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天气坑塘里钓鲢鳙鱼在天气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气压较高,有2~4级风气温20~32℃的阳光高照的晴朗天气出钓钓效较好。上午5~9时和下午4~7时30分是一天中两个钓鲢鳙鱼的黄金时间,此两段时间水温适宜,含氧量高,鲢鳙鱼索食  相似文献   

2.
孙美理 《钓鱼》2008,(14):44-45
一、夜钓天时与地利 夜钓天时。夏夜里钓鱼在钓时的选择上虽然与白天不同但我认为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总之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钓鱼,在钓时选择上都要选气压高的时段,气压高水中含氧量大,鱼儿活跃,觅食咬钩积极,钓者的钓获量相应就大。一般情况下选阴天、多云、小雨、晴朗白天的黑夜里钓鱼较好,这样的黑夜气温水温适宜鱼儿咬钩的条件,鱼儿活动范围大,较易中钩,对于一整个夜晚的最佳的上鱼时段为晚上7—11时和次日2—5时这两段时间。  相似文献   

3.
一、时间。一般情况水温在15-26℃之间对鱼儿觅食繁殖非常合适。如果水温低于5℃或高于32℃时,鱼儿厌食,基本上已停止摄食。晴、阴、雨、风对鱼儿影响很大。气压低时,水中含氧量低,鱼儿不摄食。应选在气温、气压、水温相对比较好的天气去垂钓。  相似文献   

4.
在大中型水库钓草鱼,要比在小型水库及池塘困难得多。首先要了解草鱼的习性、食性、活动规律和喜欢活动的场所。草鱼喜欢在水温高、溶氧量高和洁静流动的水域活动觅食。钓点一般应选在进出水口,含氧量高的沙石底大沟汊,岸边有茂盛的青草和有芦苇的地方。如钓点选在进出水口,水深一般在8~10米之间,浅了就只上小草鱼,  相似文献   

5.
秋钓鳊鱼     
姚建忠 《钓鱼》2009,(20):39-39
鳊鱼属于鲤科类,体侧扁,呈菱形,头小嘴小。喜欢生活在水较深,有水草、泥沙及碎石等含氧量高的水域。在静水流水中都能生存。般在1-2千克,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食性广。以高等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也食藻类及浮游动物。食性与草鱼相似,  相似文献   

6.
河北钓友刘先生来信称:《中国 钓鱼》杂志近年来刊登了不少怎样钓草鱼的文章,甚好。只是感到在介绍钓饵方面尚嫌不足。希望介绍一些有关钓草鱼的饵料。 草鱼食性很杂,既吃粮食类饵料,也吃瓜果草菜;对一些小的昆虫也非常感兴趣。那么草鱼的食谱既然很广,一定好钓吧?不,恰巧相反,草鱼进食受水温、水中含氧量的严格制约,而且在进食时还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水温引起的变化)。本文拟就草鱼在春夏秋各季摄食的情况作些介绍。由于我长期住在北京,所谈局限于当地情况,一家之言,难免失妥,希望能与钓友共同交流探讨。 春面 就是春钓草鱼…  相似文献   

7.
高志明 《钓鱼》2005,(14):42-42
今年5月26日,晴,有时多云,东南风3~4级,气温26~30℃。我与4位钓友早上6时30分出发,去离市区14公里的辛庄钓鱼。根据以往经验,温差小于6℃草鱼就不沉底了,气压低,水的溶氧量差,鱼都在二层水里。可是事先已同水面承包人谈好,约定了时间的朋友更是坚持要去,我只好听从。  相似文献   

8.
谈钓草鱼     
贺学 《中国钓鱼》2000,(6):18-19
一、钓点一般来说,草鱼活动规律是:最冷、最热的时候在水域的最深处;气温正常,一天温差不大时,草鱼四处活动;一天内温差较大时,上午鱼在浅水处活动,下午在深处或树荫下活动。夏季伏天,草鱼常三五成群在水体中上层游动,从岸上望去,水中的草鱼呈草黄色,发黑的尾部十分醒目。在有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的水域,如果这些植物只残留茎部而无叶片,或者发现有植物拽倒的情况,都可判定钓场有草鱼。在大型湖泊、水库还可观察水面有无漂浮的草鱼粪。草鱼粪呈灰绿色,形同死的绿蚯蚓。水面有漂浮的草鱼粪,说明草鱼的密度高。  相似文献   

9.
《钓鱼周刊》(2002年12月23日)刊出“鱼不咬钩的几种原因”一文,值得一读,作者说了四个“不”咬钩的原因很有道理,借此机作些补述:一、水中缺氧不咬钩文中已作了说明。但水中缺氧有几种原因:一是一清早(特别是水中植物丛生的水域),常能见到花、白鲢在水面游动(俗称“浮头”),鲤、鲫鱼在浅水区“不安稳”的动(时停时游)。这表示水中含氧量不足(有时在岸边能见虾子趴在那里不动,甚至于蹦上岸来)。这是因为水草丛生的水域、由于夜间水草光合作用下降,使水中含氧量快速减少,一直要到日出后,恢复光合作用,才能增加水中含氧量,所以清晨(日出前)是…  相似文献   

10.
一、灵活把握出钓时机 1.看天气出钓。鲤鱼对气压和水溶氧量十分敏感,当天气闷热、气压低时,鲤鱼几乎不开口觅食;而到了气压高、水中溶氧量增加时,鲤鱼游动、觅食十分活跃,施钓时经常看到鲤鱼跃出水面的场景。因此,只要看到连续晴天有风时、天变前一天、小雨时节、  相似文献   

11.
马国栋 《垂钓》2013,(12):16-17
又到了一年当中的黄金钓季——金秋时节,鱼儿为了储存能量顺利越冬而到处觅食,食量非常大,加之秋高气爽,气压升高,鱼儿在水中的活跃度比夏季提高了很多,特别是草鱼、鲤鱼等大体型鱼种,金秋时节吃饵十分凶猛,所以秋天也是喜欢挑战大物的钓鱼人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12.
刚子 《钓鱼》2014,(10):30-36
2010年辽河发洪水以来,辽河水质明显变好,水中鱼类也明显多了起来,这种情况 是常在辽河里捕鱼的渔民首先感知到的。渔民收获的多是白鲢、花鲢(胖头鱼)、鲤鱼、大鲫鱼、大鲶鱼、草鱼等,其中草鱼打上来的相对要少得多,但这并不是河里的草鱼少,而是草鱼相比其他鱼类来讲,挂网不容易挂到。  相似文献   

13.
张雨 《钓鱼》2012,(5):24-25
五、水中溶氧量水平变化对鱼的影响 基影响水中溶氧量除了上文提到的几种情况外,还睡有一种情况对水中鱼的分布影响很大,那就是水平变謦化。水平变化是指同一水域中水面的各点溶氧量存在匿l的差异。一般白天下风处的含氧量要高于上风处,这除要是受风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钓具和钓技的进步,在天然钓场钓获大草鱼是常见的事。为了使钓获的大草鱼保活保鲜,人们往往将其放入锦纶网袋鱼护或"戴嚼子"后置于水中暂时放养。这样做似乎很安全,但是若处理不当且时间久了,则草鱼"越狱"的事也时有发生。当初对于钓获的大草鱼能够逃跑的说法有些不信,但眼见为实。1993年6月下旬的一天下午,一钓友钓上一条2.5千克重的草鱼,用直径4毫米的多股锦纶绳以传统方法给其戴上嚼子,绳子由鱼口中牵出,放入距岸边4米水中。次日晨该钓友欲了解鱼是否存活而牵起锦纶绳时感到无任何阻力,草鱼不见了,绳的远端呈马…  相似文献   

15.
分层钓草     
张世才 《垂钓》2001,(6):21-21
一是浮钓法。早晚水面温度适宜,草鱼在水域的中上层活动、觅食,故采取此法。草鱼最喜欢吃青草,因此,钓饵是青草、菜叶唱主角。有一种铁竹草最受草鱼欢迎,在路旁、田 坎都可以找到。采用浮钓法,要先用新鲜的青草打窝,方法是扯一些青草捆成把,甩入水中,稍等片刻,便有草鱼前来光顾。  相似文献   

16.
高国祥 《钓鱼》2008,(14):34-35
在南方的夏季,上午10时至下午17时前,多气温高、气压低、水中溶氧也低的天气。当其它鱼都不肯咬钩甚至厌食时,却正是鲢鳙喜食的良机,同时,也是空钩钓鲢鳙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7.
程龙  曾李萍 《游泳》2012,(3):76-77
泳镜进水的原理 泳镜进水的根本原因是泳镜在水中内外压强差作用的结果。当游泳者在水面配戴泳镜时,由于泳镜胶皮头带的弹性牵拉,眼眶皮肤及泳镜胶皮垫圈的被压缩收缩,使得泳镜内部空间变小,空气被压缩,气压显著升高,出现泳镜内部的气压大于泳镜外部的空气大气压;当戴好泳镜没入水中后,虽然由于水的密度及重力作用使得水中的压力大于水面的压力,但是由于配戴泳镜时空气压缩较多及潜入水中深度有限,还不至于使泳镜内部的气压明显小于泳镜外部水中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草鱼钓饵     
草鱼是草食性鱼类,喜食各种水草和陆草。它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一天到晚摄食不厌。草鱼也食落入水中的嫩菜叶、瓜瓤、桑葚儿、倒伏在水中的苇叶和掉在水中的各种昆虫,被水淹没的牧草和庄稼更是它爱吃的饵料。除了这些天然饵料外,面团、面包、豆饼、蚯蚓、红虫等也是草鱼喜食之物。从这点上来说,草鱼具有杂食性鱼类的特点,饲养的环境能使它的食性发生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19.
荣荣 《钓鱼》2006,(10):31-31
浮钓草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全浮,另一种是半浮,无论采用那一种钓法都必须在温度达到25~35℃,水温达到15℃~20℃的时段,因此每年的春未夏初才是浮钓草鱼的最佳时期。由于春末夏初早晚存在着一定的温差,草鱼受到温度的制约,早晨贴底,中午水体表面温度升高时,草鱼才可能趋温上浮在水域之中上层活动觅食,如果温度过高时,它会浮在水面上,当温度不足以使它浮在水面上时,它便会浮在半水中,针对草鱼的这种习性,有经验的钓手会选择钓半水或是钓全浮。钓全浮即在水面以下20~30厘米处,钓半浮在水下40~60厘米处。因为有钓半浮和钓全浮这两个不同的钓法,所以,在制作草把做窝诱鱼上,有两个深浅不同的水深。  相似文献   

20.
枸杞钓草鱼     
枸杞含有维生素、糖、氨基酸等,优良品枸杞颜色呈深红色,在水中目标明显。草鱼活动、觅食范围通常在水的中、上层,串钩浮钓挂构杞饵,在水深15~60厘米处,正是草鱼找食水位,加上构杞特有的香味,易引得草鱼上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