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露 《高中生》2010,(12):46-46
读美国的高校,学生可以申请十几所甚至几十所大学,而优秀的学生往往同时手握多份录取通知书.该怎么选?通过调查发现,有此困惑的学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各国在新生录取方面,根据本国的国情采用了不同的衡量学生学业能力的考试和录取新生的方法。美国高校新生的录取体制与中国的体制有许多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美国报考大学的高中生拥有较大的择校自主权。众所周知,中国的高中生在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后,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填报志愿,然后就是等待,而整个的录取工作学生是不能介入的。美国的高中生则不同,他们可同时向数所大学提出自己的入学申请,在拿到受理这些申请学校的复信之后,可以再次对接纳自己的学校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3.
2011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名额竞争十分激烈:来自全世界34950名申请人中,最终只有2158名被录取,录取率约为6.2名。来自南京师范附中的高三学生芮雪,在哈佛入学考试中,数理化全是满分800分,生物770分,美国历史740分,美国文学740分……芮雪以骄人的成绩,成为国内今年首位直接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 芮雪在接到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前,她还同时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其他6所知名大学的入学资格,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高等教育内参》2006年7月6日的报道:美国的一些高校在改革录取程序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而塔夫茨大学不同,该校并没有取消SAT成绩和对基本学科的学习要求等。塔夫茨大学的管理者表示,改革录取方式的关键在于不仅仅凭借考试成绩等硬性指标决定是否录取学生。这次录取考核方式的革新基于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蒂恩博格(Robert Sternberg)测量智力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多元录取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实践中都有所体现。中国近代大学的分类招生、台湾地区的多元入学、美国高校的综合评价以及韩国高校的多元依据和多样录取都是高校招生多元录取的不同实现方式。综合分析各种实践模式的特点,对当前我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英国、美国和我国本科生录取标准、程序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指出了我国目前高校录取制度存在的不足,认为今后我国高校录取应该从提高高校的自主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渠道、录取标准的多样化等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评析美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招生标准的多样化体系,以及选择性招生大学的综合性录取标准和美国高校招收黑人等少数族裔群体的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高考录取模式,是以省、市为单位,以考生志愿为基础,以高考总分为标准,进行分批录取。这种招生录取模式只能说是单向地、最大限度地保障院校能招收到优异的候选人,而考生的切身利益却关注不多。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高校的录取机制,提出改善我国高校录取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泽民 《职业技术》2007,(3):123-125
我国现行的高考录取模式,是以省、市为单位,以考生志愿为基础,以高考总分为标准,进行分批录取.这种招生录取模式只能说是单向地、最大限度地保障院校能招收到优异的候选人,而考生的切身利益却关注不多.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高校的录取机制,提出改善我国高校录取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至10月以来,美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动作频频,取得了不少进展,也表征出未来高校招生录取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新动向.美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这些新进展及其所蕴涵的新动向,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也给我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以诸多有益的借鉴与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现代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并不长,但其中却不乏科学和合理的内容。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发展至今,经历了殖民地、"证书录取制度"、选拔入学和开放式招生等时期。研究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沿革,有助于发现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公立大学录取政策变革:百分比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美国一些州和高等教育机构对新生录取时实施平权法案问题争论的展开,德克萨斯州、加里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出台并施行了百分比计划。这一录取政策为什么被提出?主要内涵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中蕴含哪些启示?本文先在评述"百分比计划"的背景与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效应和可引以为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最早普及高等教育的州之一,在如何建立与高等教育普及相一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方面为美国各州和发达国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经验。它的基本制度是,政府确定高等院校的三个层次和各层次院校的招生计划、公立和私立院校确定各层次基本的招生考试和录取标准,学生按学业水平选择高校,高校按标准录取学生。每个层次的考试选拔的标准有明显差异,研究型大学多维度选拔,提供大众高等教育的本科大学要求相对简单,社区学院接受所有通过“离校考试”的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14.
Community colleges act as the gateway for students to higher education. Many of these colleges realize this mission through open-door policies where students lacking in basic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skills can enroll. But, this open-access policy often creates challenges when meeting academic standards.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selected community colle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balancing of open access with academic standards. The article reviews open-door admission policies, describes methods used to maintain academic standards, and it balances this with open admiss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 faculty.  相似文献   

15.
《平权法案》以种族和肤色作为高校学生录取的依据,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和批判。在此背景下,美国德克萨斯州(以下简称德州)在1997年通过了“前百分之十计划”,该计划保证德州高中毕业班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州内任何一所公立大学,而不必考虑他们的标准化测验分数或任何其他标准。该计划维护了黑人等少数种族学生平等接受优质...  相似文献   

16.
"高招"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在高考招生过程中考生、招生单位、家长三者之间对彼此信息量掌握的一种不平衡状态。目前国内高考招生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有3种表现:考生对高校的信息不对称;高校对考生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家长对子女的信息不对称。化解该难题的措施包括3点:一是发展高等教育中介组织;二是建立详实的学籍档案;三是调解家长与考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中课程设置和大学招生要求,既不是文理不分、也不是文理分科,而是通过学生选修选考,进行更为深入的、专业导向的分化。在该制度下,共同基础课程的修读学分要求和考核要求较低,专业导向课程的内容难度、考核难度较高。相比较而言,选择性高校更加重视考生在专业导向课程上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校在录取新生时非常看重学业成绩等学术因素,但也关注且近年来日益强调学生的个性特征等非学术品质。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两项重要研究,即个性特征等非学术品质与大学学业成功关系密切。另外,美国高校日益强调多样性、国际化等办学理念,这也对高校录取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对处境不利背景学生以及挑战不利处境的能力等品质的日益关注,使高校在录取时对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经济背景等非学术因素也日益重视起来。美国高校录取工作中关于非学术因素的地位、价值与使用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值得我们关注、深入研究与有选择地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高校入学考试和录取方式两方面分析了美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的多样化特征,指出这种多样化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对我国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启示,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将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从综合素质教育,选拔人才模式等方面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