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一词和黑格尔以及马克思所说的"市民社会"含义完全不同,应该翻译为"公民社会".它介于私人生活领域(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社会)之间.他所提出的国家是一种广义的国家即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的结合体.这种广义的国家概念把文化公共领域作为国家行政控制的一个领域.按照这种国家观,文化领域仅仅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而与理性共识无关.他对于国家和公民社会的这种理解适用于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而不适用于民主地管理国家.  相似文献   

2.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使两者相互摆脱了对方的控制,政治解放得以实现,然而市民社会解放却没有和政治解放同时实现,致使政治解放也沦为了抽象的、形式的解放。政治解放只是人的解放的一部分,它与市民社会解放共同构成人的解放。市民社会解放至今没有实现,政治解放也仅在部分国家中实现。在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和未实现政治解放的国家中,人解放的程度不同,直接面临的解放任务也不同: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应该超越政治解放,继续追求市民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未实现政治解放的国家应该首先追求政治解放。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一方面因其国家观强调君主制而被诟病为鼓吹君主制的普鲁士国家官方哲学家,另一方面因其构筑的恢宏庞大的国家以及一套缜密的内部政治制度而被认为提供了一个乌托邦国家方案.而事实上,黑格尔的国家观为我们展示了国家的合理性.黑格尔认为,工业革命后的近代人缺失了人的普遍性,因此,他对古希腊特别是雅典城邦充满敬意.尽管如此,黑格尔并非厚古薄今.黑格尔早年通过诉诸宗教试图解决特殊性原则与普遍性原则分裂的境况,无果后他借助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市民社会的透视将复兴人的普遍性这一古典理想寄托于国家.黑格尔所论的国家,是既能扬弃近代市民社会的特殊性原则,又能实现特殊性原则与普遍性原则相统一的伦理实体.  相似文献   

4.
现代治理理论的兴起,推动了学术界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维度研究.而政治文化在不同的国家治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代政治文化能够通过理性启蒙、法治熏陶、民主包容等途径树立现代公民角色,提高社会和民众的国家认同,从而降低国家治理成本.中国应立足当前的发展现实,构建以现代理性公民、软治理、法治精神为基础的现代政治文明,重塑现代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接续了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凸显了市民社会先于国家的基础性地位与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汲取了孟德斯鸠有关国家对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政治洞见,充分肯定了在现代社会中政治权威与政治服从的重要性,克服了洛克式“社会先于国家”理念所潜在的政治边际化倾向,此外,与之后的黑格尔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褒贬不同,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反复强调与申辩市民社会在伦理上是自足的,不需要国家的道德救济,相反视国家为不可缺少的恶,从而其思想理路又与黑格尔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迥异.  相似文献   

6.
古典社会契约论以政治权威的起源来论证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无可避免地要将哲学的论证与历史的阐释相纠葛。在洛克建构政治社会的契约进路中,政治权力以个人主义为合法性基础,以公众福利的达成为运行宗旨。面对理性构建政治社会的历史证据不足问题,洛克部分扭转了对菲尔默父权主义批判的态度,试图在契约理论的框架内接受父权式及征服式的历史演进型国家,成为政治人类学的拓荒者。洛克通过"默示同意"为其政治人类学的两类国家建构个人主义的道德基础,然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的,并且自身的言说存在不相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7.
解放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是一种历史活动,而非思想活动.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肯定了政治解放的进步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正是通过对政治解放的批判,马克思得出了必须从政治解放进展到人类解放的结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把克服市民社会、实现人类解放的使命赋予无产阶级.这一使命在<法兰西内战>中被界划为"社会解放".但社会解放还不是真正的人类解放,而只是无产阶级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是对政治解放的辩证否定性环节.因此,马克思的"解放"理论是一种辩证否定的批判性话语,呈现为辩证否定的动态结构性过程,人类解放也并不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政治哲学家的学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传统而言,哲学和科学没有区别;17世纪科学理性革命开启了现代哲学的道路,这一革命反对传统哲学。由苏格拉底所创立的哲学是古典政治哲学,现代政治哲学产生前,古典政治哲学一直处于统治地位,而现代政治哲学是对苏格拉底所奠定的原则实行决裂的结果。为了理解现代哲学所带来的问题,需要重启古今之争。  相似文献   

9.
德国古典哲学的国家普遍性思想是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渊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起于康德、终于黑格尔,对马克思有重大影响的费尔巴哈哲学不能列位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系谱之中。德国古典哲学以国家为普遍意志的体现形式,作为普遍物的国家是公共利益的现实映射,达至普遍利益是国家这一共同体的本然目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的国家主义观点是典型的国家中心论,从而有别于古典自由主义的社会中心论。德国古典哲学家,包括黑格尔,并未能真正地区分国家和社会的界域,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国家观而把国家归为由市民社会所决定的私利性的控制工具而非裹有道德迷雾的公益性的共同体组织。马克思对国家的理解也是社会中心论的工具主义范式。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将政治的经济解释和经济的政治解释结合起来,为重审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的规范性课题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黑格尔政治哲学透过国家与市民社会辩证关系,既揭示了古典政治哲学德性规范与近代政治哲学权利规范的现代性困境,也为马克思基于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切入现代政治批判奠定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还...  相似文献   

11.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为人们准确认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但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却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准确解读中西两种政治思想的异同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问题设计是科学认识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起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是确保教学效果不断优化的必要条件;情感教育是推动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做好这四点,才能顺利完成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授课面向材料专业所有本科生.本文尝试梳理课程及课程实验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观引领的任务贯穿于知识的讲授和实践能力培育之中,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学生、政党与国家:近代中国发展的特殊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学生的介入给近代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转机.一方面,学生在思想文化方面具有优势,这有利于它参与政党意识形态领域的构建和宣传,从而使政党在革命与国家建设中为整个社会提供信仰支撑;另一方面,学生因其没有经济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这反而便于它做有力的各阶级之连锁,便于政党结成各社会阶层的联合战线,以构建国家建设的主导力量.学生、政党与国家间的这种互动关系,构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逻辑.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道德传统,古代道德几乎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伦理学在中国古代一直就是显学。自称“道德渊薮”的中国,圣人教化不绝于耳。而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表明发展现代高科技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加强道德修养。这就要求我们比较古今道德思想的异同,深刻认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无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论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保障政治稳定的基础和推进政治发展的动力,是现代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引起重视和着力解决的政治命题。学界对此问题也做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然而,研究角度过于狭窄。本文从政治认同的客体构成要素来展开论述,认为合理正义的政治体系、合法有效的政治行为和灵活普惠的政治价值是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实施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两课”教学,当前必须着力探讨的是如何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手段来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课堂观念的提出催生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相应地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教学行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现代课堂推进的过程中,教学行为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对这些误区进行梳理与探究,能端正我们对现代课堂的认识,纠正我们不当的课堂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孔子政治思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所谓的“大同理想”社会,进而达到社会真正的和谐。孔子政治思想的本质是围绕一个“仁”,又在此基础上纳入礼。提出了最理想的政治模式,即为政以德。基于此,紧密地结合了现实生活,把孔子的政治思想合理地应用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工导论》是化工类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和了解现代化工概况及其工程与技术基础知识的入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思政内容无痕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激起学生对化工的热爱和化工专业的兴趣,使大学学生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但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实现要依靠宪政文明来保障。宪政是政治文明的逻辑前提,没有宪政就没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就是政治由暴力的政治、野蛮的政治转向文明的、对话的、理性辩论的政治。宪政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