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的电视类综艺节目的类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综艺节目的变化进行解读,可以看出我国文化变迁的历程以及社会发展的轨迹。本文从综艺节目类型的主要演变过程,以及使综艺节目的类型发生变化的文化语境等两个问题出发,对综艺节目的类型演变及其文化语境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历史的回顾,紧密结合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从综艺节目的类型入手,分析了综艺节目平民化的原因,力求认清其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综艺节目是现阶段各个电视台重点推出的一种节目类型,因其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娱乐需求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推崇,伴随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综艺节目的内容和传播方式得以改变和创新,综艺节目市场也随之变化。本文充分阐述了现阶段综艺节目的传播特征和市场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综艺节目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电视荧屏上,选秀类综艺节目、明星访谈类综艺节目、益智类综艺节目、生活服务型综艺节目、生活体验型综艺节目……可谓类型众多、喧闹非凡,这些节目在本文中,会根据参加节目的嘉宾身份不同而被分为"明星秀"节目与"造星秀"节目,实际上都属于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5.
王永 《青年记者》2020,(8):15-16
随着综艺节目的兴起,电视人将“明星效应”理念引入电视综艺节目中,“明星消费”让有名气、有流量、有表现力的明星成了香饽饽。不同的综艺节目,基于对明星价值的不同构建,采用明星消费的模式也不同。笔者将综艺节目中的明星消费分为三个类型:被动简单消费型、真才实艺竞技型、正面价值引领型,体现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递进关系。基于不同的类型,综艺节目在内容题材、表现形式、融合传播等方面争奇斗艳,各有千秋,不断涌现出现象级的节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电视综艺晚会、游戏、博彩、选秀等几种主导类型的变化和更替出发,将"类型运动"作为30年来综艺节目最本质和直观的发展特征,对其运动的方向与轨迹、特征与能量进行理论阐释,分析综艺节目类型运动过程的内部因素,包括范式的延续与创新、解构与重构,来自文本内部的形式张力、主导者的创作冲动、接受者的类型期待等促使综艺节目不断演化的内部能量,以及类型运动所带来的节目元素移植与越界、节目形态的克隆与本土化等。  相似文献   

7.
丁秋灵 《视听界》2012,(2):86-88
在目前电视节目制作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综艺节目已经成为各卫视和地面频道的兵家必争之地,各类型的综艺节目可谓百花齐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儿综艺节目似乎是“被人遗忘的角落”,数量少,品质上也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8.
自2013年起,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呈现出了爆发式井喷的景观,这也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以展示软性欢愉的综艺节目之林中,最近两年,三类别样的"硬"主题综艺节目异军突起,不少代表性节目颇具现象级节目的资质,这不仅使得中国电视综艺的性格更为完整,也深刻地建构了社会文化生态。由是,呈现强健的军旅类综艺节目、探问神性的科学类综艺节目、记录现实的医患类综艺节目,成为中国电视综艺大时代的注脚。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节目体系中最为多元化的一种,正好满足了人们平时在娱乐放松时的需求。本文针对电视综艺节目的产生、发展和其演变过程做以详细的了解和研究。一、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近几年,随着人们品味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多,电视综艺节目也在不断更迭翻新,电视综艺节目的内容和类型从  相似文献   

10.
现状   如今,综艺节目正以前所未有的“繁荣“占据着电视的黄金时段,周末打开电视,几乎每个频道都有综艺节目在演绎着轻松与欢乐.目前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国内综艺节目发展迅猛,湖南卫视为首的各大地方卫视以引进韩国、日本版权节目为主,而美国版权综艺节目较少。近两年,《周六夜现场》、《吐槽大会》等美国版权综艺节目在国内热播。一方面,这类节目的播出量惊人。另一方面,这类型节目的口碑不佳。以《周六夜现场》为例,通过对节目内容退化、节目策略演化、节目播出平台进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给综艺节目的发展提出建议,促进我国综艺节目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萌芽,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电视综艺节目掀起了一次次收视浪潮,创造了一个个电视品牌。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临着革新与突破。以下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当下火爆的电视综艺节目,分析其问题表现、背后成因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21,(23):8-8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电视晚会"开始,我国内地的综艺节目逐渐发展起来,不同类型的优秀综艺节目不断涌现,带来阵阵新风;互联网普及后,网络综艺的加入搅动新的发展格局,激发了电视艺术互联网化的新理念。但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综艺节目的泛娱乐化、资本化、消费化、饭圈化等不良倾向越来越显露。当前,重新认识综艺节目的内涵与功能,更好地平衡节目中娱乐与文化及其他因素的关系,引领综艺节目新风尚,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4.
冷凇  谷沛遥 《青年记者》2021,(23):18-20
受到受众需求、政策引导等多方面影响,在国内优秀综艺节目中娱乐与文化的关系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并由综艺节目中的多种元素及环节进行调控。不同类型的优秀综艺节目中,娱乐与文化关系的表现各异,但均做到了令观众获得放松娱乐的满足感的同时也具备了文化审美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5.
宋蕾  王天盈 《视听界》2006,(5):45-49
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的恢复性增长引人瞩目。在2004年评选的以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百佳优秀电视栏目》中,综艺节目占到三十多席。《幸运52》、《非常6 1》等优秀综艺栏目的实践证明,提升综艺节目的市场表现,可以减少电视台对于单一节目类型(电视剧)的倚重,丰富观众的选择,增加电视节目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播出和收视现状,并从行业层面出发,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收视份额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线索。一、综艺节目的现状(一)播出比例、收视比例和资源使用率近几年,不同电视节目类型按收视份额的多少可以…  相似文献   

16.
刘倩  周兰 《传媒》2018,(5):67-68
网络综艺节目是指依托网络自制节目内容并且具备直播能力的纯网络综艺节目类型.在2016年,网络综艺节目得到了爆发式增长,根据《2016年腾讯娱乐白皮书》显示,芒果TV自制的《完美假期2》《2016超级女声》,腾讯视频自制的《看你往哪跑》《饭局的诱惑》,以及爱奇艺自制的《晚安朋友圈》《十三亿分贝》等节目的播放量均过亿.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综艺节目在继承传统综艺节目真实性和实时性优势的基础上,还拥有良好的体验感和互动性,已经基本上做到了以用户为中心.但是,当前的网络综艺节目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影响了网络综艺节目的生态,不利于节目的进一步发展,这需要制作方、播放平台方和相关监管部门共同合力,推动治理网络综艺节目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汪涛 《视听纵横》2002,(4):90-91
在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类型中,综艺节目是发展最快、最红火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也是主持人中最活跃、最耀眼的一个群体,同时由于开放程度加剧,境外电视综艺节目的流入,不同主持风格的碰撞和融会,使目前的综艺节目主持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其中我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表演对主持风格的渗透,或说是主持中带有强烈的表演特色,也就是“作秀”。  相似文献   

18.
综艺节目一直是电视台节目资源使用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它因为类型多样、紧跟潮流和便于制作购置而成为省级卫视争夺收视资源的重要战场。本文根据省级卫视已经公布的节目信息,研究了2014年各大省级卫视热点综艺节目走向,包括亲子节目、文化益智节目、户外节目、喜剧类节目。此外,本文还对这些综艺节目的形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石丹 《传媒》2018,(9):41-42
近几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数量全面爆发,传媒领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唱衰电视"的大背景下,2017年中国电视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做了强有力的回应,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同步发力,各大卫视与视频网站制作无论在体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骄人成绩,制作出了一批具有"综艺+"模式的优秀节目,并且在慢综艺、文化类等类型中寻找新的节奏,承担起作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视角下,梳理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脉络,并分析目前电视综艺节目在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传播与引导过程中的文化转向,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的“演艺式”表现是电视综艺节目中出现的新现象.它的出现也是源于更多的观众希望看到主持人本身在综艺节目中成为娱乐主体,这就要求主持人对节目的参与不仅仅停留在语言阶段,而是要求主持人通过在节目中展示表演、歌唱、舞蹈、曲艺等才艺,使综艺节目与主持人更紧密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既是演员又是主持人的特殊身份.“主持群体”与“团队主持”的概念也是在此类综艺节目中逐渐发展成型的.作为最晚出现但却最具活力的节目类型,演艺式综艺节目主持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