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每年死于疟疾的人高达100万之多,但疟疾疫苗的研究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日前,随着一种新型疫苗的问世,人们又重新燃起了阻止这种恶疾肆虐的希望。疟疾是一种由疟蚊传播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肝细胞和红血球中,以血红蛋白为营养,蚊子叮咬疟疾患者血液后,会把疟原虫带入其他人体血液中,引起疟疾流行。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抗疟原虫疫苗的研制,但收效不大。因此,美国杜兰大学的传染病研究专家约翰·贝伊尔等人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思路。他们设想能研制出一种人体疫苗,人体注射这种疫苗后…  相似文献   

2.
唐纳德·罗斯,英国细菌学家。由于对疟疾的研究而获得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疟蚊胃肠道中发现疟原虫,这一发现使人们认识到疟疾由疟蚊传播,并为疟疾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疟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肝脏实质细胞和红细胞内,疟疾寒热发作的周期和红细胞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的周期相一致。在红细胞内,疟原虫以血红蛋白为养料生长发育为裂殖体。疟疾的发作和红细胞内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的时间相一致。当大量成熟的裂殖体胀破红细胞时,疟原虫裂殖子,及疟原虫的各种代谢产物、残余和变性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碎片等一起进入血液,它们大部分被巨噬细胞以及多形核细胞吞噬并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和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后者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一起经血液循环透过血脑屏障,使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E、单胺类以及环磷酸腺苷增加,并以此为中介,作用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中枢性温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教学》2004,(12):52-52
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疟疾,通常是通过疟蚊叮咬后将疟疾寄生虫注入人体,传染给人类的。让蚊子不再携带疟疾寄生虫,一直是科学家长期追求的目标。现在,美国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教授詹姆士领导的实验室,正在培育不会寄生疟疾寄生虫的蚊子。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努力同疟疾作斗争疟疾,这种由蚊子传播的每年能置100─300万人于死地的疾病,目前正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10年,染上疟疾的人数将比目前翻一番。其主要原因是疟原虫对诸如氯喹等抗疟疾药物增加了抗药性─—部分泰国疟原虫甚至对所有抗疟...  相似文献   

6.
疟疾就是“冷热病”,又叫“打摆子”“打脾寒”。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疟原虫寄生在人的血液里引起的传染病。由疟蚊(也叫按蚊,这种蚊子在停息的时候尾部翘起)传播的。当疟蚊叮吸疟疾病人的血液时,同时吸进了疟原虫,再去叮咬健康人,这个人就会传染上疟疾。  相似文献   

7.
代佳 《科学启蒙》2014,(11):16-17
正疟疾是以疟原虫为病原体、疟蚊为媒介的血液寄生虫病。这种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尤其在热带地区发病率很高。英国医生、微生物学家罗纳德·罗斯用毕生心血,证实疟疾由疟蚊传播,为成功地防治疟疾奠定了基础。我们一起来回顾他向疟疾宣战的经历吧!  相似文献   

8.
用土壤中的细菌消灭蚊子普通土壤里的细菌可能会很快投入消灭疟疾的战斗。印度和印尼的实验表明含有这类细菌的制剂能杀死疟原虫寄生的子了,却无损于植物、动物或人。印度马德拉斯的一家公司希望在今后6—9个月里能推出一种产品上市。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传染人数每年超过...  相似文献   

9.
<正>转自:科学松鼠会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93371标签:屠呦呦青蒿素这2015年的十一长假中,一位在中国本土长大和受教育的女士拿到了中国的第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至此,中国绵延很久的诺奖情结算是得到了一次小小的"圆梦"。疟原虫的耐药史一段关于疟疾的TED讲座中,主讲者提到,去疟疾疫区问一个当地人,你怎么看疟疾?对方很平静地说:"疟疾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原生动物对人类起着有益的作用。但是有些原生动物对于人类的危害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据报告,有28种原生动物是人体寄生虫,对人类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全世界至少有四分之一人口得寄生原虫病。在我国被列入重点防治的五大奇生虫(血吸虫病、症病、丝虫病和韵虫病)中有两类是寄生原虫病:疟疾由疟原虫引起,黑热病由利什曼虫引起。此外,寄生虫对家禽和某些重要经济动物也有严重影响。几种寄生原生动物对人类、家禽的致病情况见表。原生动物对人类的影响@周晓冬$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200062  相似文献   

11.
在医生罗纳德·罗斯发现疟原虫被蚊子携带并传播疟疾之前,人们都相信疟疾是由于在炎热而多沼泽的国家里吸入了败坏的空气——瘴气引起的。实际上疟疾的英文名字malaria就是来自意大利文中的male(意思是坏)和aria(意思是空气)。那时在印度,每年会有上百万人死于疟疾。由于这一事实,疟疾被人们称为"疾病之王"。罗纳德·罗斯1857年出生于印度乌塔朗查尔州,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教学》2010,(5):79-79
据2009年11月14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华盛顿11月12日电,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疟疾研究所的乔治·季莫普洛斯教授领衔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转基因技术改变蚊子的免疫系统,从而培育出了首批不会传播疟疾的转基因蚊子。这些蚊子之所以不会传播疟疾是因为其机体组织可以杀灭寄生在自身体内的疟原虫。不过研究人员说,在自然界中传播这种基因显然非常困难,因为不同种类的蚊子之间不会交叉繁殖。  相似文献   

13.
绘出传播疟疾的蚊子基因图谱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最近宣布,他们已绘出向人类传播疟疾的最主要蚊子种类——冈比亚按蚊的基因组序列图谱,这一成果有望用于研制防冶疟疾的新式“武器”。疟疾这一古老的传染病如今仍在威胁人类。据统计,全球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近300万人因此死亡,其中90%发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蚊子会通过叮咬、吸血将疟疾寄生虫传播给人。科学家们形象地说,在疟疾传播过程中,蚊子是“枪”,寄  相似文献   

14.
疟蚊     
毫无疑问,疟蚊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生物。其中,甘比亚疟蚊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因为它是最危险的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的宿主。每年有3亿人染上疟疾,其中一百万至三百万患者因此丧生。疟蚊还会传播登革热、象皮病和黄热病。疟蚊多在夜间活动,所以躲避它们袭击的好办法就是擦驱蚊水,并穿长袖睡觉。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李某,男,22岁,农民,湖北省随洲人。因寒战、高热、大汗退热十余天,每隔48小时发作一次而收入院。实验室血常规:WBC7.2×10~9/L,N0.75,L0.25,Hb115%。患者发高烧时采取末梢血做薄血涂片,查出间疟原虫环状体及配子体。据查长海县自1982年以来已有12年未发现疟疾患者,本患者为半年前从家乡来的打工工人,其家乡有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0,(3):83-83
英国医生罗纳得·罗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向人们说明雌蚊子是如何通过它们的唾液传播疟原虫寄生物的人。他用鸟作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理论。目前已知蚊子有2500个品种,其中有40种能够传播疟疾。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恒河猴血传急性感染猪尾猴疟原虫的过程发现,对宿主切脾后,原虫血症迅速升高而达到一个血症高峰。随着幼稚红细胞的出现,虫血症急剧下降而出现危象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急剧增加;红细胞免疫功能升高,接种后宿主疟疾抗体出现较晚,切脾可使IFA抗体滴度暂时下降,在危象期前一天和危象期中TFA抗体滴度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18.
国际     
<正>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屠呦呦因"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而荣获该奖项,她是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科学家。另外两名获奖的科学家为爱尔兰医学研究者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源于白额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体内的台湾疟原虫(Plasmodiumformosanum)红内期各阶段虫体的形态特征。血传转种该寄生虫至本地幼鸽和幼鸭均未成功,转种同种类乌成功,其潜伏期为 5 d,红内期裂体生殖周期为 48h,致乏库蚊(Culexpipiens fatigans)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感染未成功。  相似文献   

20.
科技简讯     
科学家绘出传播疟疾的蚊子的基因组图谱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近日宣布,向人类传播疟疾的最主要蚊子种类———冈比亚按蚊的基因组序列图谱已经绘制成功。该研究组负责人霍尔特指出,通过识别与蚊子对杀虫剂的抵抗力有关的基因,有可能为研制新的、更有效的杀虫剂提供依据。如识别出决定冈比亚按蚊喜欢叮咬人的基因,即可将结果应用于开发新型驱蚊剂。《科学》杂志和《自然》杂志近日联合在华盛顿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科学家介绍冈比亚按蚊基因组草图的测定及初步分析结果。另外,《自然》也将刊登其他研究小组绘出的疟疾寄生虫———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