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都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相似文献   

2.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玩具、工具、用具等,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  相似文献   

3.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  相似文献   

4.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  相似文献   

5.
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帮人割  相似文献   

6.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我们国家也正在发展市场经济,他们的做法对我们中国的父母具有借鉴意义。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成为富有开拓精神、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树自立精神,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拥有三辆汽车以上的富家子弟,也要外出靠自己的劳动赚钱,自谋生路。前总统里根的儿子也不靠父亲的地位和权力为自己安排舒适的工作,而靠…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2002,(10):44-44
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外国人的一些做法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还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  相似文献   

8.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文教资料》2005,(23):110-111
儿童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发育成长起来的,但精心呵护不再被理解为娇纵、溺爱、样样事情包办代替,今天的精心呵护则是要求成人要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健康成长,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从小培养幼儿独立性。在美国,父母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长到18岁就要面对人生,不再依靠父母,自己独立生活、择业、交友等。所以父母在孩子年幼时期就将独立性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最初,他们从培养孩子自己睡觉、自己吃饭、自己脱穿衣服等方面入手;与此同时还很注意尊重孩子独立人格,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提供选择的机会与条…  相似文献   

9.
《辽宁教育》2013,(2):86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  相似文献   

10.
国外父母如何教孩子自立在发达国家的家庭甲,父母普遍教育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了小...  相似文献   

11.
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素质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不仅是学校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也是家长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外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采取种种有效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活,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以及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方面 ,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与经验。竞争充满美国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人人凭本事吃饭 ,没有人身依附 ,“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勤奋、节俭蔚为风气。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并成为强者 ,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不溺爱儿女 ,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   1 让婴幼儿从小单独夜宿 ,无父母陪护。   2 一些年轻父母把几个月的婴儿赤身裸体扔进水中 ,让其学游泳。   3 孩子跌跤 ,父母不管 ,让他自己爬起来。   4 父母要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劳动 ,如洗碗、…  相似文献   

13.
自己子女长大后能自食其力,无疑是家长和社会所希望的。以下介绍国外的几种作法,颇有借鉴意义。美国:“要花钱,自己挣。”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就让其认识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修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能力的教育。美国南部有些州立中学还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孩子…  相似文献   

14.
由于竞争激烈,美国人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和竞争意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第一,独自睡觉,自己吃饭。孩子从一生下来,最多一至二周以后就独自在围有小栏杆的小床上睡觉,大多数婴儿还别居一室,父母只是半夜起来照看几次。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己吃饭。如果孩子不吃,父母决不喂,饿了,下一顿就会好好地吃。绝对看不见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第二,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美国人的孩子跌倒了,任凭其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美国孩子常做的家务劳动有以下几种:一、帮助父母安装或修理一些旧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学校所学到的数学、逻辑、技能以及组织能力都可能派上用场。二、帮助父母换掉水龙头中用旧的胶垫,更换保险丝,安装挡风窗户,修补破损的楼梯等。在做这些工作时,父母往往把自己的一些生活技巧教给孩子,还可以顺便在劳动中讨论一下孩子学过的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三、打扫卫生、整理花园或庭院、洗衣缝补等。此外,美国的父母会认真检查孩此外,美国的父母会认真检查孩子完成的工作情况。同时父母也会自己列出每周要做的事情,这样就不会让孩子感到…  相似文献   

16.
史凤省 《顽皮娃娃》2007,(6):I0001-I0002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离不开劳动,而劳动要有收获,就不能懒惰,必须勤快。勤快会使人健康长寿。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人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勤快的习惯,孩子长大后才会有出息。  相似文献   

17.
在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等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欣赏的父母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尽管德国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富裕,但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习惯,父母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孩子较少有依赖他人的意识。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中学毕业或到一定的年龄后…  相似文献   

18.
最好的礼物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可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从小就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冲动。初生儿要挣脱父母对其手脚的束缚,为的是自由伸展;婴儿要挣脱父母的搀扶,为的是想自己学会走路;幼儿要挣脱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说,孩子从一出世起,就在  相似文献   

19.
瑞士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被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20.
高媛 《宁夏教育》2008,(4):77-77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竞争激烈的制度下,父母从小就着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性格及竞争意识。在幼儿时期,父母就开始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己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孩子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者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