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卫东 《新课程研究》2009,(11):126-127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挖掘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建构,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无痕教育”就是有效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的重要举措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实中的"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现象,应该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在留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书写,在书写中提升。  相似文献   

3.
张丽花 《西藏教育》2011,(10):32-32
新教材的全新理念是:“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经验,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人手,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相似文献   

4.
江键 《学语文》2007,(4):40-40
新教材把写作引入综合语文实践活动,使生活的文化注入课堂,让学生在集体的活动中启迪个体的灵性,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扩展信息、感悟生活。把握新教材的特点进行写作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模拟生活情节,把生活引进课堂,让抽象的文字符号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引导学生在边读边演中,感悟语言的内涵,领悟课文的情思.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小学生语言学习的感悟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把语言还原为生活的还原能力,并运用丰富多彩的还原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感悟语言,以促使学生深入体会和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积极主动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特殊生活过程,生活是语文的源头和归宿,语文教学必须讲究生活性教学策略。高职语文课的生活性教学策略主要有:重视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把企业文化融入语文内容体系中,注重体验感悟的语文学习方式,善于运用“对话型”教学,学用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品德课程是以"育人为本"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生活是品德教学的归宿,同样也是品德课程进行的过程和手段。我们要把品德教学引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更真实、更广阔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内化道德品质,从而实现"知行统一"品德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刘海凤 《林区教学》2012,(12):73-73
数感首先是一种感悟,儿童的感悟与生俱来,又在他们的自主活动中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内容提出来,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让学生能体验到数概念的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生活情境中实践,把握数的大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计算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蒲梅 《学周刊C版》2010,(11):69-69
新课标把语文目标定位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即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的境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途径是把阅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在“做”中体验生活,在“演”中体验生活.在“说和写”中体验生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对语文内涵的感悟也就越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越独特,他们对文本意义的建构也就越独特。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我们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只要我们是生活的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它是我们带领学生感悟人生、体验生活魅力的五彩桥。  相似文献   

12.
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一直以来就是大家讨论的话题,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享受乐趣、感悟价值。在数学教学中重视过程教学,通过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开发课程资源,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感悟数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熟视无睹,对数学不感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原因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把生活和数学割裂开了。我们知道,学生生活的基本形式是认知、体验和感悟,体验和感悟是时刻伴随认知的两种生活形式。如果数学教学只有认知,没有体验、感悟,那么我  相似文献   

15.
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数学中感悟生活,这是亟待我们努力研究探索的一个新课题。那么,怎样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让学生感悟数学呢?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渗透教材,在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二、吃透教材,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三、延伸教材,开展生活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寓文化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并指导学生在使用西方文化时吸取其精华,在双语文化的对比中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感悟,把文化知识内化为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把生活带进物理课堂,将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联系起来,让生活中具体、生动、直观的物理走进学生的视野,再把物理带出课堂,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悟与发现物理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能够以好奇心为动力,乐于学习和探索物理世界.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表达与交流作为高中写作的教学目标,这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增强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而且要在感悟的过程中去发现、体会并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应用于写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笔者在《文化生活》模块教学中,尝试把乡土红色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将爱国与爱乡结合起来,将课本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文化的洗礼,感悟文化的多彩,认同文化的正确价值取向,使文化课真正有“文化味”,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孙二永 《考试周刊》2011,(31):70-70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悟理解数学、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