的供热能力大于常规城市污水源热泵系统,两者的最大供热率之比在4.5~8.7之间,说明该污水源采集凝固热热泵系统在寒冷地区的应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交替运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交替运行特性,提出并定义了各交替运行模式,建立了交替运行时考虑冻融相变的U形埋管周围土壤传热模型.基于对该模型的数值求解,探讨了各交替运行模式下地下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交替运行模式均可有效改善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恢复效果,对于无太阳能补热的昼夜交替与短时间间隔交替运行模式,在以24h为交替运行周期时,其太阳能热源承担的时间比例可控制在50%~58%;同时,利用日间太阳能补热来强制土壤温度的恢复,可有效克服土壤温度的自然恢复缺陷,与其他交替模式综合使用可达最佳运行效果.此外,利用钻孔壁实测数据对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可为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首先,设计了一种水环多联式集成空调(WLVRF)系统.该系统节能环保,是多联机、水环路和空气源热泵的集成产物,适用于北方大型建筑中.其中,水环路替代制冷剂管路承担了建筑各区域间能量转移的任务,从而减小了单台多联机的规模,提高了机组效率.然后,应用现有的制冷剂和建筑负荷模型,以DATAFIT和MATLAB软件为工具,建立了该系统中各主要组成设备及其他组件的集总参数法数学模型,并模拟了系统性能.通过市场调查,计算出系统的初始投资和运行费.最后,将WLVRF系统和传统多联机(VRF)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WLVRF系统具有更优良的运行工况,运行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辐射供冷/暖复合空调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原理和特点.该系统被应用于镇江西津渡展览馆中,并利用TRNSYS软件对其热舒适度和能耗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地源热泵-辐射供冷暖复合空调系统在冬季采暖运行时,地板辐射和顶板辐射方式均具有良好的热舒适度,且无须采用机械通风;在夏季空调运行时,地板辐射和顶板辐射必须配合合理的机械通风,才能具有良好的热舒适度;在同样的热舒适度条件下,顶板辐射供冷/暖的全年能耗比地板辐射低.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某混合土壤热泵系统为例,分析比较不同冷热源运行策略、围护结构及空调末端系统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该混合土壤热泵系统以冷却塔为辅助散热设备,使得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向土壤散出的热量和从土壤中取出的热量相等.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对该厂房建筑进行了全能耗分析,并对冷却塔及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进行计算.然后提出2种运行方法对冷却塔进行启停控制.比较墙面与屋顶不同颜色时建筑能耗特性,结果表明:供冷季节黑色外围护结构的建筑冷负荷是白色外围护结构的1.2倍;建筑保温性能相同时,以风机盘管为空调末端,热泵机组的年能耗比辐射地板系统大44.7GJ.  相似文献   

8.
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地埋管换热器三维模型,并使用文献数据和热响应测试数据验证了此模型。考察了地下渗流水水温度、流速对地埋管换热量的影响,得出不同条件下地埋管的单位井深换热量。通过模拟发现,在未渗流情况下,地源热泵存在严重的热堆积;地下水渗流可消除热积聚,且地下水渗流的温度和速度对热迁移有着规律性的影响。当地下水温处于冰点以上时,水温越低,渗流速度越大,地下水渗流可更好地消除热积聚现象,且高渗流速度可确保单位井深换热量尽早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DeST-h软件分析了伊朗马什哈德地区居住建筑PVC板对建筑冷负荷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分析了夏季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情况,以确定室内风速.建筑室内风速的模拟结果表明,室内大部分区域是舒适的.在天花板和PVC板之间有无空气层存在的情况下,建筑顶层房间冷负荷分别减少10.5%和6.5%,说明空气层的存在有利于建筑降低冷负荷.然而,空气层厚度的增加对建筑冷负荷降低的影响并不明显.这种在天花板和PVC板之间增加空气层的策略对发展可持续性建筑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0.
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作为热源,由于较深的地层中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常年保持恒定的温度,既高于冬季的室外温度,又低于夏季的室外温度,因此地源热泵可克服空气源热泵的技术障碍而且效率大大提高。土壤的原始地温,既是计算地源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动态过程的原始条件,也是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计算的依据。通过为期一年的原始地温测试在整理和分析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利用线性加权和法确定土壤的平均原始地温,与实测值相比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元软件ProCAST模拟GH4169合金金属液的凝固重熔过程,分析不同界面传热系数下的温度场变化,预测铸态组织的二次枝晶间距,并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GH4169合金凝固重熔过程的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相符的结果,验证了该模拟方法和模型建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研究现状,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自平衡机器人控制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系统。传感器采用陀螺仪以及加速度检测两轮自平衡机器人重力方向的倾斜角度和车轮的旋转加速度。经过STM32控制器处理后,采用LQR最优控制策略控制电机调整车轮状态使机器人保持平衡。通过实验样机验证了自平衡机器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田红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3):34-37,50
通过论述土壤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特点。并详细分析了其主要部件地热换热器的埋管方式、结构、管材、运行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及其传热模拟试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土壤源热泵技术打下了基础,同时指出土壤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前景非常广阔的制冷空调技术,应该大力提倡推广使用这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是指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供给建筑物冬季采暖和全年其他用热的系统。本研究提出了太阳能-空气源复合热源热泵系统,采用辅助加热炉为辅助热源和采用辅助热泵为辅助热源,系统由集热模块、控制模块、采暖模块组成,采用防过热选择性吸收涂层的集热器和防过热旁路散热器,解决了系统过热问题;同时对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设备与太阳能集热器结合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优化了系统运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青岛某高校太阳能热水系统存在的问题,经综合分析,在原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加装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系统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根据热负荷计算结果和前期问题,配备了合适的热泵、循环水泵、增压水泵,对原有控制系统进行了简单改进,使空气源热泵系统与太阳能系统能够协调工作,保证热水稳定、可靠供应。与其他辅助热源相比,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具有比较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大型地下车库日益增多,地下车库道路和应急逃生出口的选择对人员疏散至关重要。可利用烟气流动分析软件(Pyro Sim)建立建筑物理模型,运用火灾动力学模型(FDS)建立火灾模型,对火灾烟气的流动特性、温度变化以及热释放速率进行模拟分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影响逃生的因素,分析并计算权重系数,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优逃生路线,实现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  相似文献   

17.
以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新校区为例,介绍该建筑冷热负荷概况及空气源热泵参数的选择情况,通过两种冷热源方案的比较,来分析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和节能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在公共建筑中,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经济性优势明显,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设计模拟的网络化学习实验,探讨网络化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的评估方法.结果显示,心理努力、任务主观难度、注视时间、注视次数、主任务反应时、主任务正确率等评估指标对认知负荷变化敏感;采用多维综合评估模型对认知负荷进行测量总体上比采用单一评估指标的测量更为有效.研究表明,BP网络和自组织神经网络两种神经网络模型对认知负荷的测量结果优于传统的因素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克服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不足,通过解耦方法建立了建筑能耗快速预测模型.以中国冬冷夏热地区典型建筑为研究对象,依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将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分为运行属性因素和自有属性因素两类,以运行属性参数为基准,自有属性参数为修正,依据主元解耦方法,建立了典型建筑冷热负荷计算快速预测模型,并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与软件Energy Plus相比,该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5%以下;与实际运行数据相比,该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011年为13.14%,2012年为8.56%,其主要原因是建筑的同时率分别高于设计值16%和13%;与软件Energy Plus和Design Builder相比,该模型计算快速、简捷且能够用于设计阶段.该建筑能耗快速预测模型对建筑的设计和运行优化具有一定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冷热源动态传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地道传热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的内、外边界条件,进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简化处理,并采用拉普拉斯数学方法计算求解,得到空气经地下风道传热的计算公式。随后,建立地道传热环境的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UENT对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将动态传热边界条件加入求解。将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实际测量取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冷热源动态传热的特点,以及应用地下风道传热时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