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纳 《记者摇篮》2004,(10):42-42
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群众喉舌”的功能不断强化,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和喜爱。但是从近年来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张君案”和“马加爵案”的报道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新闻审判”的现象在报道中时有发生,既危害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妨碍了依法治国观念在公众中的普及。  相似文献   

2.
在近几年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下,新闻的发展领域正在逐渐扩大。在面对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下,假新闻开始悄悄涌现于新闻媒体当中,使得真实新闻开始受到影响与质疑。假新闻的出现给新闻界造成了直接的冲击,且不仅遍布了地方媒体,在网络媒体、杂志报刊等媒体中均出现不同问题的假新闻事件,而假新闻事件的发生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也给当事人权益造成了直接影响。对此,为进一步探讨该话题,本文针对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展开分析,并对假新闻的发展根源作出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非规范行为导致负面社会影响。对新闻媒体非规范行为的治理,一方面可以建立富有弹性的常态他律机制,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非规范行为进行问责治理;另一方面是从理念与操作两个层面加强传媒自律,主动规避非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4.
冯华 《报刊之友》2012,(11):120-121
消息来源是新闻实践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匿名消息来源使新闻媒体更好完成了监测社会环境的任务,也由于对其的不当使用导致了虚假新闻出现等一系列问题,令媒体的公信力受到质疑。职业道德准则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具有非强制性、滞后性。本文认为,“波特图式”道德推理模式有助于记者正确分析自身职业行为,做出对个人、职业、社会都负责且合乎伦理的抉择,突破上述职业道德困境;并可指导媒体制定更为严谨、规范的职业道德准则,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媒体在报道方式、载体形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从新闻文体这一视角出发,对流行于纸质媒体上的一些不规范的做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消息这一新闻文体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的运用误区的分析,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提出新闻文体的创新,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体职务犯罪问题虽然出现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危害严重。它腐蚀新闻队伍,损害媒体声誉,阻碍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从源头上有效地防范各类新闻媒体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制度、教育、监督"三方面入手,抓住主要矛盾,做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就我国新闻媒体行业而言,纪检监察工作既是整个新闻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为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实践中,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8.
找准做假新闻源头 多管齐下打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向是新闻的根本,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正确舆论导向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新闻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但不容避讳的是,在我们新闻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新闻也出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这些或捕风捉影、凭空编造,或夸大其辞、违反常识的虚假报道,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9.
黄钰雅  蒋英杰  罗娜 《新闻世界》2013,(12):147-14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下新闻事业产业性质的凸显,新闻传播领域有违道德和法律的现象不断增多,新闻媒体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进行新闻敲诈勒索,使得以公共性为主旨的舆论监督变成了媒体谋利的私器。本文以近年来发生的新闻敲诈事件为线索,探究新闻舆论监督发生异变的原因,试图寻找防范规避的措施,促使新闻舆论监督权的行使能够在法制轨道上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从舆论监督到新闻侵权 舆论监督是新闻自由的一种表现形式。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和个人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侵害了公民和法人的人格权的行为。舆论监督是新闻传播的固有职能。新闻侵权则是新闻媒体在报道中的负面派生物。不可否认的是,新闻侵权事件的数量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理清在舆论监督中新闻侵权的内涵,把握新闻侵权的构成及应对之策,避免舆论监督中的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就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及时、准确的报道,新闻媒体的公共新闻事业在业内和受众当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因为有效的应对和报道突发事件发挥的积极作用赢得了受众的一些认同。当危机出现之后,政府、公共新闻事业和群众是传播系统的三个主要环节,公共新闻事业在公共危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公共新闻事业在大众和政府之间构筑了一个信息交流通道。反思过去,我们通过一些反面事例也不难发现,危机信息的四处传播,具有在极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于危机状态做出的随意性更强的传播状态,因此新闻媒体必须要讲究方式和手段,不能人云亦云,失去理智迷失自己的方向,要一贯以高度的责任感,传达政府的声音,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的挑战是受到客观性的挑战。新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客观性也常常受到挑战,但有挑战就有机遇。本文就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这一新闻媒体的"新宠儿",分析其对新闻客观性构成的挑战和机遇,探索如何实现非虚构写作与新闻客观性之间的平衡,从而形成总的合力,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也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虚假新闻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它的出现不仅是新闻界之耻,更是整个社会之辱,是必须铲除的毒瘤。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在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近年来新闻侵权事件屡屡发生,使得新闻媒体常常成为被告,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到发挥自身舆论监督职能的同时避免新闻侵权,成为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像一切行业一样,中国新闻事业30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报纸由过去的4页增至四五十页,打开电视也有上百个频道可供选择,杂志的数量大概翻了十番,互联网从无到有已遍及千家万户,各类新闻媒体的内容都比过去大大丰富了.另一方面,新闻的开放度也在逐渐增加,新闻报道和评论方面的某些禁区正在被打破,新闻媒体的产业化发展正改变着整个行业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蒙牛陷害门事件出发,将"网络恶意营销"从"网络公关"中区分出来,并分析了网络恶意营销的表现形式和社会危害,详细研究了其形成发展的原因。为了肃清行业乱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避免网络营销走向歧途,本文提出了在行业内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也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虚假新闻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它的出现不仅是新闻界之耻,更是整个社会之辱,是必须铲除的毒瘤。  相似文献   

18.
“福建南平校园血案”报道之后,广东、江苏等地也接连发生了同类事件,同样“富士康连环跳事件”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下,愈演愈烈。不可否认,新闻媒体在报道这类涉及“绝望族”的报道时在新闻内容的采写、版面的编排以及深度挖掘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而致使这类事件产生了“维特效应”,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闻媒体应该从职业道德、舆论导向上审视自己,给予“绝望族”更多的人文关怀,避免“维特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新最媒体广告的经营与管理赵晨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在财政上对新闻媒体完全包干的做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许多新闻单位逐步走上了自收自支的道路。发展到今天。新闻业与广告业相互依存:新闻媒体成为广告发布的主要载体;广告为新闻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封口费”,是指新闻媒体或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监督过程中借新闻监督之名收受或索取贿赂,把本应报道的信息隐藏起来,使之不为公众知晓的行为.近年来,“封口费”事件频频发生,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