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员生物识别数据 (ABD)主要是指与运动员生理特征或生物力学特征有关的事实和信息,较之普通的个人数据,具有唯一性、不可更改性和易获取性,同时运动员生物识别数据具有重要的人格和财产属性,并会波及运动员隐私权、数据自决权、劳动权等基本权利的实现,亟需加强保护。运动员生物识别数据的保护要在坚持严格保护数据主体的立场上,以 “数据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保障运动员在数据处理中自主、自治。在具体对策上,美国职业体育联盟在集体谈判协议中增加数据保护条款提供了有益借鉴,在立法缺失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行业规范和合同治理路径,在运动员合同中严格约定生物识别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信息成为有价值的商品,批量信息的收集、利用成为可以牟利的"行业",其中对个人信息的滥用将给公民个人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困扰,然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及法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因此,从个人信息的概念、性质等个人基本问题着手进行研究,提出保护个人信息的浅见.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基于信息技术滋生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也逐年增长.相关部门虽然通过立法、行政、执法等手段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但就现实情况来看,依然存在法律规制效果不理想、行政监管部门多元化、主管部门"缺失"及行政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堪忧;同时,由于公民个人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4.
人脸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采集人脸的特征信息,然后再通过完善的计算机算法,把这些信息与模板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对比,自动准确地辨认出人的真实身份。由于人脸识别技术可远距离采集信息,其使用方便快捷的优点是别的生物识别技术难以比拟的,然而人脸识别技术要真正进入实用,尚有很多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相信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这一方便快捷的生物识别方式必将逐渐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生物识别中,手形特征维度高、计算量大、易受图像背景及手掌位移干扰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相对论廓特征点的手形识别方法.建立了手形轮廓相对于手形轮廓质心的坐标系,通过等间隔取点法寻找综合计算性能和准确率最好的手形特征点数量,以此数量等间隔提取手形轮廓,并用压缩特征点坐标作为手形识别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对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发展优势,成为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和机构的关注.由于其具有直接、友好和方便等特点,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本文在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将该技术应用于门禁系统,并给出了一种设计方案.该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人脸图像采集和人脸检测、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为了提高系统的识别效率,我们在系统设计中采用了与传统的门禁系统不同的特征提取算法,即利用2DLDA算法来提取人脸特征.最后利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通过在DRL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安全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作了个简要的分析,全面讨论了防火墙技术,提出生物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他的应用范围做了简单的介绍。最后分析了数字签名技术。  相似文献   

8.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实现的重要前提,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采用三峡库区移民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创业者先前经验和信息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显著正向影响,先前经验对信息资源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资源在先前创业经验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先前创业培训经验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政策环境负向调节信息资源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政策环境的改善,使创业者更多地接受来自正式渠道的信息,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信息的重要性降低,因此,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有助更多的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和实现创业.  相似文献   

9.
基于RFID的火灾报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火灾报警中报警信息的及时性和位置的准确性, 提出1种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的火灾报警系统.该系统由烟雾报警器、火灾报警实时监控系统和基础网络设施组成,通过RFID 技术获取烟雾报警器的报警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等数据,并由基础网络设施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采集数据实时上报火灾预警指挥中心,利用电子地图确认火灾报警的位置,及时部署火灾扑救工作.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强、误报率低、可全天候监控等特点,适用于办公楼、宾馆和公共场所等.  相似文献   

10.
张娅 《职大学报》2015,(1):84-89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客体应为公民个人的信息权以及国家对公民身份的管理秩序,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主观要件为故意。司法实践中侦查取证困难、起诉主体不明确造成了该罪认定中的困难。应明确相关主体的行为规则以及该罪的具体界定标准,并完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