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复变函数"作为培养集成电路精、专人才的重要理论课程,其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基于笔者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线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出发,探讨了推进以集成电路应用为背景的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加强与信号处理、电路分析、电子自动化设计(EDA)数值方法等集成电路专业课程的联动,以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实例来强调复变函数的基础性作用,为学生提供多种运用场景的实战思路,在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务实学生的数理逻辑,打造专业特色突出的数学基础理论课,力求培养出具备解决国家重大问题能力的集成电路专业交叉性人才.  相似文献   

2.
"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门课程需要使用计算思维进行工程实践,但是学生的计算思维还不够强;课程本身工程实践性较强,需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需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考核和课外活动四个教学环节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是结合开放教育的教学实践和远程教育的教学理论总结提炼出来的一种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该模式,改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与"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两门课程是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最重要的两门专业必修课,其课程实验是学生将集成电路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围绕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发展的前沿,以提高学生运用学科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分别针对数字与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多项实验,以图经过实际的教学与实验课程,学生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环境的分析,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课程教学的虚拟学习环境体系,提出了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体验相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模式,重点解决了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设备损耗严重、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难点问题,旨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增强就业竞争力,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相关工作日益受到更多教育者的重视。论文从集成电路的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出发,在对相关院校现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研究基础上,讨论了集成电路设计本科实践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集成电路设计教学内容分配、实践工具使用、实践成本开销等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在今后的集成电路设计本科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熟悉并掌握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工具的使用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式降低实践成本等相应的解决方法,实现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机器学习"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环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践和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设计层次化、实验要求明确化和实验考核常规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工业设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科目制、项目制和问题制3种实践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设计平台+设计园区"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基于"设计园区"的实践实训合作教学和基于"设计平台(中心)"的专题设计合作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解决产业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兴趣、产业和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非师范)职业化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仍处于探索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们不能总是沿袭传统的师范教学模式和套路,应该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研究和对社会需求的研究,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集教学、科研,承接市场项目"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化教育要突出"技艺并重"的双轨制度,完善、提高设计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集成电路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核心战略产业,人才缺口巨大.针对这一需求国内高校纷纷开设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科跨度大、交叉融合性生强,这对本专业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航集成电路学院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进行探索与实践.针对集成电路专业的特点,坚持全员育人,充分汇聚育人资源;强化全过程育人,保障集成电路人才的成长;注重全方位育人,产学研结合促进集成电路人才全面发展.通过"三全育人",培养集成电路领域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才,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关键作用.我校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多年教学摸索,根据企业需求,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4个维度思路,以及"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和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子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偏弱、技术技能较差等问题,将物理光学概念中的聚焦原理引申到高校实践教学模式中,创造性地设计了 "聚焦式"实践教学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优点、内容和实施措施,并将该模式应用到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大大提高电子专业学生的成长和自身的兴趣、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化教学的新模式,并介绍了食品加工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为主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除外,本文就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相结合、工学结合等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自动化技术在制冷和空调上的具体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得"制冷与空调自动化"成为制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如何做好这门课的教学工作,就成了一项重要的课题.几年来,通过对这门课教学的实践及探索,我认为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双链对接、双教合一、双证融通和双元互动"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中"双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采用"行业+专业方向"的二级平台,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双证通融的方式,以阶段化、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为抓手,着力解决教师观念、教师的双师结构、教学条件保障、一体化教材等问题,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高技能型高素质的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按照专业建设的要求,对"数控机床"课程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通过细化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数控知识;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及其应用,以及数控机床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水平的重要方式.在"双创"环境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师资力量较弱、尚未规划出系统性强且有深度的课程、校企合作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基于此,分析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文章探讨了技术辅助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使用数字工具和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并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模型思维.通过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强调了技术辅助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讨论了如何最大化发挥技术辅助的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数字系统设计"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系统设计能力差、课程教学与行业前沿相脱节的问题,探索并设计了面向"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方案,详细探讨了基于在线自动评测平台的可视化理论教学方法,设计了基于FPGA教学开发板的模块化渐进式实训教学案例,开展了校企合作的育人项目,课程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高专院校心理咨询专业是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尤为重要.文章以"全程基地式"实践教学为平台,探索高专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