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阐述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入手,剖析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所具备的对接物质基础。认为:体验需求、资源共享、关联互补、产业链延伸是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协同发展的市场拓展路径、品牌引领路径、创意提升路径和项目带动路径,指出政府是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机制的有力保障。建议建立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政策激励、优化管理的政府推动机制和品牌塑造、产品创新、竞合互动、知识共享的企业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前以高铁为载体,融合旅游线路、旅游景区等食、住、游、购一体化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分析高铁旅游产品对游客感知价值的影响,认为认知价值、成本价值、社会价值、服务价值构成了高铁旅游产品游客感知价值的模型构建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高铁旅游产品游客感知价值模型,并以厦深高铁为例,通过问卷调研,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对游客的感知价值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该研究,得出提升高铁旅游产品游客感知价值的思考和举措.  相似文献   

3.
以河洛体育文化为例,从资源与文本的角度,探讨体育文化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契合点和城市借助体育文化通道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路径。认为河洛体育文化与“一带一路”战略契合点在于“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范畴,分别是体育文化产业园建设、体育学术对话与交流、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其节点城市洛阳的融入路径是:以河洛体育文化为主题,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学术对话,提升城市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甄选河洛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河洛体育文化特色显著、旅游要素突出的特色旅游产品;城际协同,创建以河洛体育文化为主题的体育产业基地(园)。研究对城市借助体育文化通道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积极的“外脑”启发价值。建议“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因地制宜挖掘传统体育文化,协同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城际和现代体育项目,开放协作,把传统体育文化培育为城市融入“一带一路”的推进器,把“一带一路”深化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传播的扩张器。  相似文献   

4.
旅游发展模式对旅游业的发展质量有重大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选用不同的发展模式.黄山市现行数量增长型发展模式已经导致以下弊端: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过度追求接待规模,往往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无限制地扩大接待量,必然导致游客评价度降低:乡村旅游的低水平开发,无法给村民带来预期的经济收益与社会进步.黄山市必须分阶段推行效益增长型发展模式,其实施策略包括:第一,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指导,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二,以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目标,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深度发掘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第三,进一步发挥屯溪的中心城市作用,提高黄山市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第四,构建新型空问竞合模式,通过区域合作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海洋体育旅游发展迅速,但是其客观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安全管理的结构性缺陷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从管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提出在12395的平台上构建海洋体育旅游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想,并对其运营管理路径进行设计,以促进海洋体育旅游产业安全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非遗旅游)研究对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高遗产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搜集中国非遗旅游研究文献338篇,利用信息可视化统计软件Citespace绘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发现:国内非遗旅游研究大致历经初步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波状发展阶段,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非遗旅游概念、非遗旅游与居民的关系、非遗旅游的保护与开发、非遗旅游扶贫等方面;现有研究多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对非遗旅游的理论体系构建及营销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应从文化内涵挖掘、营销、协同等方面深化研究内容,从定量研究、多学科方法交叉使用等方面完善研究方法、拓展中部及东北地区研究区域,以深化非遗旅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旅游演艺"为关键词在CNKI搜索2010—2020年相关文献,将与"旅游演艺"主题相关度较高的85篇学术期刊论文与硕博士论文按照Dann的四类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仍以文本分析为主,但实证研究方法有所增加.今后在旅游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更多地关注旅游演艺产品与地方文化发展共生互融的创新途径,在旅游演艺研究层面应更多地关注产品的创新,加强创新传统文化、完善经营管理模式、提升社会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态经济与音乐传承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吴城排工号子是九江吴城镇的传统劳动号子,在水运现代化的今天已鲜有人提及,其独特的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也悄无声息。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吴城排工号子这一民间音乐形式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将其引入该区域旅游业之中,形成游客参与、文化自觉的旅游新概念,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艺术传承双赢的"艺术商业化"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在旅游地购买的有地域文化特色并具有纪念价值的产品,是旅游地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旅游地形象的提升和传播以及增加的旅游收入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旅游纪念品的概念、市场现状、开发设计原则等相关理论,并以安阳殷墟为例,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进行了简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探讨了我国中西部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困境和发展路径.中西部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与困境主要有: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整体规划,资源整合不力;产业规模偏小,整体效益不高;品牌意识缺失,宣传推介乏力.建议: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科学规划,促进合作共赢;发力供需两端,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体育旅游品牌,加强宣传推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