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保存古代典籍研究传统文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笔谈会编者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出版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对于这一国家重点项目,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乔石、荣毅仁和李岚清等亲笔题词,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国家教委、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专门发文...  相似文献   

2.
说到清宫刻书机构武英殿,几乎无人不晓,然而,它还是皇室主要藏书处所之一,这段史实却已近乎隐没。比如,1997年出版的大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堪称学界一大盛事,但书前《四库全书存目编纂缘起》一文中谈到四库"存目"书进呈本的存放和被毁地点时,却未提及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武英殿:……据有关文献记载,《四库全书》修成之后,存目书进呈本除极少数发还外,均贮于翰林院讲读、编检二厅,由于  相似文献   

3.
《菉竹堂书目》是明代前期藏书家叶盛的藏书目录,大约编成于成化七年(1471).《四库总目》著录于"存目"中.咸丰间伍崇曜刻入《粤雅堂丛书》中,流传渐广.直到晚清陆心源(1834-1894)指出《粤雅堂丛书》本是摘抄明《文渊阁书目》而成的伪本,人们才知道《菉竹堂书目》有真伪之分.存世的清代钞本不少,然而一般读者难得一见,无从比较其异同.现在,《四库存目丛书》出版,这部书目也印在其中.所印的本子虽然不是四库馆臣所见的真本,但是现存较早的清抄本,特别是有叶盛七世孙叶国华天启三年(1623)所写的跋,为《粤雅堂丛书》本所无.从这篇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伪本产生的原因.综合已知资料,把《菉竹堂书目》真伪两本存世的情况作一些考察,对目录学史研究当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为清乾隆年间修纂之大型古籍丛书,于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当年为编修是著,广采遗书,域内弥遍。兹检《四库》经部之著述暨存目,就其所据底本之来源逐一梳爬,以彰各地各家藏书之所采,以明各地各家藏书之所特。  相似文献   

5.
罗友松 《图书馆》1996,(1):33-35
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是我国文化界一件大事,对弘扬民族文化,开发古典文献资源,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具有深远意义。四库全书存目之书,内容极为广泛,其中有一批思想水平、学术水平很高的著述,或因某些方面违反封建统治者的意愿,被贬入存目;或因妇女著述、或因属科学著作,不为重视,而列入存目。存目书中收有相当数量有关农田水利、医学、考工、类书、地方志等有裨实用之书,值得重视。《四库存目》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首批百册面世(摘自《人民日报》1995年11月27日)周庆中季羡林教授任总编纂、海内外近百位专家协力编英J《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首批成果面世。这首批书属子部,近百册,由齐鲁书社采用原版影印,精装出版。首都学术界及全国有关高校、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张升 《图书馆杂志》2001,20(7):55-57
胡道静先生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富有学术价值》一文中指出:《存目丛书》所收的《名公书判清明集》为明张四维辑、盛时选校刻的《永乐大典》辑本,学界一向认为辑《大典》佚书始自清朝的看法是错误的。这一发现,推翻了乾隆以来关于《大典》辑本产生时代的错误认识,对我们研究辑佚学及《永乐大典》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胡先生关于此书的介绍比较简单,而各家目录对此书的著录又颇多矛盾之处,因而有必要对其版本及流传情况作一番梳理,以期引起学界对此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编纂山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和《续修四库全书》三大四库系列丛书是近年来我国文化出版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本文对各丛书的特点与学术价值进行了评析,并就收录范围、编辑体例、印刷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9.
由周谷城,田汝康先生主编的《世界文化丛书》,对于文化界来说,可能并不陌生。早在1985年夏天,当这套丛书还在酝酿之际,《光明日报》就发表过“读者来信,将此事公诸于世,并赞扬浙江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问,上海金山县有一个钱氏家族,从事藏书、刻书事业,尤以刻书为盛。所刻《守山阁丛书》、《指海》丛书、《小万卷楼丛书》、《珠丛别录》等,有名于世。在近代文化史上,钱氏家族作出了贡献,颇具影响。现略考其史迹,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未能将现存的存目书《石云居文集》(15卷)收录进去是一个明显的失误。《石云居文集》(15卷)是一部典型的遭抽毁的《四库》存目书原本,内容相当丰富,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极其丰富的文化典籍。现存的古籍文献,仅就《中国丛书综录》、《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及存目书、《贩书偶记》正续编三者合计,尚有63853种。这些浩如烟海的古籍,按照我国传统的分类法,分为经、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九十年代“三大四库文化工程”:《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四库禁毁书丛刊》的缘起、建设及其意义做了较全面的概述,从而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四库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对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在文献学上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也存在一些错误,前人已对之作过大量考证补订工作。现就其"诗文评类存目",结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作相关考辨订误。  相似文献   

15.
我1981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1985年考入山大古籍所研究生班,1987年毕业留校,其后一直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师从王绍曾先生,长期参加、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主要有《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存目标注》、《清人著述总目》、《山东文献集成》等。回顾二十多年的学术经历,关系最密切的还是图书馆。其中山东省图书馆、山大图书馆是关系特别密切的两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16.
刁俊 《兰台世界》2020,(2):152-153
清代宁夏文人谢王宠历康雍两朝,是宁夏地区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愚斋反经录》被辑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通过对《愚斋反经录》版本、写作目的、写作体例和著述特点的分析研究,对进一步夯实宁夏古代学术史基础,挖掘宁夏古代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内容、时间、版本和学术性诸方面阐述了《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相互之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续修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续编,其收书种数5 213种,比《四库全书》(3 462种)增加了51%。从1994年开始启动到完成编纂出版历时8年。这里所回顾的,即是这“八年成旷典”的历程。艰难起步 谨慎操作 初战告捷我出面组织编纂出版《续修四库全书》是一次偶然出现的机遇。这要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新华出版社原社长许邦说起。1993年底他去深圳,同时任南山区委书记的虞德海达成共识,由南山区政府投资,支持中国版协同在京一个单位合作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但几经商谈,终未成功。所谓“存目”,是指清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喜见不少学者着力于藏书史实挖掘和文化传播,私家藏书通史、断代史、地区史、藏书楼史、藏书家传等藏书文化著述不断涌现。2007年6月,范凤书先生的一部《私家藏书风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版)又为书林新添一景致。  相似文献   

20.
马愉为明宣德二年(1427)状元,其诗文在成化及嘉靖年间两次结集刊刻,以《澹轩文集》之名行世,《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于"存目"之中。成化本早已无存,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嘉靖本,是目前所知唯一的存世刻本,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用作影印底本,并于2013年4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极为稀见。本文就《澹轩文集》书名异名、刊刻过程、有关抄本等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