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以及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分析财经类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和冲击世界一流学科。财经类高校要想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必须坚持特色化办学道路,以构建一流经管类学科群为目标,建设财经国际一流高端智库,实施国际化学科特区建设,引进和培育财经领军人才,积极谋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而加快财经类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特色财经学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认为财经类高校的学科相较于综合类院校具有明显特点,然而从部分高校学科建设榜单来看,财经类高校的表现却并不显著。通过分析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财经类高校参评学科的表现,总结财经类高校学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下阶段财经类高校的学科建设思路,以加快财经类高校“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3.
2021年6月以来,河南科技大学进入“双一流”创建的快车道,成为河南省7所“双一流”创建高校之一,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两个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创建行列。校党委、校行政认真贯彻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要求,把“双一流”创建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锚定目标不放松,勠力创建“双一流”。学校成立了“双一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一流学科”建设指挥部,实施了学校设立“一流学科”建设特区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措施,以扎根中原、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发展建设大局的态势,围绕“双一流”创建目标,实施学科“珠峰工程”,推进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  相似文献   

4.
在"双一流"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分析当前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及机遇,提出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双一流"建设路径,旨在促进地理学科的"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非双”高校是补充力量。基于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文章对我国上榜的“非双”高校及学科进行分析研究,从省市、高校类型、动态变化等角度全面探析我国 “非双”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揭示我国“非双”高校及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我国“非双”高校在兽医学的学科贡献度最高,生物工程在近四年的发展中增速最快;我国上榜的“非双”学科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理工类和综合类的“非双”高校最多;另外,农林类、师范类、军事类、财经类、医药类等五类也不少,其中不同类型高校的优势学科分类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不区分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对16个首轮建设学科给予公开警示,是这次公布名单的三大“看点”。文章认为,“双一流”建设必须遏制身份化趋势,淡化建设高校、学科的身份色彩,要通过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推进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学校聚焦学科建设,真正办出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2015年发布大学“双一流”总体方案至今,“双一流”建设成效亟待评估。ESI可以作为一个观测点,通过跟踪检索ESI 2015年至2019年的数据,分析大陆高校及“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变化与成长。中国大陆高校进入ESI的高校数和学科数都有突出表现,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高校数和学科数分别增加109所、531个,增幅分别为64.50%、82.20%;工程学增量最多,新进了75所高校;其次是化学53个,材料科学52个。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5年来学科增量274个,增幅51.6%;新进了15所院校,目前有114所院校进入ESI前1%;15所增量院校进入的ESI前1%学科与其对应的“一流学科”建设存在很大的关联。代表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水平的ESI前1‰,从2015年50个增加至130个,除3所高校3个学科来自于非“双一流”,其余均源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但22个ESI学科领域,目前仅12个进入ESI前1‰。  相似文献   

8.
世界一流学科在国家(地区)分布上呈非均衡状态,具有集聚效应;世界一流学科在学校聚集度上表现出“阶梯式”特征,出现“群体性卓越”现象;中国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居亚洲首位。世界一流学科的建成遵循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并重、学科交叉融合与特色办学多路径发展、重视与地方良性互动的逻辑。据此,我国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要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内涵式发展为根本,协调发展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融入到服务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9.
经济待发达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面临如何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采取何种路径高质量组织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笔者以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X大学为例,介绍了“双一流”建设5年来,学校组织路径和资源配置模式的改革历程,总结出“双一流”建设从行政力量主导学科群建设,向专家主导一流学科内涵建设,再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开展“四大”建设的演变逻辑。提出未来经济待发达地区高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强化顶层谋划,厘清发展阶段和主次矛盾,因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服务导向、需求导向,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深化改革,主动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提升治理能力;要统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的财经类中职学校由于受其区域经济和财经类专业特性所限,致使“生存困境”现象出现。西部地区财经类中职学校要获得发展,一要有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二要加强学校自身建设,三要建立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社会就业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1.
解读“综合”提到我国的知名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会被屡屡提起,这些院校也是“双一流”建设中的“代表”,均被列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因为这类院校中很多学校学科比较齐全,涵盖不同的学科门类,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所以说起这些学校的特色学科,也许只能用“多”来概括,却难以将其定位为某一学科特色和优势突出的院校.对于此类囊括多学科门类、跨学科学术知识领域的院校,人们习惯称之为“综合性院校”.  相似文献   

12.
从各地“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文本来看,“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体现出跟踪国内一流方向、面向区域需求、基于学科实力的特征,也暴露了过度追求层次化以及数量上的平均化、学科建设上重理工轻人文、学科特色重复建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地方政府应着力优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多元学科评估标准和办法、落实“扶优扶特扶需扶新”的建设原则,并弱化“双一流”建设的竞争效应,实现省级“一流学科”建设竞争合作与动态调整,促进“双一流”建设政策落实。  相似文献   

13.
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路径。高水平财经大学作为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重要分支,如何依托现有学科结构和组织特征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C大学为案例,基于学科生态系统视角建构了分析框架,对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并归纳了案例高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基本逻辑:以突破学科边界为目标,逐步建立“虚实结合”的“矩阵式”学科组织结构;以人事制度与科研评价制度改革为抓手,逐步完善学科交叉制度支撑;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加强与外部社会生态系统的持续互动。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任务是一流本科教育,而与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流本科建设的核心。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建设基础和“三海一核”发展定位,开展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推进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双一流”建设,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为我国其他兄弟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列,凸显了学科建设之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项国家的长期战略,“双一流”建设不只影响那些“一流建设学科”,也不只影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建设,而是会对整个高校的学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作为对“双一流”建设的应对,很多高校围绕学科的增减、学科布局、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的分层与分类等对学科建设的方略进行了调整。为保障“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学科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对相关应对策略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理论审视。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阐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概况,然后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环境条件,最后论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求学》2023,(12):31-37
<正>普通本科批(部分省份分为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是最受关注的填报批次。这个批次涵盖了数量众多的院校,为方便考生和家长选报,我们将这个批次的院校按“双一流”建设高校、双非院校进行分类介绍。“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分段)2022年2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公布的名单共有147所建设高校,包含331个建设学科(不含自定学科),其中:基础学科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的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在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高校。  相似文献   

18.
软件工程是许多高校的新设专业,但在以财经管理学科见长的财经类院校,其发展与社会对软件人才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为此,各财经类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增大外语类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精简教学内容,细化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实施“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目的在于激发高校与学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促进高校与学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然而在实践中,“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中存在的评价标准问题、认知错位问题、支撑体系问题等对“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实施和目标实现产生一定消极作用。为此,应在正确理解“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内涵、定位与理念的基础上,从约束条件、遴选方式、遴选评价、成效评价、调整方式等多方面对其机制进行完善,并通过建立多元化、健康的第三方评价生态,保障“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0.
“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任何一所大学都想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尤其是在“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中没有踩上时代步伐的高校,如果跨进“双一流”建设的集体,那将意味着学校、学科层次的大幅提升和让人艳羡的经费等等.那么,“双一流”建设与成长的基础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