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走近萧红,走近祖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生:四句话里出现了七次"祖父". 师:读起来有点絮絮叨叨,是吗?那么,萧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去回忆自己的祖父?祖父在她的生命当中又占据了什么位置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够揭开其中的谜底.  相似文献   

2.
一了解作者,出示学习目标师:《我和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谁呀?生:(齐)萧红。师:萧红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她非常有才华,29岁的时候创作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大作家茅盾先生曾这样评价她,我们一起来读——(出示)《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师:这个评价非常高。可惜萧红是一个短命的作家,只活了31  相似文献   

3.
一了解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师:《我和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谁呀? 生:(齐)萧红. 师:萧红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她非常有才华,29岁的时候创作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大作家茅盾先生曾这样评价她,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师:这个评价非常高.可惜萧红是一个短命的作家,只活了31岁.如果今天她还健在的话,说不定还会得诺贝尔文学奖呢.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在你的眼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相似文献   

4.
陈琳 《小学语文》2013,(1):46-49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呼兰河传》第三章。《呼兰河传》构思并创作于1937年,1940年在香港完稿。1942年1月,萧红病逝于香港。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饱蘸着浓郁的情感笔墨,抒发了对故乡童年的悲欢记忆。这是呼兰河畔孤独的女儿,唱给故乡童年的生命咏叹调。全书七章,描写了呼兰河小城广大民众的愚昧和麻木以及病态的社会关系造成的病态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正>在读《呼兰河传》之前,我对萧红是不曾有印象的。直到读到"火烧云""祖父的园子"那些似曾相识的情节,才猛然觉得与她原来早已相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呼兰河传》被太多的人喜欢,拥有众多的读者。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的  相似文献   

6.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随着对萧红研究的深入,《呼兰河传》也被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了挖掘和阐释。《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思想逐渐成熟、阅历日益沉淀的成果,她以一种沉静的、坦然的、从容的姿态描绘着她所熟悉的呼兰河城,以一种成熟的、悲悯的情怀追忆着慈祥又童心不眠的祖父,怀念着可笑又可怜的有二伯,梦幻着藏着她绚烂纯真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7.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一句一个祖父的呼喊,多少年来,她深深地把祖父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童年的生活中,去感受她与祖父一起生活的那段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吧!  相似文献   

8.
段莹 《小学语文》2011,(9):43-4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了女作家萧红的两篇文章:《火烧云》《祖父的园子》,均节选自作家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虽只是其中一隅,却分别通过描绘故乡傍晚绮丽生动的火烧云,记述儿时在祖父小园中玩耍嬉戏的欢乐时光,以儿童的视角、清新的语言彰显了作家的写作才华。本文就试图从这两篇选文入手,分析《呼兰河传》的两点特色。  相似文献   

9.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作家以孩子的口吻来写,写得至真至纯,率性得近乎肆意,把我们带进一个自由的童年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篇章,文章中充满了萧红童年的快乐,以及在园子中的自由。但是,当你读完整本《呼兰河传》时,你却发现,整本书中像《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样让人愉快的篇章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关于呼兰河城的回忆都是一种对辛酸生活的描写,而萧红的童年生活实质上也是相当不幸的。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被宠爱、自由和快乐呢?在听了七位教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发现,  相似文献   

11.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篇章,文章中充满了萧红童年的快乐,以及在园子中的自由。但是,当你读完整本《呼兰河传》时,你却发现,整本书中像《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样让人愉快的篇章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关于呼兰河城的回忆都是一种对辛酸生活的描写,而萧红的童年生活实质上也是相当不幸的。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被宠爱、自由和快乐呢?  相似文献   

12.
<正>苏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它充分展现了萧红独有的语言特点:文笔诗意,观察细腻,色彩灵动……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萧红用她独有的言语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朴实而唯美的儿童世界。1.精准传神的词语形式。《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用非常自由灵动的词语形式,表达了丰富的言语内容。文章描写了祖父园子中的众多景物,并用"胖圆圆""毛嘟嘟"这类ABB式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胖圆圆"一词,不仅体现了"满身绒毛"的  相似文献   

13.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作家以孩子的口吻来写,写得至真至纯,率性得近乎肆意,把我们带进一个自由的童年世界。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你还记得萧红笔下那色彩缤纷、形状多变的火烧云吗?你知道我们所学的《火烧云》选自她的哪部作品吗?现在我来告诉你,这篇课文是从她最负盛名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节选的。《呼兰河传》共七章,后面有一“尾声”。其中的不少章节抒情性强,可以作为精美的散文来诵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该书第三章中一节文字。  相似文献   

15.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人教版教材中,它被列为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幼时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顽皮、淘气的“我”和一个宽厚、慈祥的祖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相似文献   

16.
句芒 《华章》2011,(10):28-29
《祖父》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者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是一篇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小说前两章里作者的笔触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缓缓在呼兰小城扫过,寒冷、泥土、灰尘、喧嚣、荒凉、愚昧、轮回、挣扎,  相似文献   

17.
六十多年前,金庸读《呼兰河传》后,曾写下这样一段话: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径去浅水湾她墓前凭吊一番,深恨未能得见此才女……’  相似文献   

18.
萧红是三十年代初走出北疆呼兰河畔的著名女作家。她的故乡所在省份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自1979年以来陆续再版了她的主要著作——《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以及《散文集》、《短篇小说集》。她就是凭着这些卓然不凡的作品走向全国,迈进世界的。今年农历端午节是她八十诞辰,作为她的家乡的读者,我们谨以此小文作为纪念。一、萧红创作轨迹论萧红的文友、已故杂文大家聂绀弩1980年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的《萧红选集》写  相似文献   

19.
正《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这篇课文以朴素诗化的语言,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的、感受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深深的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初教这篇课文,自以为对"园子"有较深的了解,然而读过《呼兰河传》,看过《落红萧萧》的书、电影后,我对这篇课文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20.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园的一段生活。课文的语言好像是作者从心中“喷”出来的,自由,奔放,感性,直白,把读者带进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文中有一段集中描写“我”的感受的文字,写得特别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